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主力抵达大渡河边。老蒋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欣喜若狂。因为在七十多年前左右,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就兵败大渡河,导致自身全军覆没,所以老蒋认为,中央红军也必然会成为石达开第二。
但是,红军在强渡大渡河以后,通过大渡河抵达河对岸,老蒋的图谋也宣告破产。
不过问题来了:当时,大渡河一带属于川系军阀刘文辉的地盘(按:当时刘文辉是负责西康省军政的军阀)。刘文辉也知道红军会从大渡河路过,那么,刘文辉为什么没有选择炸毁泸定桥,让红军彻底失去过河可能?而是保留泸定桥?
其实这个事儿刘文辉不是没想过,而是他还真不敢。
1、刘文辉的纠结
熟悉地理经济或者历史地理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这个词:茶马古道。所谓茶马古道,就是西藏-西康-云南-中南半岛进行物流交通的道路(当然我说的是局部,其实茶马古道的全貌比这大得多)。泸定桥,是茶马古道很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
泸定桥是清朝康熙帝在位时期修建的。藏地、康区和四川商贩做生意,都得经过茶马古道。当时西康省没什么产业,对于刘文辉来说,西康省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就是通过泸定桥征收过路费,来维持西康省的军政建设。
同时,刘文辉也了解到:中央红军没有打算在西康省建设根据地的考虑,而只是为了路过。所以刘文辉不得不做出一个博弈或者推演。而不论如何博弈和推演,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炸了泸定桥对自己来说还真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是,后患是无穷的。
首先,如果红军顺利从大渡河过去,很快就会离开西康省的地界。刘文辉对西康的统治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但假设自己把泸定桥炸了,那么,中央红军很可能就地在西康境内打游击。指望西康的地方军力对付红军无疑很扯淡。这一点刘文辉很清楚。
其次,如果红军在西康省打游击战,老蒋的中央军也必然以追杀红军的名义进入西康。到时候,他刘文辉对西康省的统治也必然归于崩盘——贵州王家烈就是例子。中央军以接手贵州军政事务打击红军的名义,把王家烈架空了。
对于刘文辉来说,自己统治西康才是自己的首先考虑。
第三,如果炸了泸定桥,即便是中央军在大渡河边消灭了红军。但对于刘文辉来说,结果也是一地鸡毛的——因为大渡河断了,短期内无法修缮,而且,西康省的财力水平也未必能短期内修了这座桥。同时,泸定桥没了,刘文辉指望收客商的过路费也就没希望了。到时候,西康省军政这么多单位和士兵,靠啥吃饭?到时候都不用外来力量干预,刘文辉先下台了。
第四,刘文辉不傻。他很清楚,自己是中华民国的官员,同时也是军阀,但唯独不是世袭罔替的终身制诸侯。刘文辉今天把桥炸了,必然引起西康各界百姓的愤慨——因为这属于败家活动,还给西康的经济民生都造成过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一旦将来有一天刘文辉失势,自己炸桥这个,很可能会导致自己引来清算。所以刘文辉没必要干这个啥事儿——要知道,很多年后,陈明仁在四平和我军干仗,因为拆百姓房子修工事,结果被人拿去做文章,陈明仁差不点被南京方面修理。
2、刘文辉部下的顾虑
当然,也有说法认为,刘文辉也曾下令前线的守桥军队:必要的话,也可以把泸定桥炸了。因为刘文辉也担心,如果让红军过了泸定桥,会被老蒋视为消极应对,到时候依旧会对自己发难。
不过,消息落实到基层以后,具体执行的士兵选择拒绝,顾虑的内容其实和刘文辉差不多:怕被戳脊梁骨——当时消息传达到基层以后,基层的官兵开始不断扯皮,都怕将来因为炸桥被秋后算账当替死鬼。就在扯皮过程中,红军开始抢夺泸定桥。这时候,就算是想炸,也来不及了。
这个细节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炸桥在西康,没有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