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大车企总经理职位悬空数月,转型深水区的人才困局如何破?
创始人
2025-10-12 12:02:39
0

广汽全球寻将、北汽内部激活、东风重组稳局,中国汽车国企的变革进行时。2025年黄金周首日,汽车圈的朋友圈被一则特殊现象刷屏:广汽集团冯兴亚、北汽集团张建勇、东风汽车杨青——三家国内头部汽车国企的一把手,均同时肩负着董事长的战略统筹职责与总经理的日常经营重任。

当帅位之下的总经理职位集体悬空,且空缺时间最长已近一年,这早已不是简单的人事更替,而是中国汽车产业在百年变局中直面转型阵痛的强烈信号。透过这三家车企的职位空缺背后,我们既能看到行业对新型领军人才的渴求,也能触摸到国企车企在挑战与机遇中艰难破局的脉搏。

不是无人可选,而是慎之又慎

三大车企总经理职位的空缺,并非缺乏候选人,而是行业转型期人才标准重构与企业战略调整双重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从广汽全球招聘到北汽内部整合,再到东风因重组留白,每一家的空缺都有着清晰的逻辑脉络。

广汽集团的总经理职位空缺,始于其对转型领军者的高要求。自启动全球招聘以来,其招聘海报上突出的战略规划能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优先的条件,直指行业变革核心——传统车企总经理管生产、抓销售的能力模型,已无法满足电动化、智能化的需求。作为较早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国企车企,广汽自2018年起便明确总经理任期与董事会同步,市场化选聘机制让其不愿将就。在埃安品牌已成为新能源赛道重要玩家的背景下,冯兴亚临时兼任总经理,实则是为了等待一位既能衔接集团战略,又懂电池技术、AI算法、用户运营的复合型帅才——毕竟,广汽的目标不仅是守住现有市场,更是要在智能驾驶、能源管理等领域实现突破,这样的人才显然无法通过内部提拔快速找到,只能放眼全球筛选。

北汽集团的总经理空缺,时间线更长——自2024年4月原总经理张夕勇退休后,这一职位已悬空近12个月。但空缺期并非真空期,董事长张建勇的双肩挑,实则是在推动一场深刻的内部资源重组。这段时间里,北汽完成了对新能源业务的集中梳理,更出现了新能源板块领军人物张国富的职业三连跳。

这种能者上的干部调整逻辑,透露出北汽的战略意图:与其外部引进水土不服的高管,不如先激活内部听得见炮火的人。作为曾深度参与北汽新能源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的实战派,张国富的快速晋升,本质是北汽在新能源赛道突围的需要——当传统燃油车业务增长乏力,北汽必须将资源向新能源倾斜,而熟悉内部流程、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内部人才,能更快推动战略落地。总经理职位的暂时空缺,实则是为内部人才体系调整留出缓冲期。

东风汽车的总经理空缺,则与一场尚未完成的重组紧密相关。2025年2月,原总经理周治平调离后,这一职位便由董事长杨青兼任,至今已超7个月。不同于广汽的主动寻才和北汽的内部激活,东风的留白更多是稳字当头。作为旗下拥有风神、岚图、东风纳米等多个品牌,且业务涵盖燃油车、新能源、商用车的大型集团,东风的重组涉及品牌整合、资源分配、团队调整等复杂问题。

此时若贸然任命新总经理,可能导致战略衔接断层,甚至引发内部动荡。杨青的双肩挑本质是用一把手的权威确保重组期间的稳定——既要推进品牌间的协同,也要保障供应链的顺畅,更要稳住团队信心。这种安排虽增加了董事长的压力,却为重组赢得了找对人的宝贵时间。

从三家车企的情况来看,总经理职位的集体悬空,本质是旧人才体系与新行业需求的错配,传统车企的人才梯队基于机械工业、大规模制造构建,而现在需要的是懂电化学、AI算法、用户运营的多面手;同时,国企对战略连续性、团队稳定性的考量,又让其无法像新势力那样快速换帅。这种慎之又慎,恰恰是国企车企在转型中的责任与无奈。

转型阵痛,三大车企面临的内外夹击

总经理职位的悬空,也折射出三大车企在市场中面临的多重挑战。在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生死线上,他们既要应对外部市场的激烈竞争,也要破解内部体制的惯性束缚。

如今的新能源市场,早已不是只要造出来就能卖的阶段,而是进入技术、价格、服务全方位比拼的红海。对三大车企而言,最大的压力来自前后夹击,前有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的技术压制,后有新势力品牌的灵活创新。

北汽新能源曾凭借先发优势占据市场,但随着比亚迪DM-i、特斯拉Model 3/Y的价格下探,其产品竞争力逐渐下滑;广汽埃安虽凭借弹匣电池技术站稳脚跟,但面对新能源市场的价格战,不得不通过降价保销量,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东风旗下的岚图品牌,虽定位高端新能源,但在理想、蔚来的用户生态面前,品牌认知度仍有差距,销量始终未能突破瓶颈。更关键的是,智能驾驶已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而三大车企在高阶智能驾驶的落地速度上,仍落后于小鹏、华为等玩家——这意味着,若不能快速补齐技术短板,它们可能在下一代竞争中掉队。

