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陈伟然
在刚刚过去的郑州糖酒会上,宋河酒业将新规划的万吨坛养区搬进展厅,以超高话题度成为了全场焦点。
就在近日,宋河酒业新建的宋河酒业万吨坛养区即将投用,不仅标志着其原酒综合储能大幅提升,更预示着其“老酒战略”的步入新的阶段。
据悉,宋河目前原酒储能在16万吨,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豫酒储能的纪录,更以“老酒+名酒”的双重基因,为行业提供了一个观察白酒品质竞争与品牌复兴的鲜活样本。
当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老酒,正是新宋河名酒复兴之路的最大依仗。
宋河为何重视老酒?老酒赋予白酒更多价值
对于白酒企业而言,老酒是时间的艺术,更是酒企的硬实力。
从行业视角看,老酒早已超越单纯的口感概念,成为衡量酒企工艺积淀、资金实力与战略定力的“品质货币”。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企业之所以能构建价格壁垒,核心在于其数积累数十年的老酒储备。
而宋河16万吨储能中,5年、10甚至20年的老酒占比颇高。这种存量优势在当下行业深度调整期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是应对市场波动的“压舱石”,更是高端化竞争的“通行证”。
宋河对老酒价值的挖掘,体现在其独创的“陶坛静养”的储酒体系。陶坛的微孔透气性促进酒体的自然老熟,年均3%-5%的挥发损耗虽高于不锈钢罐,却换来了更丰富的酯类物质与更丰富的口感。
而露天储酒区的陶坛通过温差加速分子运动,使酒体在“天地共酿”中形成独特的陈香。宋河粮液“醇厚丰满”的风格,正是源自这种“自然老熟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储酒哲学。
对比行业数据可以发现,储能规模TOP10酒企的高端产品毛利率,普遍高出行业均值15个百分点,而赋予这些产品更多价值的,正是其背后的老酒储备。
宋河酒业副总工程师董金仓指出,虽然5年储酒周期会导致年均资金占用成本大幅增加,但酒体微量成分总量也将成倍提升。
此次即将投用的宋河原酒万吨坛养区,正是宋河“老酒战略”的核心载体。该储酒区采用“室外陶坛老熟1年+地下地上陶坛库窖藏4年,不过五年不装瓶”的储酒工艺,将时间价值与生态酿造深度融合。
宋河为何重视老酒?老酒赋予白酒更好口感
在浓香同质化竞争加剧的今天,宋河花大力气新建万吨坛养区,就是要以老酒为基,重构“古宋香型”和“宋河有老酒”的差异化、直观化表达。
据董金仓介绍,宋河“古宋香型”的核心密码在于“三长两多”——120天超长发酵、5年陶坛储存、1万多条35年以上的老窖池群,以及12位国家级评酒大师、100余位技术骨干组成的“风味工程师”团队。
这种组合作用下,宋河基酒中的己酸乙酯占比再度提升,乳酸乙酯与乙酸乙酯比例严格控制,形成“高而不烈,低而不淡”的典型风格。
值得注意的是,宋河将10-20年老酒作为“调味酒核”,通过“分层摘酒、分级储存”的六精分工艺,实现酒体设计的精准调控。
董金仓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宋河粮液·承运系列宋河红为例,其酒体设计中10年老酒占比达颇高,既保证了百元价位的性价比,又通过老酒带来的花果香、烘焙香组合而来的丰富口感,在豫酒中独树一帜,这种“老酒平民化”的策略,恰是宋河破解区域酒企高端化困局的关键。
宋河半年研发27款新品,“爆发式研发”背后是老酒
2024年8月27日,宋河粮液新品27款新品在郑州发布。当外界更多关注锅圈团队介入宋河重整后如何渠道赋能时,却都忽略了这次一口气推出的27款新品,距离锅圈团队2024年年初入驻才刚过去半年。
能够在半年时间里,推出27款新品,宋河的核心动力正是其丰富老酒储能之下,构建的“风味数据库”。
根据董金仓和宋河酒业产研负责人透露,宋河的研发团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多新酒的研发,正是得益于3万吨不同年份、不同风味的老酒和基酒储备,“就像画家拥有全色系颜料,我们调配酒体时有充足的创作空间。”
如此的研发能力,在水晶宋河的复刻系列中得到集中体现。通过调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等关键年份老酒,产品复刻出上世纪获评中国名酒时的经典风味。市场数据显示,该系列上市后终端动销率成倍增长,老酒爱好者复购占比超40%,验证了“老酒”的商业转化力。
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谈及行业周期下行压力时所言:“白酒的竞争,终将回归到储酒能力的竞争。”宋河的老酒战略,正在书写这份答案的新注脚。
站在万吨陶坛区俯瞰宋河酒厂,连片的储酒坛在阳光下泛着青铜般的光泽。这些沉默的容器里,不仅封存着粮食与时间的对话,更酝酿着一个老名酒重回行业中心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