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开出谈判条件,却被中国坚决拒绝。美国为何敢提出这些条件?中国又为何敢硬刚美国?这一场博弈,虽然在白宫的草坪上充满了气势,但却无法看透中南海的深远智慧。
随着韩国主办的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临近,中美博弈的紧张与缓和成为了全球焦点。美国财长透露,中美第五轮经贸会谈将在本周内在马来西亚举行,预计这场会谈为即将召开的APEC峰会奠定重要的基础。然而,就在会谈即将召开之际,特朗普再度不改作风,开始提前炒作议题。
19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公开提出了三项条件:稀土、芬太尼和大豆。这些条件无疑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会谈中占据优势。尤其是稀土问题,特朗普将其视为首要议题也并不意外。去年,中国首次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后,西方国家纷纷感受到稀土供应的紧张,许多企业纷纷呼吁本国政府寻求解决方案,避免稀土短缺导致停工。而在中国加大管制力度后,部分企业松了口气,但仍有不少公司感到焦虑。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控措施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对于那些可能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企业,甚至连供应链也被断开,结果导致包括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美国军工巨头的稀土库存告急,一旦耗尽,他们的军备生产将受到极大影响。
在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财长曾尝试与中国进行对话,却被中国拒绝,最终在时机成熟后才接到中方的回应。这一切表明,中国并不轻易妥协。
至于芬太尼问题,特朗普此举显然是挑起争端。美国政府多次指责中国是芬太尼泛滥的源头,然而中国已经明确表示,芬太尼的泛滥与中国无关。美国毒品泛滥的问题,更多的是源于本国政府的监管不力和毒品走私的泛滥,而将责任推给中国,显然不符合事实。
最后谈到的大豆问题,这更是美国自作自受的结果。特朗普指责中国减少购买美国大豆,实际上,这一问题源自美国一系列对华不友好的政策,使得中国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更多的选择,避免将最大风险集中在美国市场。当美国决定“去风险”并将华为踢出西方市场时,实际上也在给中国的农业贸易施加了类似的“去风险”压力。因此,美国无法指责中国在大豆采购上的决定,责任应由美国政府自己承担。
对于这三项要求,除了稀土问题可商榷外,其他两项完全不具备谈判的基础。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中方立场始终未变,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益处,中美应在平等、尊重和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而不是接受特朗普的单方面要求。
那么,是什么让特朗普敢提出这些条件?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可能是受到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力量所鼓舞。近期,美国尼米兹号航母通过马六甲海峡,与华盛顿号航母一同在西太平洋进行所谓的威慑活动。这一举动似乎增强了特朗普的信心,让他觉得可以通过军事威慑在谈判桌上占据主动。
然而,特朗普的算盘未必能够奏效。首先,尼米兹号航母已经服役了半个世纪,虽然其依然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但与中国的现代化舰队相比,显得有些过时。中国的山东舰和福建舰,虽然排水量较小,但配备了先进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和战斗机,面对美国航母时,完全有能力进行有效的反制。
此外,中国敢于与美国硬刚的原因不仅仅是军事力量。自中美贸易战开始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但中国在回应时仍保持克制,主要采取了稀土和大豆等经济手段,并未全面动用其他更强硬的措施。中国没有对美国科技公司进行打压,也没有要求停止与美国企业的合作。这种克制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宽容,也让白宫明白,中国并非没有反击的能力。
总的来说,虽然美国手中的牌已经打得差不多,但中国仍有很多余力。特朗普政府是否能够继续强硬态度,且不被现实击败,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始终坚持以平等和尊重为基础处理双边关系,这也让特朗普政府在一时的强硬之下,无法轻易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