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这日,松江校区玉泊湖畔的樱花突然全开了。昨夜在法律援助中心整理农民工伤案卷时,一片花瓣飘落粘在《劳动法》第48条上,竟与您寄来的家信邮戳重了影——原来皖南的油菜花也该黄到三分之二刻度线了。”这是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张程阳的一封家书开头,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通信方式发达,文字在表达亲情、情感,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还是保留了写家书的习惯”。
今天,由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傅雷杯”全国文艺评论征文大赛暨全国家书征集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市傅雷故居举行。
感受傅雷先生的“赤子之心”
记者在颁奖现场看到,获奖者中既有耄耋老人,也有年轻人,最小的仅9岁。大学生张程阳的作品获得家书征集大赛一等奖,通过一封家书展现出一家三代用不同方式传承“持心如衡”“以理为平”的信念。家书大赛最小的获奖者是一名9岁的小学生简舜炜,他用孩子童真的视角和话语,在家书中写下了眼中所见、家人讲述和感受到傅雷先生“赤子之心”的真挚情感。
活动通过表彰优秀文艺评论与家书作品,深入挖掘傅雷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新时代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本届大赛自2025年3月启动,共吸引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220余篇文艺评论作品、1420封家书参赛。参赛者涵盖高校学者、文艺从业者、自由职业者等多元群体,作品涉及文学、影视、戏剧、音乐等十余个艺术门类。经专家评审,郭立冬、杨子分获文艺评论特别奖与一等奖,张程阳、姚智伟等摘得家书赛事奖项。
“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选取的主题是新时期以来小剧场戏剧节的发展与嬗变,通过这些戏剧节来反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文化的变迁。今天也是我第一次到傅雷故居参观,收获很大,因为傅雷文学评论的作品也很多很优秀,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子告诉记者。
推进傅雷故居保护与活化利用
颁奖典礼以诗朗诵《洁白的纪念碑》拉开序幕,穿插钢琴独奏、经典诵读、原创配音等节目,生动诠释傅雷精神。值得关注的是,活动首次运用AI技术生成“傅雷先生”数字形象,并将其收藏为傅雷故居首份数字藏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跨界对话。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晓军在评委点评中指出,本届作品既延续了傅雷文艺观的现实关怀,又展现出新时代创作者的探索精神。活动结束后,协会将举办优秀作品点评会,组织专家对参赛者进行“一对一”辅导,为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提供成长平台。
“傅雷杯”自2019年举办四届以来,涌现出众多思想深邃、情感真挚的佳作,共同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为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及“上海文艺再攀高峰工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未来,“傅雷杯”将继续联动专业与非专业、本土与外地的文艺力量,发挥文艺评论在引导创作、引领风尚方面的作用,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注入持久动能。
航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檀莉介绍,作为傅雷先生故乡,航头镇近年来以“文化立镇”为核心,推进傅雷故居保护与活化利用。通过“文化+科技”“文化+旅游”创新实践,傅雷文化已融入校园、社区,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未来,航头镇将持续深化文旅融合,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的文化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