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一个国家的朋友多寡,是靠嘴硬喊出来的,还是靠真金白银的合作干出来的?
最近,一场在阿联酋举办的国际论坛上,就上演了这么一出“迷惑行为大赏”。
一位印度学者当着满场嘉宾的面,突然拔高音量,对着受邀的中国高教授放话:
“东方在全世界连一个朋友都没有,没人愿意跟你们打交道!我今天把话放这,往后你们更是一个朋友都剩不下!”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仿佛他手握什么“真理令牌”。
我刷到这个视频的的时候,说实话第一反应就是想笑。
这种话,到底是哪来的底气?听起来很厉害对吧?但现实,往往比狠话要诚实得多。
我们先不谈虚的,直接看事实。
就在他发言的中东,中国早已是阿拉伯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年贸易额超过3万亿人民币。
放眼非洲大陆,超过50个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中国的工程队正在那里修建着铁路、港口和发电站。
当真金白银的订单和改变国运的基础设施摆在面前时,你告诉我这叫“没人愿意打交道”?问题的关键压根儿就不在于东方有没有朋友,而在于这位学者把“交朋友”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更有意思的是高教授的反击。
他没去辩论朋友多少,而是直击要害:
“要是印度不把我们当朋友,那你们想进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事儿,怕是这辈子都没指望了。”
这话,着实是戳到了印度的痛处。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需要所有“五常”一致同意。
这意味着,只要一票否决,印度的梦想就得无限期搁置。
这不是阴谋论,这是写在《联合国宪章》里的规则。
所以你看,国际政治的真相就是这么朴素。
它不是一场辩论赛,看谁嗓门大;它更像是一盘精密的棋局,每一个棋子的价值都清清楚楚。
学者试图用“孤立你”的言语来占据道德高地,结果被对方用赤裸裸的规则和实力,分分钟打了回去。
当高教授邀请“愿意和我们做朋友的举手”时,台下中东、非洲国家的代表“唰”地一下举起一片手海,更是上演了最极致的“现场打脸”。
这场论坛插曲,与其说是一个笑话,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现实:
靠意识形态画线、用狠话来恫吓对方的“嘴炮式外交”,正在迅速失灵。
21世纪的“朋友”,更多的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务实“伙伴”。
大家关心的是你能否带来发展,而不是你是否和我价值观完全一致。
因此,真正的孤立,不是没有所谓的“盟友”,而是在全球合作的浪潮中,仍然抱着零和博弈的旧船票,却妄想登上合作共赢的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