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历史,这里是北蒙小程的历史说。
阿富汗地处交通要道,历史曾被英美俄三国多次占领,但这些占领国都没有在阿富汗占到半点便宜,反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损失巨大,由此阿富汗有了“帝国坟场”的称号。
今天来讲一下阿富汗第一次被英国占领的整个过程,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已经横行世界的英格兰是如何葬送在“帝国坟场”的。
壹多斯特.穆罕默德大王
1772年,阿富汗历史上最著名的统治者艾哈迈德.沙阿因为患上了癌症而离世,他的离世让当时强盛的阿富汗由盛转衰,濒临崩溃。
艾哈迈德.沙阿的伟大没能让后代延续,他的平庸的儿子们还是上演了一出出的宫斗戏。为了争取王位,残杀的事件层出不穷,短短30年内,阿富汗的统治者就换了6任,这样的惨烈程度,让人不禁想起了英国的玫瑰战争,当年约克家族和兰凯斯特家族进行了一场数十年的战争,最后亨利七世开创了都铎王朝。
乱世出英雄,这句话在全世界都通用。
在阿富汗内乱不断之时,走出了一位杰出的君主,他的名字叫做多斯特.穆罕默德大王。
多斯特也和艾哈迈德.沙阿有着血缘关系,但不是直系后裔,这和当时阿富汗的社会形态有关系。
少年时代的多斯特,也是个纨绔子弟,放浪形骸,特别爱喝酒,但他很快就回归了正途,而且变得非常成熟老练。(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多斯特改邪归正,如果有人知道的话,请在留言区留言,一起交流)
在内战阶段,多斯特展现了很强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多部落的支持,最终在1826年结束了内战,建立了巴拉克宰王朝,这个王朝直到1973年才宣告结束,持续时间长达150年。
据记载,多斯特.穆罕默德体型瘦长,有着长长的胡须,黑黑的眼珠,高大的体格,是一位看起来很严肃,但说话很温和的国王。在阿富汗的上流社会中,很多与他有过接触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完美的绅士。
多斯特建立的巴拉克宰王朝定都在喀布尔,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内的秩序逐渐稳定下来,经济活动也慢慢恢复,大巴扎渐渐有了往昔的繁华。
国内稳定后,多斯特开始一步步收复艾哈迈德.沙阿统治时期的国家领土,比如喀布尔、赫拉特、坎大哈,随着这些核心部分领土的收复,多斯特开始将目标瞄准在边境大城市白沙瓦。
为什么多斯特很想要收回白沙瓦呢?
一方面因为白沙瓦附近土地肥沃,而且是阿富汗国王长期以来的冬都。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白沙瓦及其附近的大部分居民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普什图人,也就是阿富汗人,但是占领白沙瓦的却是一个锡克教徒,这个人叫兰吉特辛格。
为了收回白沙瓦,多斯特和兰吉特辛格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但是多斯特未能如愿,白沙瓦仍然在他讨厌的人统治之下。
既然目前的实力不能夺回白沙瓦,多斯特自然就想到了外力相助。
多斯特开始环顾阿富汗周边的国家,很快就有了两个选择:一个是英国,一个是沙俄。
表面上看选择哪个作为盟友都可以,但其实两个选择都暗藏危机。
当时英国已经控制了印度,对阿富汗的土地是虎视眈眈;沙俄同样处于不断通过战争扩张领土的时期,与沙俄结盟,多斯特非常担心引狼入室,弄巧成拙。
思来想去,多斯特认为英国更加可靠,因为他觉得英国人没有那么热衷于扩张自己的领土。
当时英属印度总督奥克兰曾经向多斯特写了一封信,信中写了一句话:“我的朋友,干涉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绝非女王政府所愿所为。”
其实这封信变相拒绝了多斯特希望联合英国收复白沙瓦的想法,但多斯特却据此认为英国是个不喜欢扩张的国家。
对于英国来说,并不是不想联合阿富汗,只是因为他们并不信任多斯特,因为他们觉得多斯特太精明太强大了,这样人的不好控制。
当时英国和沙俄在世界上多个地方都有冲突,从中亚到东欧的漫长战线上,两个国家形成对立的态势。英国人很希望能够在阿富汗找到一个听话的代理人,利用阿富汗阻挡沙俄扩张的脚步,避免沙俄染指印度,因为印度对于英国来说太重要了。
多斯特也不是省油的灯,为了逼迫英国采取行动,他考虑要刺激一下英国。
于是多斯特和沙俄互动起来,还接见了沙俄使臣,并且把接见的整个过程和谈话内容都告诉了英国人,这下可把英国人气坏了。
