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一生6次海战全胜,收复众多领土,58岁被安排提前退休,为何
创始人
2025-10-04 12:02:01
0

1995年3月初,海军机关的一道命令通过传真送达海南榆林,陈伟文接过电话,听到对方简短地说:“组织决定,你提前离岗休整。”电话挂断后,他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大海,久久未语。外人看到的只是那身亮眼的军装,谁也没看到他肩头四十年军旅生涯积累的风霜。

从接到命令到真正的交接工作,只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有人在背后低声讨论:“常胜将军,怎么说退就退?”更多的战士站在走廊里,向他敬礼。陈伟文回礼,眼神依旧犀利,“部队需要新鲜血液,我退一退有什么问题?”他说得轻松,但在场的人心里却充满了不舍与惋惜。

陈伟文的军旅生涯可以追溯到1937年,那一年卢沟桥的枪声响彻大地,他就在江西的一个小山村里呱呱坠地。家庭虽然贫困,母亲用野菜榨汁煮粥喂养他,父亲在后山烧木炭换取粮食。然而艰苦的日子并没有打垮他的决心,村里唯一的小学关闭后,他便独自跑十里地去借书,抄写课文。1949年,十二岁的他在油灯下完成了《海员手册》的抄写,而这本书,他也一直视为“走出贫困、改变命运”的钥匙。

1956年,武汉大学的新生名单上出现了“陈伟文”三个字。两年后,国防部来校挑选海军学员,他毫不犹豫地在报名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此后,他转到大连舰艇学院学习航海,不久后主动申请下舰见习。因为他知道,“只有在海面上,才能真正理解海浪的脾气。”

上世纪60年代初,海军的规模尚小,战术还在摸索阶段。陈伟文却多次参与对峙行动,成功击退来犯的国民党舰只,并成功逼停越界的客船。那时,舰炮射控还依赖人工估算,他利用秒表、三角板等工具进行弹道计算,炮弹总是能够精准地击中目标。他被战友称为“海上的算盘”。

1974年,西沙反击战爆发,陈伟文在临时接管火控任务时表现出色,成功击伤敌舰,保护了我方舰艇的安全。1979年,他再次以副舰长的身份参与南疆轮战,屡次取得胜利。到1987年底调任榆林基地参谋长时,他已凭借五战五胜的骄人战绩,获得“六分仪里的刀锋”这一军中绰号。

1987年12月,广州军区会议上,情报部长突然透露,越南舰艇在南沙进行抢占建设。陈伟文立刻拿出笔记本开始记下,假条也瞬间被作废。他连夜返回海南,要求司令员批准他带队前往。司令员一开始推脱,表示他刚刚到岗,需要熟悉环境。可次日凌晨,副参谋长带回现场的照片,显示越南舰艇正在向赤瓜礁进发。陈伟文立刻要求出动战舰,司令员最终同意他带队前往。

1988年2月22日,502编队悄悄离港,途中隐蔽航行。3月13日清晨,赤瓜礁的潮水开始退去,越南舰艇停滞不前。陈伟文指挥小艇插旗占领制高点,随后命令舰炮瞄准,待命。敌方士兵试图登陆,并在冲突中开火,击伤了我方士兵杨志亮。陈伟文果断下令反击,舰炮一发命中敌舰,最终将其击沉。整场战斗不到一小时便结束,我方仅一人轻伤。

战后,九面五星红旗重新竖立在南沙岛礁上,国内媒体纷纷报道此事,广泛赞誉我方的成功。而海军作战部则开始核查是否符合“五不一赶”的要求。经过半个月的调查,军委下达了正式批示,肯定了陈伟文的指挥果断,并授予参战部队集体二等功,签署命令的正是邓小平。

1990年,陈伟文晋升为少将,但很快他被调到舰艇学院担任副院长。有人问他:“不在海上,心里空吗?”他淡然回应:“哪里需要,我就在哪里。”他花了四年时间,将南沙夺岛的经验整理成了28万字的教材,成为舰艇中队的必修读本。

然而,改革浪潮席卷军队,高层提出了“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政策。58岁的陈伟文正好被挤到了政策的交叉点上,因此提前退休。尽管很多人对他的离开感到遗憾,但南海舰队的70后副舰长已经接任,而新技术和导弹艇的换代也加剧了岗位的竞争。同时,长期在海上工作使得他的身体也有些吃不消,心脏状况已经出现问题。组织经过综合考量后做出了这个决定。

2019年4月21日,人民海军成立七十周年庆典在青岛举行,陈伟文被作为突出贡献个人点名致敬。台下的新一代海军士兵鼓掌致意,有人悄悄议论:“老将军退役已经二十四年,然而他的传说依然在舰桥上流传。”陈伟文只是微微点头,目光依旧投向远方,望向那片无垠的海洋。

在他的一生中,海军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他心中永远的阵地。愿这位无畏的海上英雄,在退役后依然能享受人生的宽广海洋,迎接更多的光辉岁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当汽车成为智能终端,如何为“轮... 当汽车不再是单纯的机械产品,而是集成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的移动智能终端时,如何为汽车数据等新事...
“完美旅伴”是如何炼成的 节目组供图 正在热播的《花儿与少年·同心季》(以下简称《同心季》)中,那英、陈数、马思纯、李沁、张雅...
知情人士:美国监管机构将于下周... 钛媒体App 10月4日消息,相关报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在特朗普总统采取行动控制他所认为的因政治原因...
健康我来说|外出游玩如何避免蚊... 外出游玩如何避免蚊虫叮咬?新华社《健康我来说》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