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者:绿会志愿者
《最后的流萤》是一曲流淌着时光怅惘与生态叩问的箫声独白。作者以清冷箫音勾勒童年夏夜:萤火虫如星屑游弋于田野,孩童追逐间笑语惊碎月光。而今故土遭污染侵蚀,这抹流动的绿光终成绝响。箫声渐沉如叹息,既哀悼消逝的萤火,亦叩问未来——莫让生态之殇,斩断孩子们与自然共舞的诗性纽带。
自然万物是流动的,有的是在小范围内移动,有的是大范围迁徙。这种流动,尤其以天空和陆地更为直观和壮观。
有时候这种流动是顺畅的,但有时候却是有阻碍,甚至致命的。
今年4月21日,约40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嘴相思鸟,因撞击仁沐新高速两侧700米左右的透明隔音屏障而死亡。这个时节的相思鸟,正值恋爱季,它们会在林间不断跳跃穿梭,鸣唱求偶,恋爱成功后,会大规模飞向林木茂盛的地方,寻找巢穴。
(相思鸟撞击死亡 媒体报道截图)
同样发生在不久前,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某路段,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在穿行公路时被车辆撞倒,头部以及下颌部粉碎性骨折,大出血致死。死亡时间大约是在天刚亮时,而在它死亡公路的对面是一处水源地。
这两起事件都具有偶发性,但其中隐藏着必然。
《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2024年度报告》志愿者调查数据显示,鸟撞往往发生在玻璃覆盖面积较大的建筑。建筑玻璃面积占比超过40%时发生鸟撞的概率普遍较高。
(在2023年秋季至2024年春季调查中,可以发现玻璃面积占比0%-80%的建筑发生鸟撞的概率随着建筑玻璃面积占比的增加而增加。这与2023及2022年度报告所得出的趋势相符。图源:《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2024年度报告》截图)
鸟撞已成为威胁全球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路杀也不例外,已在全国多地频繁出现。根据南京大学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团队的研究,仅2024年一年,他们就收集到4000多条数据,有600多种野生动物遭遇了“路杀”。除了虎豹等明星物种,麻雀、蟾蜍、蛇、黄鼬、乌龟、豹猫、狼等诸多野生动物,都是路杀受害者。
通过此文,笔者想拓展的一点是,鸟撞和路杀,不仅仅是撞击玻璃幕墙等建筑物或者路上车辆肇事,还应该包括不合理的夜间照明(当夜间迁徙的候鸟经过光线强烈的地区,明亮的光线会吸引鸟类,改变其飞行的方向,导致直接发生鸟撞,中断它们的迁徙,或者影响栖息地的选择(Horton et al., 2019))、竖在半空几乎能隐形的粘鸟网、一些水泥修砌的直壁沟渠、偷偷设下的陷阱圈套……
(如果不在特定的角度,这张空中之网几乎难以被发现 图:一只鸟死于鸟网之上 图源:绿会志愿者)
如何消减鸟撞和路杀呢?笔者认为有两点尤未重要:
从决策层面(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亦或是建设项目):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规划中,作为建设施工的前置考虑因素,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工程项目中可能危害野生动物的潜在因素;对已完工的项目,进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对其中存在问题的,予以科学改进。
01
从宣教层面(个人层面):通过媒体宣传与公民科学项目,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知识普及,强化“减速避让”等行为规范的传播,对所发现的非法猎捕行为予以监督和举报等。
02
春夏之交,草木萌新,是人类出游的好时节,也是鸟兽活跃繁殖的关键期,希望和大家一起,先从个人层面做起。
文/Tammy
审/cherry
排版/angel
参考资料:
1.数十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撞死在高速围挡”?官方回应
2.雪豹穿行公路被撞死亡!野生动物“路杀”为何时有发生?
随时随地绿会保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