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联合国秘书长带头,要对五常“动手”,取消一票否决权是第一步?
创始人
2025-09-18 16:01:43
0

在即将迎来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站出来大呼改革安理会,直指五常的“一票否决权”!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制度一旦形成,利益就会根深蒂固。而现在,似乎连他也意识到,安理会的现状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古特雷斯明确表示:“当今安理会的组成已经与现代世界格局脱节,其架构停留在1945年的旧时代。”这一言论无疑给国际政治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古特雷斯作为首位持续公开呼吁安理会改革的秘书长,不惜打破以往温和的协调者形象,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发声,显然并不是无缘无故。这背后的原因,既有外部形势的推动,也有内部治理困境的考量。举个明显的例子,俄乌冲突暴露了安理会的瘫痪状态。每当需要对俄罗斯进行谴责时,俄方代表总是毫不犹豫地挥舞否决权,导致安理会无所作为,仿佛变成了一个只会开会与争吵的“观众席”。同时,巴以冲突中,美俄互相否决对方提案的情景,更是让人对安理会的有效性产生质疑。

古特雷斯此次呼吁的核心,无疑是要限制五常在重大人道危机发生时的否决权使用。英法两国前期提出的提案,正是希望在面对种族灭绝、战争犯罪等情况时,要求五常慎用否决权。这一表面看似力求道德高度的倡议,实际上却隐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算计。我们不得不问,二战后的大国政治到底转变了多少?

二战后的“一票否决权”赋予了五常特殊的权力与责任,它不仅是权利,也是大国之间的一种脆弱平衡。在冷战时期,即使美苏两国的对立达到白热化,安理会依然能够勉强运行,人们也因此认为否决权是确保国际安全的重要“安全阀”。然而,面对当前日益加剧的国际冲突,这一机制显得愈发苍白无力。

《联合国宪章》中的第108条规定,要修改安理会的结构,必须得到大会三分之二的支持并且五常一致同意。这就意味着,五常自愿放弃一票否决权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为何会如此?因为这件事关乎五常自身的安全利益。美俄两国的长期敌对关系在此时变得微不足道,双方在维护否决权方面竟然步调一致。即便是中国,虽然在实际使用否决权的次数上相对克制,但从原则上说,也不会甘愿削弱这一重要权力。

而促使古特雷斯不再沉默的,除了安理会无效运作的严峻现实,也包括他本身在联合国的存在感危机。普通民众发出的质疑声越来越清晰:“如果安理会连制止战争和屠杀都做不到,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古特雷斯需推动改革,以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即便是象征性的改变,如增设几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或建立“否决权说明机制”,对于提升联合国的形象也是必要的。

英法为什么明目张胆地提出限制否决权?表面上似乎是一种道义上的彰显,实则背后却隐含着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的企图。在冷战结束后,这两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力量大不如前,通过道义上的行动来博取国际好感,成为了他们寻求“内外兼修”的策略。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任何对安理会的改革都将面临重重困难。不仅涉及到五常之间的权力重组,还涉及如何妥善解决新兴经济体诸如印度、日本、德国等国家进入常任席位的问题。这一系列复杂的外交博弈,让改革的进程更加扑朔迷离。

以中国为例,中国在安理会改革上的立场始终是明确的:支持必要的、合理的改革,但必须能够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效力,并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更是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使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由此可以看出,古特雷斯的呼吁虽具象征意义,却远非能一蹴而就的实质改变。未来可能出现的,是某种有限度的改革,例如增设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或引入“否决权说明机制”。这样的调整虽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却至少能向外界传递出联合国仍在努力变革的信号。

总结来说,联合国的改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安理会的未来,既要反映现代全球政治的多元性,又不能动摇二战后大国间的微妙平衡。古特雷斯将这块烫手山芋抛到了五常面前,但“谁主沉浮”的最终决定权仍然在其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百强透视】港股新消费板块为何... 港股,正在成为新消费股的“造富基地”。 老铺黄金(06181.HK)、泡泡玛特(09992.HK)、...
原创 如... 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东哥笔记198期: 我们为什么不能轻视印度? 因为如果没有中国,印度在...
“正当防卫”变成“故意杀人”,... 丈夫在出租房内被捅刺身亡,妻子身上亦有多处刺创。其到案后称自己在被家暴时进行了正当防卫,法医却给出不...
原创 俄...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最亲密的盟友非白俄罗斯莫属。虽然两国在名义上是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