英属印度总督奥克兰直接给多斯特发出了一封警告信,要求多斯特不能再和沙俄接触,但对于联盟的事情,还是只字不提。
多斯特见英国还没有结盟的意思,便又接见了沙俄使臣,就是要把和英国的结盟进行到底。
多斯特连续两次与沙俄接触,彻底惹恼了英国人。
英国人为了事出有因,在道义上站住脚,先发布了一个叫《西姆拉宣言》的东西,主要讲的就是英国攻打阿富汗,是为了阿富汗好,是为了确保阿富汗独立与领土完整。
做完这些准备后,英国开始集结兵力,准备进攻阿富汗。
多斯特与英国结盟的目的没有达到,却招来了英国人的大炮和火枪,这样的结果显得有些嘲讽。
贰多斯特弃城逃走,英国占领阿富汗
只用了1年时间,英国人就顺利占领了阿富汗,这样的结果多少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1838年末,英属印度总督奥克兰集合了3万多人,开始进攻阿富汗。令人觉得讽刺的是,这3万人里面还有兰吉特辛格的锡克军队,多斯特没有和英国结盟,反倒是让自己最恨的敌人和英国结盟了。
英国人对阿富汗的进攻顺利的出奇,1839年3月,他们没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坎大哈,然后一路东进,到了7月份,英国人走到了喀布尔的前哨--加兹尼。加兹尼防御很坚固,英军在这个地方受到了阻击,前进的步伐暂时停止了。
但令人费解的是,阿富汗的国王认为英国人会在加兹尼坚固的城墙下知难而退,放弃攻打阿富汗。英国人显然不会因为高大的城墙就放弃前进,在加兹尼拒绝投降后,英国人在一天傍晚发动了偷袭。
英国的大炮把加兹尼坚固的城墙炸出了一个口子,然后英国士兵蜂拥而入,很快就占领了加兹尼。
加兹尼失守后,多斯特害怕了,他直接丢弃了喀布尔和他的臣民,弃城逃到了北方的一个亲戚那里,但这个亲戚已经被英国人收买了,于是多斯特被抓起来,关到了英国人的监狱。
国王都被关起来了,英国人没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喀布尔,顺便扶植艾哈迈德的孙子舒贾登上王位。
多斯特虽然被关进了监狱,但好在没有放弃,他想办法从监狱里面逃了出来,然后从乌兹别克招揽了一批人为自己效力。英国人准备一举消灭多斯特,但在喀布尔城外的交战中,多斯特却占据了上风,让英国人吃到了苦头。
多斯特利用灵活的游击战,让英国人苦不堪言,不得不撤回喀布尔城内去。此时多斯特本可以乘胜追击,但他却主动向英国人投诚了。
这样的行动令人费解,此处推测多斯特还是希望和英国人结盟,但国家都被占领了,还怎么结盟呢?大人物的事情还真是想不通。
投诚后的多斯特被英国人安排到了印度,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到此处,英国人好像已经完成了任务,即扶植了自己的代理人,也占领了阿富汗,可以打道回府了。
但英国人没有撤走,而是派出了一支顾问团,开始帮助代理人舒贾统治阿富汗,原因是这个代理人根本没有当国王的能力,而且当时阿富汗国内的暴乱到处都是,整个国家都非常不稳定。
英国人先是挡住了多斯特儿子阿克巴在喀布尔北部的叛乱,然后在阿克巴南下喀布尔的必经之路-巴米扬山谷的隘口上建立了一座要塞,同时在坎大哈等重要城市派出了重兵。
英国人用武力慢慢稳定了阿富汗的局势,随后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进入了喀布尔,他们在城市里面建立了一个英国式的社区,带来了各种新奇的洋玩意儿。
这些英国人在喀布尔过着和英国国内一样的生活,喝着各种美酒,抽着香烟和雪茄,在空闲的时候,他们还会举办舞会和茶会,甚至还有体育比赛。
可惜这样美好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阿富汗的平静只是表面的。
叁占领容易统治难,英国人惨败而归
武力只能暂时的压制,并不能消灭一切。
虽然英国人用枪炮让阿富汗暂时平静下来,但阿富汗却从未真正安定,英国人在阿富汗遭到袭击的次数越来越多。
在坎大哈附近,一个英国太太被袭击身亡;在喀布尔附近,一个中尉军官和他的几十个士兵被全部杀害;甚至在喀布尔城内,英国军人也会被袭击,而且甚至都抓不到凶手。
各种反叛活动在阿富汗愈演愈烈了。在巴米扬,多斯特的儿子阿克巴发起了对英国人的讨伐,他联络了多个部落,由于在对战中的勇猛表现,得到了很多部落的支持。
阿富汗的局势对英国来说岌岌可危。
但在阿富汗主持工作的英国人麦克纳顿却给英国国内传递了“阿富汗形势一片大好”的假消息,这个消息传回英国后,英国议会随即减少了对阿富汗的财政主持,因为他们认为既然形势大好,那么就不用投入那么多金钱到阿富汗了,毕竟大英帝国的钱也不是风刮来的。
估计麦克纳顿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没有了充足的金钱,就没办法继续安抚阿富汗国内那些大的部落势力了。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位于白沙瓦和喀布尔之间的吉尔扎伊部落。
