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在成都进行的封闭集训,成为王曼昱职业生涯的重要分水点。国乒把重心放在青训梯队的培养上,临时把1995年出生的任浩调到她身边担任教练。外界对这位比她大四岁的年轻人颇有疑虑:他在球员时期的最好成绩只是WTT支线赛男双亚军,怎能承担指导奥运冠军的重任?
从国乒教练组的眼光看,任浩在球员时代就擅长的侧旋、逆旋转发球,以及拧拉与摆短结合的接发战术,与王曼昱以旋转为核心的技术体系高度契合。更难得的是,他能精准捕捉到王曼昱的技术短板:发球落点不稳定、接发球过度依赖反手拧拉。针对这些痛点,任浩设计了针对性的日常训练:每天额外加练四十分钟的反手发球,并反复打磨摆短与劈长的技法。
刚结束的WTT中国大满贯赛事,成了检验两人合作成效的试金石。对阵印度选手巴特拉时,王曼昱在8比1领先却被对手追到8:5,临场频频出现危机。任浩只用几句简短的指示,告诉她要打短球、要稳住局势,便迅速帮助她走出困境。随后她以两个极具迷惑性的短球锁定局点。决赛面对孙颖莎,任浩设计的反手发球战术精准命中对手对逆旋转球的短板,成为王曼昱实现逆转夺冠的关键所在。
在两人合作的五个月里,王曼昱的关键球成功率显著提高,曾经只有46%的水平提升到78%,正手得分率也稳步攀升至约75%。任浩的执教价值,早已超出单纯的技术调整,他还开展了有效的心理疏导,将力量训练、康复治疗与心理咨询整合成一个闭环方案,彻底结束了巴黎奥运会结束后王曼昱处于的“半放养”状态——没有主管教练的局面。
尽管前国手刘燚表示任浩只是暂时帮忙,但从多方面迹象来看,他的转正几乎已成定局。任浩的核心优势在于独特的双重视角。作为新晋教练,他不受传统思维束缚,风格大胆且激进,恰好符合女子乒坛向更强进攻性、男性化打法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也能精准把握到王曼昱的真实诉求。
从质疑到“封神”,任浩为何能在短短五个月就帮助王曼昱实现突破?许昕一句话道出其中关键:看看任浩的发际线,就知道他有多拼了。这句玩笑背后,是他夜以继日的专业态度:曾深夜研究击球曲线,甚至在二十分钟内就能给出十页的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