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巴基斯坦、朝鲜这三个国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常常互称“兄弟国家”。然而,当涉及到战斗机的销售时,事情就有些复杂了。中国将歼-10战斗机出售给巴基斯坦,并且合作非常顺利,从2022年起,巴基斯坦空军已经开始使用这款先进的战斗机。然而,朝鲜方面却没有任何动静,至今中国没有向朝鲜出售战机。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中国偏袒某一方,而是涉及到许多实际因素,从国际规则到两国需求、经济情况以及战略选择等都需要仔细考量。接下来,我们将逐步分析其中的原因,这不仅仅是关于卖飞机这么简单,还涉及到大国博弈和各国的生存之道。
首先,谈到中巴军事合作,这两个国家的合作历史悠久,早已不是新鲜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巴基斯坦就开始从中国购买歼-6战机,那时巴基斯坦与印度的矛盾不断,需要一款可靠的战机来提升空军实力。进入80年代,中巴合作加深,两国联合开发了K-8教练机。进入21世纪后,枭龙战机项目开始启动,这款战机由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发,现在已成为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机型之一。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仅是简单的卖设备,而是从设计、生产到维护形成了完整的合作链条,巴基斯坦空军已经习惯了使用中国的装备,飞行员的培训、零件的供应等方面都非常顺畅。
至于歼-10的销售,2021年底,巴基斯坦与中国签订协议,购买了25架歼-10CE,并于2022年3月交付了首批6架。巴基斯坦为什么这么急于购买歼-10?原因就是印度的空军开始崭露头角。2019年,印度从法国购买了36架阵风战斗机,这款四代半战斗机的加入,使得巴基斯坦空军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此,巴基斯坦选择了歼-10CE,它机动性强,能够挂载先进导弹,足以应对阵风战机。在2025年5月的印巴边境冲突中,巴基斯坦使用歼-10C击落了印度的几架飞机,这一事件让中国武器的声誉迅速攀升。巴基斯坦国防部长也表示,这批歼-10帮助他们稳定了空中平衡。可以说,中巴军事合作对于双方都是互利的,巴基斯坦不仅获得了先进装备,还能够牵制印度。
然而,朝鲜方面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为什么中国不卖战机给朝鲜?最直接的原因是联合国的制裁。自2006年朝鲜首次进行核试验以来,朝鲜遭遇了多轮联合国制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多项决议,明确禁止向朝鲜出口武器和军事设备,包括战斗机。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始终支持并遵守这些决议,承诺严格执行制裁。2017年,中国还特别加强了对朝鲜的贸易限制,特别是在石油和纺织品领域。这些措施表明,中国不想因为出售战机给朝鲜而陷入国际麻烦,影响自身的国际信誉。
另外,朝鲜本身的军事重点也并不在空军上。自金正恩上台后,朝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核武器和导弹研发上。朝鲜的核威慑力越来越强,核武器和导弹成为其主要的防卫力量。相比之下,朝鲜的空军装备老旧,主要依赖苏联时期的米格-29战机,这些飞机的零件难以找到,维护也非常困难。由于朝鲜的经济长期处于困境,军费预算也相对有限,朝鲜更倾向于将资源用于发展核武,而不是更新空军装备。
事实上,朝鲜曾尝试向其他国家购买战机。2015年,有报道说金正恩曾与俄罗斯讨论购买苏-35战机,但由于俄罗斯当时面临制裁压力,加上双方合作并未达成实质性协议,交易并未成功。即使朝鲜能从其他国家购买战机,由于训练和维护成本高昂,这对朝鲜来说仍然是个沉重的负担。相比巴基斯坦,朝鲜没有那么强的经济基础来支撑空军的现代化。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巴合作主要是为了牵制印度,这对中国来说既能售出产品,又能在南亚地区保持一定的平衡。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长期军事合作伙伴,双方的合作非常稳定,风险相对较低。与此不同,朝鲜的对手是韩国和美国,朝鲜的核武器已经足够让这些国家感到威胁,因此,朝鲜的战略重点是发展核武和导弹,而不是加强空军。美国和韩国的空军技术远远超过朝鲜,朝鲜即使购买了歼-10,也无法在短期内追赶上这些先进空军的节奏。
经济因素也非常关键。巴基斯坦有能力支付购买战机的费用,其国防预算逐年增加,2025年预计将达到90亿美元。而朝鲜的GDP仅为200亿美元左右,经济严重受制裁,军费主要投入到核项目中,根本无法负担购买战机的高昂费用。
总的来说,这不仅仅是中国是否愿意出售战机的问题,而是有许多实际因素在起作用。巴基斯坦有需求,也有购买能力,中巴之间的合作基础深厚且稳定。朝鲜由于受到制裁,战略重点不同,经济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并不适合购买中国的先进战机。对于中国来说,维护国际规则、遵守制裁是必须的,而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则有助于维护南亚的平衡。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每个国家的选择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