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星海图许华哲:具身智能还处在小灵通阶段,但如果忽视,会错过iPhone时刻
创始人
2025-02-24 16:01:55
0

搜狐科技《超级瓦力——对话具身智能50人》栏目第1期,对话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

划重点:

1、中国机器人在硬件量产方面领先于美国,且短期内不可能被追上。软件方面,中美之间可能有6个月的差距。

2、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有很多的创业者、学者忽视了完全原创的东西,都想着“对标”,你带着标的,就永远不会超过你对标的人。

3、几年前你跟波士顿动力的人聊,他们会觉得宇树是专门造“玩具”的公司,现在他们会觉得——为什么波士顿动力卖那么贵,却没有宇树的好用?

4、类比手机行业,现在的具身智能像小灵通时代,处于算法刚起步、数据集在采集的状态,具身智能需要机器人实体数据,目前的百万量级远远不够。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张雅婷

编辑|杨锦

在小说《双百人》里,阿西莫夫讲述了一个有缺陷的机器人“安德鲁”自我意识觉醒的故事,从创作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到赚钱打官司争取机器人权利,最后因为渴望成为人类甚至愿意接受死亡。

现如今,AI带动下具身智能概念大火,但机器人的发展离这部五十年前科幻小说的构想仍旧遥远。许华哲表示,让机器人做“松鼠桂鱼”都称得上很长期的目标,其中每个制作步骤都是一个科学问题。

“类比手机行业,现在的具身智能像小灵通时代,处于算法刚起步、数据集在采集的状态,目前机器人实体数据仅在百万量级,这对于行业发展来说远远不够。”

许华哲曾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在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也是星海图的联合创始人。星海图是一家成立于2023年的具身智能公司,已获得来自高瓴、蚂蚁等知名机构的数亿元融资。

今年1月,星海图发布R1系列仿人形通用机器人,定价19.9万元起。据许华哲介绍,星海图目前团队规模在60人左右,从决定开始做自己的硬件,到出产品大概只花了6-8个月,而同期成立的企业基本还没出货。

星海图R1系列产品,图片来源:星海图

有统计显示,2023年年中到2024年9月,国内涌现出近百家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具身智能公司。其中,不少来自智驾领域的人才和公司选择跨界造机器人,广汽、小鹏等车企已推出机器人产品。

在许华哲看来,智驾像是“没有手”的具身智能,工作流程都分为感知、决策、运动规划,但不同之处在于,智驾对速度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而具身智能可以是低速的,小小的失误也在接受范围内。

在这股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热潮中,中国企业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在CES2025上,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介绍了14个合作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其中6个来自中国。

许华哲认为,尽管中国发展机器人比美国晚,但依靠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在硬件量产方面已经实现了领先,并且短时间内不可能被追上。

以下为对话实录:

搜狐科技:您当时在什么情况下决定投入具身智能的创业潮?有什么事件触发了这个想法?

许华哲:我自己是做机器人的,之前一直在读书,所以还挺希望能去创业,做一些比较有挑战的事情,能看到机器人落地。从宏观来讲,大模型让大家看到了Scaling Law,只要有足够多的数据,机器人也是能借着这波AI发展。

搜狐科技:星海图现在有多少人?

许华哲:北京二十多人,苏州四十多人,一共七十人左右。

搜狐科技:1月,星海图发布了R1系列仿人形通用机器人,怎么做到公司成立一年多就有成品出来的?

许华哲:去年2月,我们决定一定要做自己的本体,从下决定到出产品大概也就花了6-8个月。我们做下来感觉做本体肯定是有挑战、要敬畏,做得特别完美很难,但做出来一个并没有那么难。

搜狐科技:制造代工这一块你们是找谁?

许华哲:核心零部件、最后的组装是我们自己来做,然后苏州那边有去找制造代工。

搜狐科技:商用落地情况大概是什么样的?

许华哲:一方面本体本身是对外售卖的,客户包括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等。另一方面,ToB的落地其实也在紧锣密鼓往前推,比如跟工厂合作去做无人化展示和提供劳动力,预期是明年中旬的时候实现小规模落地,客户有3C、汽车领域的。

搜狐科技:也有业内的人觉得,工业场景对良率、精准率等要求严苛,机器人比较难落地?