比外部竞争更棘手的,是内部的人才之困与体制之重。一方面,复合型人才的稀缺成为共性难题:传统燃油车领域的高管,对电池管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理解有限;而外部引进的新能源、AI领域人才,又可能因不熟悉国企流程而水土不服。北汽的老兵新传,将燃油车高管转向新能源业务,虽是务实选择,但也面临经验迁移的挑战;广汽全球招聘数月仍未找到合适人选,也侧面反映出懂技术、懂市场、适配国企文化的人才有多难寻。

另一方面,国企的体制惯性也在拖慢转型速度。传统车企的决策流程往往层层审批,而新能源市场的变化瞬息万变——比如某款车型的配置调整,民企可能一周内就能拍板,国企却需要经过多部门论证,错过最佳市场时机。东风的重组过程中,也因涉及多个子品牌、地方股东的利益协调,推进速度不及预期,这也间接导致总经理职位迟迟无法确定。

破局机遇,国家队的独特优势与转型路径

尽管挑战重重,但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国家队,三大车企并非没有破局的底气。政策红利、资源积累、技术沉淀,仍是它们在转型中的护城河。

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的国家战略布局中,三大车企作为国企,能获得更多政策与资源支持。比如,在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地方政府更愿意与国企合作——北汽已在北京布局多个换电站,依托本地政策优势,打造换电+充电的补能体系;广汽则借助广州的智能网联汽车试点政策,在南沙区开展高阶智能驾驶测试,加速技术落地;东风作为湖北的支柱企业,能依托当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协同效率。此外,在国家对车路协同、智能交通的投入中,三大车企也能优先参与项目,抢占技术标准制定的话语权——这是民企和新势力难以比拟的优势。

总经理空缺期内,三大车企的一把手兼任模式,反而加速了内部资源的整合。北汽在张建勇的主导下,将原本分散在各个子品牌的新能源技术团队整合,集中攻关换电技术与智能座舱,减少了内部内耗;广汽则依托冯兴亚的统筹,推动埃安与集团研发中心的协同,实现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的共享,降低研发成本;东风在杨青的带领下,梳理了旗下新能源品牌的定位——风神聚焦主流市场,岚图主打高端,纳米面向入门级,避免了同室操戈,让资源更精准地投向优势领域。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整合,正是国企的优势所在,而总经理职位的暂时空缺,反而为这种整合扫清了部门壁垒。

或许很多人忽略了,三大车企在传统汽车领域的积累,并非无用之功。比如,广汽在汽车制造工艺、供应链管理上的经验,能确保埃安车型的品控稳定性;北汽在商用车领域的技术,可转化为新能源商用车的竞争力;东风在发动机、底盘上的研发能力,能为新能源车型的操控性提供支撑。更关键的是,这些传统优势正在与新能源技术融合——广汽的弹匣电池、东风的超级混动系统,都是传统制造+新能源技术的产物。随着技术整合的深入,这些老国企完全有能力在新能源赛道上打造出独特的竞争力。

百姓评车

当又一个黄金周来临,汽车圈的销量战报依旧热闹,但广汽、北汽、东风这三家缺少二号人物”的车企,却在默默调整着自己的航行节奏。总经理职位的悬空,不是管理漏洞,而是它们在转型深水区的主动调整——与其用不合适的人凑数,不如花时间找到能引领未来的领路人。

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这三家国企的变革,更像是一个缩影。当百年变局来袭,没有企业能靠旧模式生存,即便是国家队,也必须放下身段,在人才、技术、体制上全面革新。未来,三大车企能否破局,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既懂战略又懂技术,既适配国企文化又具备市场化思维的领军者;更在于能否将政策、资源、技术的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李勣,这位唐朝开国名将,其名字经历了许多变动。原本他叫徐世勣,字懋功。归唐后,李世民为避讳,将他改姓...
广东海洋大学被曝住宿环境差,网... 日前,有网友反映 广东海洋大学住宿环境差 除了硬件设施老旧外 废弃杂物也随意堆放在宿舍 ...
无缘世界杯!印尼两连败出局 球... 北京时间10月12日消息,2026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第四阶段第二轮,印尼0-1不敌伊拉克,遭遇两连败...
美国又“虚空造牌”,为何会搬起... 中美贸易争端再起波澜。 9月以来,美国围绕中美贸易又挑起一系列事端。在美国宣布对中国拥有、制造的船舶...
原创 德... 周六,上海大师赛爆出了两场重大冷门——德约科维奇和梅德韦杰夫双双在几小时内止步半决赛。令人惊讶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