为了保障从白沙瓦到喀布尔的通行安全,英国人每年都会给吉尔扎伊部落一笔钱,收了这笔钱后,虽然吉尔扎伊部落没有出兵守护道路,但至少没有发生叛乱。
现在没有钱了,吉尔扎伊部落立即就宣布了反叛,这让英国人都傻眼了。
吉尔扎伊叛乱后,随着阿克巴的积极活动,阿富汗国内的武装叛乱一个接一个,阿富汗的局势即将失控。
不过,此时的麦克纳顿倒是很乐观,他的副将布尔内斯也是不以为然,甚至他还梦想着麦克纳顿调走之后,他可以坐上一把手的位置,但好景不长,布尔内斯竟然被打死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和女人有关。
在阿富汗的传统文化中,年轻男子是不能把女子带到房间里的角落里面,单独和女子交谈,更不能有身体接触。
但在英国人的文化里,这些都不算什么。
作为英国在阿富汗的二号人物,布尔内斯当然有机会接触到很多阿富汗的女孩,而且他本身也很喜欢女人,长得也英俊且足智多谋,而且是个大胆的冒险家,很多女孩都难以抵挡他的魅力。
1841年11月2日,布尔内斯的家突然被一伙人包围起来,来人把布尔内斯狠狠地折磨了一番,告诉他这是玩弄阿富汗女性的代价。
布尔内斯此时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希望通过支付一笔钱把这个事情摆平,但双方的情绪并没有缓解,布尔内斯的护卫在慌乱中开枪示警,结果导致了骚乱。
当骚乱结束的时候,布尔内斯已经被弄死了。
这个消息传到了英国人在阿富汗的聚集地,所有人都恐慌起来,大家希望赶快离开这个国家。但是麦克纳顿希望用钱摆平这个事情,他联系了几个部落首领,希望他们站在英国这边,帮助平息叛乱,但暴乱已经无法平息了,英国人在喀布尔附近的两个军营都被攻破了,死伤无数。
这时候,麦克纳顿直接向多斯特的儿子-阿克巴伸出了橄榄枝,他希望借助阿克巴的威望平息叛乱。
但麦克纳顿还是高估了阿卡巴的影响力,也高估了金钱的作用。
在多斯特下台后,有几个大部落的首领很有威望,阿克巴是其中之一,但阿富汗已经不存在一个全民的领袖,阿克巴对其他部落首领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而且在这个关键时刻,谁和英国人站在一起,那就是和整个阿富汗为敌,因此没有人愿意站到英国人那边,甚至都没有人愿意和英国人谈判。
在麦克纳顿的多次请求之下,阿克巴表示愿意和英国人谈判,也可以保证英国人的安全,但英国人需要支付一笔津贴,而且必须在来年夏天之前撤出阿富汗。
麦克纳顿急于求和,统统答应了阿卡巴的条件,并约定在圣诞节之前两天与阿富汗的各位实力派人物进行和谈。
也许是上帝要灭亡麦克纳顿,在和谈之前的几个星期,英国人连续犯了好几个错误,让双方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了。
麦克那顿虽然表面上要求和谈,但同时也在联系位于坎大哈的英军赶往喀布尔支援,并在信件中出现了希望援军赶来击溃阿富汗叛军的字眼,但不幸的是,这封信被阿富汗人截获了。
除了这件事,麦克纳顿的女婿在一封信中提议高价悬赏阿富汗各位酋长的人头,结果这封信也被阿富汗人截获了。
到了1841年12月23日,这天一群英国官员和一群阿富汗酋长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开始谈判,虽然是和谈,但之前一系列的事情让双方都积压了一肚子的怨气。
结果谈判开始没多久,就宣告破裂,甚至双方直接就厮杀起来,麦克纳顿直接就在厮杀中丢掉了性命。然后他的头也被砍下来,插在了旗杆上用来示众。
英国派到阿富汗统治的头号、二号人物都死掉了,此时只剩下了一位手足无措的军官来主持局面。
阿富汗已经陷入了暴乱,英国人只能蜷缩在营地里,想来想去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最终他们选择了一条疯狂的不归之路。
英国人决定弃城而去,一路向英属印度地区逃跑。1月6日,英国人的逃亡开始了。这支英国人的大部队有16000多人,其中4500个是军人,其他都是家眷、随从和杂役。
英国人显然轻视了这次逃亡的难度,虽然直线距离只有60英里,他们就可以逃出生天,但是这单距离中有无数的蜿蜒曲折的小路,这些路有的是羊肠小道,非常难走。
另外,当时是寒冬天气,大雪纷飞,同时还后有追兵,这大大增加了逃亡的难度。
结果在逃亡的路上,很多人都被冻死了,很多人成为了俘虏,最后成功撤离阿富汗的只有1个人。
对,16000多人,只有1个人成功逃离了,这个人活着走到了贾拉拉巴德,然后把这个悲惨的故事告诉了全世界。
英国人对于阿富汗的首次侵略,最终以惨败告终。
全文结束,如果喜欢的话帮忙点赞关注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