许华哲:我们走的是遥操先打入,人工智能再监管的模式,不会一开始就完全靠AI,因为AI是深度学习驱动的,一定会犯错,工厂里对犯错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我们还是先靠人,让机器人先运转起来,然后逐步把成功率高的、能做好的事情用AI来替代。

搜狐科技:对于销量,目前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吗?

许华哲:去年10月份才开始卖,大概销售了几十台,25年我们肯定希望能够至少再翻个10倍左右的量级,并且我们希望造出来的机器人都能卖出去,要么到工厂里,要么到客户手里。

搜狐科技:未来可能会进入家庭吗?

许华哲:进入家庭还是比较长远的目标,没有人会花几十万买一个只能给你干一件事的机器人。面向家庭的人形机器人明年会有demo,3年之后应该会有产品,但非常不好用,5年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好用的产品。

搜狐科技:星海图目前有规划面向家庭的产品吗?

许华哲:还没有做详细的规划,还是要先把偏半开放的场景做好,因为全开放场景对模型泛化性的挑战特别大,每个人家里面不一样,每一天家里都有变化,跟人的交互也是很大的挑战,但这个始终在我们的日程上。

搜狐科技:R1之后产品更新节奏是什么样的?

许华哲:最近会推出R1 Pro以及轻型的R1 Lite,明年会有R2和R2 Pro,大概一年一次大更新,半年一次小更新。

搜狐科技:在CES上,黄仁勋发布了“NVIDIA Cosmos”世界基础模型,并表示Cosmos将是机器人领域的“ChatGPT时代”,您怎么看?

许华哲:我觉得这个东西如果做通了,确实是机器人领域的ChatGPT,但是现在还只是在发布阶段,没有成规模地验证。在发布会场景,大家可以花大成本就为了10秒钟或者1分钟的效果,所以可能还要再看看后续是否能用起来以及怎么去用。

搜狐科技:如果类比手机行业,现在的具身智能相当于什么阶段?

许华哲:现在的具身智能,可能像早期的小灵通时代,手机只有两个功能,一个在打电话,一个在玩贪吃蛇,大家都在展示贪吃蛇有多好,暂时先不打电话,因为基本没什么信号,但是如果忽视具身智能,就会错过iPhone。

搜狐科技:距离iPhone还有多远?

许华哲:具身智能需要机器人实体数据,现在这种百万量级的远远不够,数据集有了才能说有基础燃料,才可能往iPhone去迈进,因为现在处于算法刚刚起步,数据集还在采集的状态。

搜狐科技:有人这样评价现在的机器人行业:一问场景就是通用,一问用途就是科研开发,一问销量就哑火,您怎么看?

许华哲:我觉得确实是通用,如果是专用就不需要人形化了,因为人很明显不是最优的结构,用途上科研肯定是一部分,但也有一部分机器人在进厂打工的路上。销量方面,我觉得未来一定会爆发的,但是应该是分段式的,先进工厂、商场再到家庭。

搜狐科技:在工厂,机器人替代人的过程已经开始了吗?

许华哲:是的,特别是一些高危、极端环境,虽然规模比较小,但大家都在往这个方向做,这种大规模的替代,可能会发生在四五年内。

搜狐科技:机器人替代人之后,人就没工作了?

许华哲:大家担心的不是没有工作,而是没有工作以后没有工资。机器人带来的产能,是可以让社会福利变得更好,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局部矛盾,但长期来看是造福人类。

搜狐科技:您之前提到具身智能有望进入家庭做一道松鼠桂鱼,现在的具身智能离实现这个目标,在技术上还有哪些挑战?

