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薛婷阳
10月10日,天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康制药”)在北交所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公司已回复第一轮审核问询函,主要有包含研发模式、技术独立性及上市标准适用,业绩下滑风险及行业政策影响等。
招股书显示,天康制药主要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转让和服务业务,公司产品线涵盖猪用疫苗、反刍用疫苗、禽用疫苗、检测试剂等兽用生物制品。公司控股股东为深交所上市公司天康生物(002100.SZ),其持有公司1.5亿股,持股比例为58.94%。兵团国资公司直接持有公司2,545.01万股股份,通过天康生物控制公司1.5亿股,合计控制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8.94%,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00亿元、10.55亿元、10.5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亿元、1.61亿元、1.43亿元,2023年、2024年分别同比下滑18.36%、11.20%;毛利率分别为63.83%、62.05%、61.56%。
根据申请文件,天康制药销售模式分为政府招标采购和市场化销售,市场化销售采用“直销+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政采收入分别为5.64亿元、5.53亿元、5.20亿元和2.6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42%、52.46%、49.43%和52.96%。
对此,北交所关注公司业绩下滑及政采行业政策。天康制药回复表示,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相对稳定,净利润、毛利率有所下滑;2025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净利润、毛利率有所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有:猪用疫苗市场竞争激烈,报告期内猪用疫苗产品单价、毛利率总体保持下降;反刍用疫苗受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销量呈现一定波动,单价总体出现下滑;公司于2023年3月并购吉林冠界后,禽用疫苗业务发展较快,销量保 持增长;禽用疫苗业务以政采为主,根据实际中标、经营情况,公司禽苗价格、 毛利率整体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随着“先打后补”政策推行,全国政府招标采购总量有所减少,公司最近三年政采收入规模、占比相应有所下降;政采业务为公司传统优势领域,在疫苗品种、产品质量、品牌口碑、客户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优势,报告期内政采收入在行 业大背景下并未大幅下滑。
北交所还关注到公司大额应收款项及坏账准备计提充分性的问题。 报告期各期末,天康制药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3.81亿元、4.50亿元、4.52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14%、42.70%、42.98%;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票据账面余额分别为20.68万元、566.44 万元、5681.77万元。
天康制药解释称,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主要由政采客户余额构成,各期末占比分别为56.61%、63.23%、59.84%和72.32%。政采客户通常需要结合当地财政状况,根据财政资金安排进行付款,同时存在审批环节多、付款流程长的特点,综合导致 其回款相对较慢,对应的应收账款账龄较长、余额增加。2023 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2022年末增长较大,主要系公司于2023年收购吉林冠界,将其纳入合并报表。2023年末,吉林冠界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02亿元;若剔除合并吉林冠界影响,公司202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3.49亿元,较2022年末有所下降。
招股书显示,天康制药本次IPO拟募集资金5.27亿元,其中兽用疫苗研发和生产扩建项目募资1.28亿元,布鲁氏菌病疫苗改扩建项目募资1.05亿元,人畜共患病疫苗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募资7604.02万元,集团信息化升级建设项目募资5149.93万元,营销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募资4953.42万元。
关于兽用疫苗生产线建设项目(拟搭建圆支二联灭活疫苗生产线)、布鲁氏菌病疫苗改扩建项目,北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内各产品产能利用率较低的原因,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比较情况;前述两种产品的具体产能、产量及产能利用率;在收入占比较低同时产能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进行扩产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天康制药回复称,2022-2024年,公司活疫苗产能利用率整体稳定增加,公司灭活疫苗产能利 用率总体稳定,2025年上半年下降的原因是由于下游养殖客户为控制成本,导致疫苗生产企业竞争激烈,公司综合考虑后加大库存产品销售力度,适当减少了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产品的生产;2024年及2025年1-6月,公司合成肽疫苗产能利用率低于2022年及2023年,主要受下游市场需求波动影响所致。
此外,公司活疫苗(除2025年上半年因消化原有库存适当减少排产外)、合成肽疫苗及禽用疫苗的产能利用率与可比公司不存在明显差异;公司灭活疫苗的产能利用率(除2025年上半年因消化原有库存适当减少排产外)与科前生物相当,但低于瑞普生物、普莱柯,主要原因是公司灭活疫苗中,产能最大的产线与产品为口蹄疫生产线,口蹄疫疫苗是国家强制免疫疫苗,同时为公司发展至今最为主要的疫苗产品。
在建设该产线时,考虑到政采类疫苗免疫为春秋两季,按生产季最大生产量设计月产能,由此导致备案产能为20亿毫升/年,备案产能较高,增加了“灭活疫苗”产能基数;随着国家免疫政策调整,政采苗比例下降、市场苗需求增加,且各种疫苗需求变动频繁,多批次、小批量增加,产品生产的切换导致清场准备时间增加,因此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