一位网友吐槽自己的母亲;
我和我老婆感情一直很好,从来不吵架,原本跟我妈相处的也很好。
自从生了小孩,这一切都变了。
我妈总是以我们没带过孩子为由,或者打着为我们好的旗号来控制我们;
她特别敏感,我老婆从医院出来 还没恢复好,有些便秘,我妈非得让他用开塞露,让我老婆撅着她给上……;
我老婆刚从厕所出来有些不舒服,就说了句:没事,你不用管了;
我妈就误会了,私下里说我老婆嫌她管的多了……。
月子里 我老婆没多少胃口 但月嫂一天给做好几顿营养餐 ,有些就没吃;
我妈又误会了;
说她为了减肥,都不顾孩子吃不上奶了….!
之后开了场家庭会议,这事算过去了。
孩子月子里拉屎频繁 我妈换尿不湿也频繁,过一会就检查一下;
有次宝宝睡了 但有点不安稳,她还要检查要给换,我媳妇说别换了,会把孩子弄醒;
她又觉得媳妇挑她毛病了;
两人的误会越来越深。
为了给小孩睡头形,我妈看了不知道哪个视频,给孩子睡成橄榄球头形了,又开始数落我们;说月子里总让孩子侧着睡!
但在月子里,她也在旁边,月嫂也在,她怎么能怪在我们身上….?
各种矛盾积累的太多,大家都很焦虑很疲惫,最终决定分开住;
我以为这样矛盾就结束了,慢慢就好了;
然后 我妈却接连不断地发短信,说她如何如何伤心,白为我们付出那么多;
我承认她确实付出很多,给我们出钱出力,没有怨言,但是她总拿这个来诉苦,让我们不得不让步;
终于有一天,我爆发了;
我给我妈跪下来,扇自己耳光:你就见不得我好 是吧?
我把她手机夺过来摔了,一边大吼:不见面了还不行,还要发短信吵架,我叫你发!
然后,一切都安静了……!
(2)
这位网友的处境,我想到了《双面胶》中的李亚平;
李亚平本来是个本分,老实,听话的孝顺孩子;
然而,结了婚,有了孩子之后,母亲要住过来帮助带孩子;
然后,矛盾爆发了。
首先,是婆媳不和;
做婆婆的哪儿哪儿都看不惯媳妇;
嫌弃她爱花钱,爱买东西;
嫌弃她吃饭吃的肉多,那些肉其实是做给亚平吃的;
嫌弃她不会带孩子,要和媳妇争着带孩子,甚至不让孩子吃母乳,认为母乳不如奶粉好。
做媳妇的当然不会一直忍气吞声;
自己又不是不挣钱,自己又不是吃闲饭的,凭什么要矮你一头?
于是,两位女性之间的战争开始悄无声息的进行。
最苦的是夹在中间的亚平;
不表态不行,表态也不行;
支持一个,就要得罪另一个;
说谁不对,谁就会有一肚子的苦水和怨言;
两位女性的不断拉扯让亚平越来越疲惫,越来越不堪重负;
终于有一天,亚平崩溃;
爆发家庭大战,亚平父亲急火攻心,生命堪忧;
每个人才终于冷静下来。
(3)
双面胶当不好,日子就会不好过;
该如何恢复家庭的正常氛围呢?
这里有个关键的问题;
这是谁的家,谁说了算?
这个家的家主究竟是母亲,是媳妇,亦或是自己?
如果是在父母的老家,那家主就是父母;
母亲可以说了算;
但如果母亲是来自己的小家帮助带孩子,家主就应该是自己和媳妇;
此时母亲过于强势,还想一切说了算;
肯定会爆发控制权争夺战。
作为家主,就应该及时宣示权力,调停双方;
让母亲回归到她的位置上,她只是来帮忙的,她只起辅助的作用;
自己和媳妇才是主角,掌握决策权。
经过这样分配,每个人明白自己的位置,不要过度介入他人的因果;
矛盾才能缓和一些。
然而,当母亲的习惯了操控家里的一切,会不甘心退居次要位置;
会通过控诉,责备,哭闹的方式哭诉自己的委屈;
此时,做儿子的往往会不忍心悖逆母亲;
一旦妥协,退让,那么矛盾将没完没了,永无止境。
(4)
我们经常会问做儿子的一个无解的问题:母亲和老婆同以时掉水中,你先救谁?
大多数人无法回答;
其实先救谁都是可以的;
哪个离得近,容易营救,就先救谁。
但回到家庭矛盾中,闹的不可开交时,一定要区分这是谁的家,谁应该说了算;
如果这个问题混淆不清,就容易为了控制权而争斗。
双面胶的人生不是回避这个问题;
而应该用更加柔和,以柔克刚的方式,融化双方内心的坚冰;
化解矛盾,增加黏性;
达到两头牢固;
而不是两头受气,两头漏风,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