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确认霹雳-15导弹成功击落“阵风”战斗机。为什么美国对这一消息反应如此缓慢呢?多家媒体对此次印巴空战进行了深入报道,特别是聚焦导弹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强调霹雳-15导弹的非凡表现,以及令人震惊的西方主流战斗机“阵风”的坠毁。
最初的消息只是猜测,随着残骸和其他证据不断被发现,美国却始终保持沉默,毫无回应。在“5.7空战”发生10天后,也就是17日,美国终于发表了一篇文章,宣称霹雳-15导弹是如何在巴基斯坦领空击溃印度空军的。这篇文章明确确认了巴基斯坦方面使用的是歼-10CE战机搭配霹雳-15导弹,击落了“阵风”战斗机的事实。
时光飞逝,十天就这样过去了。根据美国的情报收集能力,通常在空战发生的第二天就能得出清晰的情报。然而,这次之所以拖了这么长时间才做出确认,很显然是因为美国早知战果但不愿意公开承认。美国的情报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其渗透和监控能力完全足够迅速核实这一事件。如果美国通过正式渠道承认霹雳-15导弹取得了显著战果,相当于在为这款导弹和歼-10CE战机背书。而“阵风”战斗机作为美国在西方的战略盟友,此次却显得毫无招架之力。
长远来看,美国显然不愿意承认这些事实。若是确认霹雳-15导弹在180到190公里的距离上轻松击败三架“阵风”战机,这将径直冲击他们自豪的AIM-120系列武器的全球声誉。因此,在这一点上,美国出于保护自身导弹形象的考虑,选择了沉默。其次,美国感到震惊。如果他们确认中方霹雳-15导弹的射程如此之远、威力如此强大,势必会促使美国在远程导弹研发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通常情况下,美国“放大中国威胁”的手段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无中生有”,第二种则是“有中生有”。此次的情形显然属于第二种。如果霹雳-15导弹在国际上取得了如“黄金”般的辉煌战果,而美国的AIM-120系列却发展停滞,这样一来,中国的霹雳导弹系列在射程和威力上的逐步提升,势必会让美国在导弹技术上处于全面落后之境。倘若未来真出现了采用更远射程导弹的歼-20,或是装配超远程导弹的歼-36,美国当前的五代机和潜在的六代机在与中国的空战能力上恐怕会处于劣势。
综合来看,美国此时并不得不正视歼-10战机和霹雳-15导弹的强大组合,迫切需要提升其空空导弹研发的速度。若不迅速采取行动,未来将面临巨大的技术落差。这也意味着,在全球空空导弹的格局中,美国的独霸地位已然不再。中国的霹雳导弹已然崛起,遥遥领先,这已成不争的事实。
通过分析美国的公开承认、缓慢反应以及效率低下的态度,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导弹的认可度正在上升。同时,他们开始通过“有中生有”的方式来放大“中国威胁”,并加快本国空空武器装备的技术革新,这已成为他们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