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右翼政党选择党再度成为德国政坛关注的焦点。3日,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宣布认定选择党为“明确的极右翼”政党,此举将允许当局动用情报手段对选择党实施更严格监控。这一决定获得了社民党领导人克林贝尔等德国建制派政党成员的支持,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德国联盟党议会党团副主席、基民盟成员施潘曾提出,选择党应与联邦议会其他反对党享受同等待遇。如何对待被主流政党“严防死守”,但在2025年大选中成为德国第二大党的选择党,已成为摆在德国新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长期以来,选择党一直被德国建制派政坛排斥。联邦宪法保卫局此次给选择党下的“新定级”,虽然再度引发了德国政坛关于“禁党”的争论,却不能自动触发“禁党”程序,因为取缔选择党需由联邦议院、参议院或联邦政府向联邦宪法法院提出,是一项需要多数支持的政治动议。即将上任的德国内政部长、联盟党成员多布林特于4日表示,不能简单地禁止选择党,而是要将其治理好。选择党虽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被“禁党”,但若想在联邦议院争取与其他政党一样的“正常”政治权力,打破德国主流政党共同设置的“防火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选择党政治权力“正常化”面对的挑战,首先是民意的分裂。尽管选择党在东部有着很高的支持率,但在西部仍然“道阻且长”。在2025年大选中,联盟党稳居西部第一大党地位,但在东部联邦州,选择党支持率高达32%,超过联盟党,跃升为第一大党。究其原因,德国东部民众在多项社会议题上态度较为保守,且对统一后的东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并不满意;而德国西部在二战结束后经历了长时间的军国主义历史反思,并且不少民众在移民等社会议题上都与选择党的主张持相反立场。可见,在德国统一30多年后,东西部的经济差异和政治文化裂痕并未弥合。在这样分裂的民意之下,选择党的支持率想要在西部超越联盟党,难度不小。
其次,德国各党派在选择党问题上的“防火墙”意识,将是选择党权力“正常化”在制度层面的最大障碍。当前,德国建制派政党在“如何应对右翼民粹主义”这一问题上面临“融合”和“孤立”两种选择。主张与选择党“正常”相处的萨克森州州长、联盟党成员克雷奇默表示,剥夺选择党在议院的“正常”权力只会强化其“受害者”形象,令其博得更多的选民同情,从而进一步增强选择党的实力。德国历史学家萨布罗夫则持相反意见,认为通过政治融合的手段来消解民粹主义与极端主义的做法在德国历史上从未真正奏效。1933年德国纳粹党上台的历史表明,允许极右翼势力享有平等的议院权力将赋予他们“驯服广大德国民众”的机会。他还表示,德国各党在与选择党打交道时需要根据具体议题灵活行事,避免让选择党成为正确议程的主导者。可见,德国建制派政党对选择党的防备深入骨髓,短时间之内无法改变。
事实上,联盟党曾通过释放与选择党合作的信号试探各方反应。例如,在组阁谈判中,联盟党坚持在德国边境驱逐非法移民、终止犯罪移民居留权,这与选择党主张非常相似。但联盟党与选择党合作的意图不仅面临严重的党内意见分歧,其执政伙伴社民党更是选择党权力“正常化”的强硬反对者。毕竟,赋予选择党同议院其他反对党同等的政治待遇,意味着不再将该党排除在议会程序、议事规则、议会各委员会之外,甚至允许选择党成员出任联邦议院副议长或委员会主席职位,此举一旦实现,将改写德国政坛格局。对德国建制派政党而言,任何有关选择党权力“正常化”的决定都是凶险的“政治赌博”,无论输赢都难以讨到好处。
总而言之,德国选择党获得“正常”权力的过程将极其困难。自2013年成立以来,选择党历经政治路线变更与高层变动。从最初代表“欧洲怀疑论”者、经济自由主义者、民族自由主义者的政党,转变成代表国家保守主义、右翼民粹主义和极右翼势力的政党。面临德国社会和建制派政党的“防火墙”,选择党可能需尽快同极右翼势力划清界限,并接受德国司法程序的严格监督。而对由建制派政党组成的新一届德国政府而言,如何在政治上“去极化”、减少民粹主义势力蔓延、避免社会过度分化,将是其在处理选择党问题的同时亟待解决的自身难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个更具“行动力”的新政府。(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