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画面不仅展现了美军B-2轰炸机的巨大载弹能力,更深刻地让全球的军事爱好者见识了这支隐身的战略轰炸机的可怕的威力与其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就像一只黑色的幽灵般的“黑蝙蝠”轻松地悄无声息地穿越了这一片国土的天空,对敌方的地下百米的工事都能以重型的弹药为其“下手”,而当地的雷达屏幕却一片空白,仿佛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这样的袭击一样。
面对这种碾压式优势,中国怎能没有自己的隐身战略轰炸机?轰-6系列轰炸机虽经多次升级,但航程和载弹量仍难以媲美美俄第一代战略轰炸机。中国空军要真正成为“战略空军”,绝不能缺少远程隐身轰炸机这一核心装备。
飞翼布局是隐身轰炸机的黄金标准。B-2那种无垂翼设计能把雷达波反射控制在几个固定方向,但技术难度极大。飞翼布局飞机纵向静稳定性挑战巨大,气动焦点和重心的微妙平衡需要顶尖飞控系统支持。咱们的歼-20和攻击-11无人机已证明中国掌握了隐身技术和飞翼气动设计,但将有人驾驶的大型飞翼飞机送上天空,全世界只有美国成功过。
发动机一直是关注焦点。战略轰炸机不需要战斗机那种高推重比发动机,更看重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咱们的涡扇-18发动机已解决轰-6系列动力问题,但为隐身轰炸机配备的中等涵道比发动机仍需完善。不过专家们很乐观,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轰炸机的“心脏病”。
但其无可替代的价值也在于它能为战略的决策提供最为可靠的、最为直接的、最为有力的战略支援力。它不像弹道导弹一旦发射无法召回,轰炸机可起飞后改变主意,提供关键的战略缓冲。它能携带核常两类武器,执行从战略威慑到战术打击的多种任务。一架B-2曾单次投放80枚精确制导炸弹,这种“精确饱和攻击”能力让任何对手胆寒。
看看美伊冲突案例。借助其卓越的隐身能力,B-2便如入无人之境般轻松地突破了伊朗的防空体系,顺利地投下了重型的钻地弹。其战略的打击能力也大大超出了常规的战机所能比拟的。中国面临的战略环境要求我们必须有能力打击坚固工事和纵深目标,隐身轰炸机正好提供这种不对称优势。
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轰-6N与歼-20S同台亮相,展示空军远程打击体系。但军迷更期待的是那个若隐若现的“轰-20”。军事专家张文昌曾明确表示,中国下一代远程轰炸机必须首先具备隐身性能。
轰-20之所以谨慎亮相,是因为大国重器必须完美无缺。中国航空工业有实力攻克所有技术难关,从隐身涂层到飞控系统,从内埋弹舱到S型进气道。我们不是在简单复制B-2,而是在打造更适合中国战略需求的隐身轰炸机。
这种等待是值得的。伴随轰-20的正式揭幕,其将为中国空军开启了从“能到”到“要到”的全球性战略物的能力,也将为我们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力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