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虚空造牌”,为何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经济粤评
创始人
2025-10-12 13:20:51
0

中美贸易争端再起波澜。

9月以来,美国围绕中美贸易又挑起一系列事端。在美国宣布对中国拥有、制造的船舶征收高额“进港费”后,中国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分别出台了对美征收特别港务费、加强稀土管制等系列反制措施。

APEC峰会召开在即,在中美新一轮谈判前夕,美方又使出其惯用伎俩:妄图通过征收“进港费”等开展“极限施压”“虚空造牌”,为谈判捞取筹码。

这是美国洛杉矶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然而,双方出招之后,先“破防”的却是美国一方:美国债股汇“三杀”,大宗商品及虚拟币“跳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扬言对中方加征100%关税,但随后又改口,称可能还会调整关税计划。

美方态度的连续变化,被认为是被中方的反制打在其“七寸”。在业内看来,中方提出的特别港务费反制措施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并与连续出台的稀土出口限制、锂电池技术限制、大豆进口限制等反制措施结合,形成积极维护自身利益的“组合拳”。

专家指出,中方反制不仅符合国际惯例,且能够产生实际议价能力,但其目的不在于将谁“踢出局”,而在于促使美方回到谈判桌。在“中国外贸第一省”广东,众多外贸企业正在密切关注,加速调整出口结构,以丰富经验积极应对国际经贸不确定性。

反制“特别港务费”

或引发航运业“去华尔街化”

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扬言对华加征100%关税,被西方舆论普遍视为其对特别港务费、稀土管制等多道反制措施作出的反应。

“特别港务费”由美国挑起,源自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的301调查。美方声称,根据调查结果,10月13日起,美国将对中国实体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按每净吨50美元收费,2028年将逐步升至140美元;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按每净吨18美元或每集装箱120美元择高收费,未来分别涨至33美元和250美元。非美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亦被纳入征收范围,费率为每净吨14美元。

10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反制措施:自10月14日起,对美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拥有船舶所有权的船舶;美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运营的船舶;美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直接或间接持有25%及以上股权(表决权、董事会席位)的企业、其他组织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悬挂美国旗的船舶;在美国建造的船舶,由船舶挂靠港口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这是在美国洛杉矶港拍摄的货船。新华社发

表面上看,由于中国造船量千倍于美国,在船舶建造领域“兑子”似乎是美国占便宜;但专业视角下,中方反制措施更为精准有力。

其中关键,在于中方措施中“美资控股25%以上”的条款。权威航运出版商TradeWinds对上市船东股东结构的梳理显示,绝大多数公开上市的船东公司中,美国投资者占比均超过25%;路透社发布的分析指出,综合美资控股25%以上、悬挂美国船旗等条件,“中方的措施将圈进更多船只”。

从船东的角度看,中国船可以不走美国线,美国船却很难不进中国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海运货载需求源,且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降至较低水平,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占据六个。因此,业内预测,中国反制措施如果生效,上市船东将稀释美资持股比例到阈值以下,航运业融资“去华尔街化”将引发行业连锁反应。

需注意的是,近来,面对美国接连挑起的贸易争端,中方宣布的反制措施已经形成“组合拳”。其中重磅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从5月起几乎完全停止进口美国大豆,进一步加强稀土等战略资源出口的管制等。

对美国而言,大豆出口事关民众生计,主产区是特朗普的关键票仓;掌握经济命脉的军工复合体则高度依赖稀土资源。两道“紧箍咒”与特别港务费叠加,使美国市场对后续反制措施更为敏感。

美国金融市场的激烈反应最为直接:股债汇再现“三杀”,美国七大科技巨头市值一夜蒸发约7700亿美元;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及虚拟币也全线跳水,比特币一度重挫13%,超过130亿美元虚拟币被强制平仓。

特朗普政府创造的不确定性,已成为伤害美国企业核心因素。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坦言,现阶段,这种不确定性比具体的关税数字更伤人。如果一切悬而未决,随时横生变数,企业很难作出正确的投资、生产决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则表示,希望美方正视自身错误,与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对话协商的正确轨道上来。

反制措施指“七寸”

中方意在将谈判拉回正轨

在专家看来,中方的反制虽然精准有力地指向美国“七寸”,但从多个细节可以看出,中方的用意并非升级贸易争端烈度或将美国实体“踢出局”,而在于将中美经贸磋商拉回正轨。

“比如,反制措施中设定年度收费上限、同一航次仅在首个挂靠港缴纳船舶特别港务费等细节,显示出中方在维护利益的同时,也考虑了最小化对全球贸易的连带冲击。”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说,应关注相关措施能否将各方拉回谈判桌,去探讨如何建立更公平、可持续的全球贸易规则。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认为,APEC峰会将在10月下旬召开,而美方习惯在每次中美贸易磋商前人为制造筹码,已是众所周知。中方选择“分阶段、递进制”反制,既给航运产业链留出缓冲,也向美方传递“先礼后兵”清晰信号。

10月1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返回白宫。新华社发

“根据我国9月新修订的《国际海运条例》,中方还预留有港口准入限制、数据监管等进一步手段。”白明说,“中方快速、组合式反制就是要让美国意识到,对华施压的代价越来越高,只有停止制造对华施压的筹码,中美双方才能平等回到桌前。”

从官方到民间,中方始终是国际经贸秩序的坚定捍卫者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面对不确定性,“中国外贸第一省”广东的企业也迅速行动起来。11日上午,广东喜悦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美线业务负责人何德涛开了一个长会,紧急研判出口美国的物流对策。

“之前也出现过特朗普一下子将关税拉得很高的情况,但实际也只是为增加贸易谈判的筹码,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对声音。因此我们猜测本轮关税也有无法落地或昙花一现的可能。”他说。

“此外,在关税上涨的时期,美国采购商非常着急,在其他国家找不到像中国这样优质稳定且价格有优势的供应链。”何德涛说。“加征关税只会导致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价格上涨,中国的厂家不会承担这部分成本,而是加速调整销售方向,转向欧洲、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灯饰之都”中山市古镇镇,不少企业已经历过4月“对等关税”风波。当时,古镇镇的灯饰企业生产线上大量供美商品暂停生产,转而生产销往东南亚等其他国家的产品。后来,关税窗口期让美国订单重启,古镇镇掀起了一阵赶工潮。“从这一年的经验看,中美的经贸冲突是长期存在的。我们相信未来一定会找到解决摩擦的方案。”一位外贸灯饰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有不少美国订单正在生产,从生产到海上运输至少还需要一个多月,如果真的加征100%关税,如期出货就会变成亏本买卖。”这位负责人说,但作为企业,他们依旧会“顶硬上”完成既有合约。“后续,我们可能会让客户在贸易合同上加上对‘不可抗力因素’的解决方案,尽量避免因为关税波动带来的损失。”何德涛说。

采写:南方+记者 邵一弘 唐子湉

统筹:黄应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朱元璋在称帝后,决定宴请曾为他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们。宴会开始时,三道菜被端上桌。刘伯温看到这些菜后,...
原创 古... 古人有云:“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在封建社会中...
原创 李... 李勣,这位唐朝开国名将,其名字经历了许多变动。原本他叫徐世勣,字懋功。归唐后,李世民为避讳,将他改姓...
广东海洋大学被曝住宿环境差,网... 日前,有网友反映 广东海洋大学住宿环境差 除了硬件设施老旧外 废弃杂物也随意堆放在宿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