许华哲:松鼠桂鱼是我的长期目标,因为其实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首先要处理会动的鱼,鱼表面又有鳞片和粘液,相当于一个又滑又软,又能动又有颗粒状的东西,这对机器人来说是个噩梦。在制作过程中,它几乎包含了厨房任务,每个步骤拆出来都是一个科学问题。

搜狐科技:最近两年,智驾领域的人才和公司都选择涌入具身智能,比如百度原副总裁李震宇、地平线原智驾一号位余轶南等等,智驾和具身智能有何共通之处?智驾没什么发展前景了吗?

许华哲:智能驾驶和具身智能的共同之处在于流程很相似,都是感知、决策、行动,智驾像是某没有手的具身智能,智驾的独特需求在于高速、精准,具身智能可以是低速的,没有那么强的安全性要求,小小的失误也在接受范围内。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做智驾了,一方面这是个非常难做的事情,智驾的容错率太低,另一方面智驾本身也很卷,创业公司很难跟华为这些大公司比。

搜狐科技:相对来说,具身智能领域的创业环境会好一些?面临巨头的竞争相对少一些?

许华哲:具身智能现在还很早期,部分大公司不愿意下重注给有风险的赛道,这也是创业者的机会,因为他没有已经成功的东西,所以愿意下功夫赌一个可能的未来。

搜狐科技:国内具身智能创业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学院派”成为了行业的有力推动者,比如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走出来的公司就有不少,这是因为行业的技术壁垒太高了吗?

许华哲:学院派会做得好一点,因为最先接触到技术,属于时代的最前沿,但是这不会是长期的情况。就像之前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比如AI四小龙,很多是学院派创业,随着东西越来越成熟,一定是工业界渐渐会占上风,工业界和学术界之间有3~10年的代际差

搜狐科技:此前我们更多惊艳于波士顿动力机器人的灵活表现,但最近比如马斯克也点赞了宇树的机器狗,中美在机器人领域的实力差距正在缩小吗?

许华哲:是的,之前中国发展机器人还比较晚,但现在我们本身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我们造机器人会造得更好、更快、更强。有好的硬件和本体,也可以更优先去迭代算法。

以宇树为例,几年前你去跟波士顿动力的人聊,他们会觉得是一个专门造“玩具”的公司,现在他们会觉得——为什么波士顿动力卖那么贵,却没有宇树的好用?

但是我们不能说已经完全领先了,因为人工智能的这部分,中国人才密度和做出来的创造性突破没有美国多。

搜狐科技:如果用时间换算,中美之间机器人发展差距相差多少个月?

许华哲:硬件的量产方面是领先的,而且短期内是不可能被追上的,包括英伟达也都是跟中国机器人厂商去合作。软件方面,中美之间可能有6个月的差距。

搜狐科技:软件有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许华哲:比较表象的是,我们的算力被限制了,更深层次的,大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有很多的创业者、学者,脑子里总有一个东西叫做“对标”,你带着标的,就永远不会超过你对标的人。大家老是等着美国做个什么,就立刻做跟他一样的东西,不去做完全原创的东西。

搜狐科技:您之前说过在机器人领域,芯片被卡脖子是比较大的隐患,现在芯片管制也越来越严,行业需要去如何应对?

许华哲: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让英伟达搞点中国能用的芯片,但更重要的是发展我们自己的芯片,这个局挺难破的,因为现在(国产)卡的性能也挺好,但是生态不好没人用。所以推动国产芯片的使用,也许该从“宝宝教育”抓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操作简单!《牵手游戏》辅助插件... 金百达推出的银爵系列DDR5内存,采用了国产内存颗粒,运行频率高达6000MHz,时序为CL36-3...
☀新二号金华房卡在哪买☃房卡... 新道游反杀挂大厅房卡咨询微信号:【215338558】无需打开、直接添加1.添加微信号:【21533...
深度揭秘!《方片十三张》控制好... ,,科技媒体 videocardz 推测英特尔将发布用于笔记本电脑的 Arrow Lake-H 和 ...
玩家必看“新518互游牛牛其实... 您好:新518互游牛牛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8700483】,很多玩家在新...
真实有效!《乐趣多》有挂脚本控... 亲,这款乐趣多是可以设置提高好牌几率,但是开挂要下载第三方辅助软件。方法如下:网上搜索乐趣多开挂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