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有网友问道:体制内开会,不管你是带硬面抄,还是软面抄,哪怕就是拿张A4纸,在上面画小乌龟,领导都不管。但是你啥都不带或者用手机备忘录,就要被领导批评一下,如何看待这种领导讲话必带本子的现象?
1
态度
曾经打开某位领导的笔记本,你会发现有不少页面往往就是一句话,字数不多而较大。问其有何意味?
这位领导似乎很认真的回答道,说这其中就有学问了,每次领导讲话时,他都会一面注视着领导,一面在本子上唰唰唰地记录,让人看起来记录的速度很快,又不停地在翻页,不知道的还以为记了好多内容,太“认真”了。
其实,这表示的就是一个态度,认真倾听领导的讲话,认真记录领导的讲话。
如果说,领导在开会讲话时,发现你没有带本子,也没有在本子上做记录,心里至少不会乐意。
因为领导讲话也是一种劳动,有的还是创造,领导就会觉得你不尊重他的劳动和创造,起码连个态度也没有,尽管有不少讲话都是一些废话、空话、套话。
所以,有的领导发现下属没有带本子,也不做笔记,往往还会提出批评。
2
会海
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有人开会不愿意带笔记本?或者说带了笔记本也不愿意记录。
关键的原因就是“会海”,会议太多太频了,会议质量太差了。
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一些领导开会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而是为了开会而开会,为避责推责而“留痕”。
领导在台上念稿子,永远都是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说起来头头是道,真正有用的干货,往往一条也找不到。有的人开完会之后,环顾左右而问之,我们回去究竟要怎么做,没有答案。
久而久之,有不少会议,就成了代会、刷手机、昏昏欲睡。
即便带个笔记本,也是做做样子,打个掩护。
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有何意义?
3
价值
真正有质量有效果的会议,还得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而善于捕捉、记录有价值信息的人,是会在开会当中慢慢进步的。
所以说,尽管有不少会议可能烦闷乏味,但是关键有效的信息还是需要认真记录。
特别是有的领导脱稿讲话时,这当中就有可能存在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还有一些颇有能力水平的领导或同志,在讲话时也可能透出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哪怕这些信息只是提了一个小小的“线头”,都可能值得珍惜,真正有心的人,可以再通过其它途径来补齐和丰富这些信息。
当你的信息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时,工作的“知识库”就会愈加丰富、随时更新。
因此,同样是开会,有的人可能会有所收获,有的人可能一无所获。
即使当时有过那么一丁点的启发,可只是在脑海一瞬,却没有记录下来,过后依然全忘。不然,你可以偶尔去翻翻当年的笔记,说不定仍有收获。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