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酒节:为何敬酒和罚酒都要三杯?
创始人
2025-09-30 14:00:53
0

无论是宴席应酬还是朋友聚会,“三杯酒”就像一句暗号,频繁出现在敬酒与罚酒的场合。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传统与讲究?

从开局“头三杯”的集体举杯,到向重要客人“连敬三杯”,再到迟到者被笑闹着要求“连罚三杯”……“三”这个数字,仿佛刻进了中国人的酒桌礼仪基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举杯,聊聊这“三杯酒”里的文化深意。

连敬三杯:礼自古代,意寓诚敬

敬酒三杯的传统,可追溯至周代所谓的“三爵酒”礼仪。

古人饮酒,极重程序:主人先饮一杯,谓为“献”——既是热情邀约,也暗示酒中无毒,请客放心。

客人随后回敬一杯,称为“酢”,即答谢之意。

而后主人再举杯劝饮,名为“酬”,客人此时举杯回应,才是真正的“应酬”(现代“应酬”一词正源于此)。

《礼记·玉藻》中就写道:“君子饮酒,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三爵而油油以退。”意指正人君子饮酒,三杯即止,风度翩翩。演变至今,在很多地方,向尊敬之人“连敬三杯”,就成了表达最高诚意的方式。

连罚三杯:事不过三,圆满认错

那罚酒,为什么也常是“三杯”?

中国人历来认为“三”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数字——“再一再二不再三”,事不过三,三而圆满。

从一到二易,到三则难,能饮三杯,既显酒量,更见心意。

放在罚酒语境中,一杯是提醒,两杯是告诫,三杯,则代表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达圆满的歉意。因此,“罚三杯”其实是一种带着幽默感的礼仪测试:你是否愿意通过三杯酒,表达诚恳的认错态度?

如今酒桌上的“三杯”,有时成了劝酒的工具或热闹气氛的梗,但我们仍需记得:

酒饮微醺,花看半开,慢饮方能品味;

不强劝、不激将,才是真正尊重;

如确需干杯,也应明白其中礼仪:

■ 对尊长、上司:先干为敬,以示尊重;

■ 对朋友、同辈:彼此共饮,象征亲密;

■ 对后辈、下属:回敬干杯,表示认可与勉励。

无论是敬是罚,酒的本质,本该是情意的流动、文化的承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31省生育友好指数排名公布,云... 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趋势愈发明显的当下,各地都在响应国家建设生育友好社会的倡议,但对生育友好政策的效...
原创 中... 原以为中网的退赛潮随着比赛渐入高潮很难再出现了,没想到还是未能避免!短短半日三人先后退赛,在这中网历...
内塔尼亚胡为何被迫迅速向卡塔尔...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倡议下,向卡塔尔首相谢赫穆罕默德·本·阿卜杜-...
打酒节:为何敬酒和罚酒都要三杯... 无论是宴席应酬还是朋友聚会,“三杯酒”就像一句暗号,频繁出现在敬酒与罚酒的场合。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