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处,对着遥远的太阳说道,我心中的想法有谁能懂,唯一懂得人,却也已经离开了人世。躺在躺椅上回想着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朱元璋为什么用一生的执拗去办一件所有人都反对的事情呢?
朱元璋在除掉陈友谅、张士诚后,实力大涨,对于残元的势力派大将徐达、常遇春领兵北伐,一举把残元的势力赶出了中原地区。此时的明王朝可以说已经是中原之地新的统治者了,但是此时朱元璋却在想另一件事,那就是蒙古在铁木真的带领下,横扫亚欧大陆,疆域之广不可想象,忽必烈建立大元,统治着整个中原地区,为什么这么强大的实力在中原地区统治不到100年就不堪一击了呢?
在元朝统治期间,把人分为四等,而汉人和南人是最低等的人,这种明显的把人分等级的做法是导致元朝腐败、百姓不堪其辱的直接导火索。腐败的元朝内部,让政权的更迭变得非常频繁,政治的不稳定,直接导致国家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难过,这成为元朝走向灭亡的时间轴。
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很突出,朱元璋知道这是大元朝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一个很大的原因,也算是根本原因。在别人眼里这就是元朝真正灭亡的原因,官员的腐败是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的最直接原因,百姓生活不下去了,自然会对朝廷不满意,为了活下去,铤而走险就在所难免了。但是在朱元璋眼里这个问题还不是最为突出的,给为突出的是,不止在大元朝灭亡的时候,汉、唐、宋这些朝代,灭亡的时候都是很相似的,但是还有一个更加让他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当时的皇族都在干什么?都在任人宰割,有的甚至遭到了灭族。
这个问题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的时候就在想了,为什么皇族不出动勤王的军队,消灭那些叛军呢?
在历朝历代中,皇室之间皇位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腥风血雨从来都是家族内斗,从而消耗了国家的实力,让有野心的人得逞了。汉朝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这难道不足以给朱元璋一个很深刻的提醒吗?朱元璋却对于封王是造成国家动乱这个结论不是很认同。
朱元璋总结汉朝七国之乱和晋朝八王之乱出现的原因。他认为汉朝的七国之乱,和晋朝的八王之乱是因为皇族手里没有兵权造成的,而皇族有兵权还能造反的,是因为制度不健全,因此才有了这两次祸乱的出现。
一、从制度下手,为明朝的后世皇帝下一道严格的训令。
沉思中的朱元璋,为了让明朝的江山永继,就写了一个叫《皇明祖训》的东西,他认为只要在《皇明祖训》中把谁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礼仪,拥有什么样的权力写清楚了,就能够避免像汉朝和晋朝出现藩王作乱的情况。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在有乱臣贼子作乱的时候,皇族人员可以起兵勤王,这样就不会出现像唐宋的时候,没有军队可用的情况。这就是朱元璋有点太自以为是、异想天开了,后世的皇帝能有几个做到呢?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有人造反,又有几个藩王愿意去勤王呢?难道勤王的那些王爷就不想做皇帝吗?
二、无论是哪个王爷做皇帝,皇帝都是姓朱,并不会被其他的人给取代了。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就算是明朝的王爷篡位了,但是明朝的天子依然姓朱,这一点朱元璋也只是在心里想的,并不会把心里的真实想法写在《皇明祖训》中,朱棣起兵造反说不定就是看到了这一点也未可知。
帝王的心或许真的不能够理解,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对于问题的思考或许变得很不同,尽管很多人反对,但是他依然不为所动。是与愿望,在朱元璋死后,他的这些封王的诏令就开始一个个被推翻了,不知道地下的朱元璋知道了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