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秀为何打了水漂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8月2日,广西公开通报2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一起是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未经科学论证,脱离县情实际上马“水秀”和“灯会”旅游项目。因前期投资风险评估不充分,这一投资2230万元的文旅项目,最终以“水秀”项目闲置、“灯会”项目拆除惨淡收场。
形象工程的危害早已被反复印证。本应用于民生改善和产业升级的资金被挤占,大量资金投入到华而不实的项目中,忽视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合理布局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这种资源错配,不仅损害了群众利益,也阻碍了地方发展。面子工程往往还会成为腐败的温床,在项目决策、资金拨付、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问题,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形象工程为何屡禁不止?一是政绩观错位,一些领导干部,或是作风漂浮,不深入调查研究,仅凭“拍脑门”就作出决策;或是将个人政绩置于群众利益之上,追求表面光鲜和“上级关注”,忽视了实际效果和民众需求。二是决策机制漏洞,像富川文旅项目暴露的“未经科学论证”问题,本质上是“一言堂”代替了民主决策,专业意见让位于行政意志。三是监督问责滞后,项目审批时“一路绿灯”,出问题后才“秋后算账”,这种“重建设、轻监管”的模式,无疑助长了“拍脑袋”决策。
整治形象工程,必须下大力气、动真格。完善政绩考评体系,把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债务风险防范等关键指标摆在更重要位置。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重大工程项目全流程、穿透式监管,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够经得起检验。强化责任追究,对决策失误、违规操作、腐败行为等严肃问责,让相关人员付出应有的代价。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把心思用在为民造福上,才能让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