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以来,全国天气呈现明显区域分化,北方多地降温、降雨,而南方大部热度不减。现实版“你在北方裹着袄,我在南方露着腰”在今年十月持续上演。气象专家指出,不寻常的天气背后推手是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
副热带高压为啥强势
进入十月,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多降雨,而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北部和东部等地接连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局地最高气温达38℃以上。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舒楠解释,此次华北等地降雨、南方高温天气过程都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被其控制和笼罩的地域晴朗少雨且炎热,而处于其边缘的地方则容易发生降雨。”
专家表示,副热带高压在南方“赖着不走”,就会形成“水汽传送带”,把海上的暖湿水汽源源不断输往北方。这些水汽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西北地区东部到华北黄淮一带长时间停留,形成持续的秋雨。因此,看似截然相反的南北方天气,实际上是副高这枚“硬币”的两面。
为何副热带高压如此强势?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表示,这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变得越来越频繁;二是受到了拉尼娜对夏季大气环流的滞后影响。
回顾今年天气,异常现象早有端倪。今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达22.3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夏季。而进入秋季,北方多地本应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却迎来反常连阴雨。
对农业和健康带来挑战
专家表示,“北湿冷、南干热”的气候形势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受降雨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等地土壤过湿持续或加重,部分农田渍涝风险较高。多地农业部门负责人称,此次连阴雨导致田间积水、土壤过湿,大型农机下地困难,秋收进度延缓。
北方一些省份玉米收获推迟,对冬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而南方地区经历的反常高温,即使是喜温作物生长也会受到抑制。此外,降雨降温的北方,正迎来流感、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专家表示,湿冷环境会刺激呼吸道黏膜收缩,降低免疫力,慢性支气管炎等炎症也容易发作。在“秋老虎”盘踞下的南方,杭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傅骞表示,在持续晴热影响下,人体“秋燥”状态会更加明显。
黄河秋天出现洪水
进入秋季,北方多地本应该是秋高气爽的天气,但却迎来了反常的连阴雨天气。9月以来,华西至黄淮一带降雨频繁,尤其是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河南中南部、山东西南部等地降雨日数普遍达到了30天以上,局地超过35天。从最近一个月的情况来看,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等地降雨都较常年同期大幅偏多,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
受降雨影响,黄河中游支流汾河、渭河发生超警洪水,黄河中游干流出现明显洪水过程,潼关水文站昨天早晨已经涨至警戒流量。据新华社 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