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康熙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8岁时继位,直到69岁去世,统治了61年。要说陪伴康熙时间最长的人,不是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也不是皇后,而是从小就跟随康熙身边的内务府包衣太监——赵昌。赵昌在康熙身边待了整整60年,从一个小小的侍童逐渐升为首席太监,凭借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察言观色能力,深得康熙帝的信任,成为了康熙的心腹。
赵昌见证了康熙的一生,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包括捉拿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三征噶尔丹和抵抗沙俄的侵略等等。按照当时的惯例,皇帝去世后,长期照顾皇帝的太监通常要么继续照料继位的皇帝,要么就被送回家享福。然而,赵昌并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在康熙帝去世的当晚,雍正皇帝便下令处死赵昌。为什么雍正要如此急于处决赵昌呢?
为了给出答案,雍正第二天宣布了赵昌的三条罪状。第一条是赵昌曾监视皇子们的动向。康熙的皇子众多,继承人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经历过“九子夺嫡”后,康熙帝指派赵昌暗中观察各皇子的行动。这是赵昌的正常职务,应该不算什么大罪。第二条是赵昌私自送给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晳一把火镰。火镰是古代的取火工具,类似于现代的打火机。虽然胤礽被废除,但康熙帝依然宠爱他,赵昌送给弘晳一个小礼物,并无恶意。第三条罪名是赵昌涉嫌贪污国库银两,挪用了五千两白银。作为首席太监,赵昌有权管理内务府的财政,确实在职务上谋取私利,甚至购买了多处房产和大量贵重物品。
雍正所列举的前三条罪状,其中前两条显得有些牵强,似乎是想为处死赵昌找借口。真正值得注意的罪名只有第三条——贪污。但即使如此,贪污的罪名也并不足以判死刑,尤其是考虑到当时朝中许多大臣都存在腐败问题。赵昌作为康熙的心腹,陪伴康熙多年,理应得到宽恕。
那么,为什么雍正非要处死赵昌呢?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赵昌之死与雍正的继位密切相关。雍正登基时,一直有人怀疑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篡改了康熙的遗诏。有传言称,康熙在去世前曾有遗诏,意图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但最后雍正却意外继位。康熙帝临终前的神态突然变化,令人产生种种猜测,而雍正在康熙病重时给他献参汤,康熙随即去世,更加让人怀疑雍正是否下了毒。
作为康熙身边最亲近的人,赵昌可能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尤其是雍正篡改遗诏的事。赵昌若活着,知晓的事情太多,且他与许多皇子关系密切。如果赵昌联合其他对雍正继位不满的皇子,或许会对雍正的统治构成威胁。因此,雍正不得不将赵昌除掉,以确保自己稳固的权位。
此外,雍正上任后,决心整顿朝政,打击贪污腐败。而赵昌作为康熙时期的权臣,其贪污行为正是雍正要打击的对象。通过处决赵昌,雍正不仅警示了朝中的官员,也展示了自己打击腐败的决心。虽然这种做法显得过于严酷,但从某种角度看,雍正也是在通过这种手段树立威信,确保朝政稳定。
虽然赵昌的死存在一定的冤屈,但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看,这也是雍正为稳固皇位、整顿朝政的一种策略。在权力斗争中,情感往往不值一提,历史的车轮依旧前行。因此,尽管赵昌未必罪该死,但他仍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