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涨潮20%的黄金价格,仍在持续“狂飙”。
2月7日,国际金价创下2883.16/盎司美元的历史新高;次日维持高位,最高触及2910.60美元/盎司。
截至北京时间2月10日下午18时21分,伦敦金报价2903.19美元/盎司,近一个月涨幅达7.95%。
国际金价推动下,上海黄金交易所同期黄金Au9999同期报价679.8元/克,近一个月上涨7.23%;
腾讯理财通显示,周大福、老凤祥、周六福黄金报价分别为873元/克、869元/克、873元/克,日涨幅均在0.23%以上。
持续火热的行情之下,不少金融机构也将矛头对准了这块“香饽饽”。
积存金门槛再提升
信风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已有多家银行在年后对黄金投资产品作出调整。
一是调整黄金积存金产品购买条件。
2月10日起,中国银行积存金产品购买最小金额将由650元上调至700元,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
这是2025年首家公告上调积存金产品起购金额的银行;更早之前,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国股行都曾在2024年频繁调整积存金起购金额。
例如建设银行2024年两次上调黄金积存业务定期积存起购点,最低金额由500元增加至700元。
同年9月,农业银行公告按金额定投农行存金通2号的购买起点,调整为随金价浮动方式,交易递增单位维持10元不变;
宁波银行、邮储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也曾在2024年相继调整积存金起购点,幅度在100元至120元之间。
从调整方向看,提高起购门槛可帮助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业务规模,避免在黄金价格大幅波动时,因过多小额投资者的进出而带来较大的风险和管理压力。
二是调整黄金账户业务相关利率。
2月12日起,招商银行将调整黄金账户业务相关的利率,黄金账户活期年化利率、三个月期、六个月期、九个月期产品年化利率相比之前均有所下调。
对比目前利率,活期利率拟下调0.09%,三个月期利率拟下调0.2%,六个月期利率、九个月期、一年期利率均下调0.3%。
同时,招商银行自2月17日起将上调黄金账户买卖交易点差,并称“近期黄金价格波动较大,请投资者关注市场行情,理性投资。将根据市场情况对账户买卖交易点差进行调整。”
此前,兴业银行旗下研究机构曾指出,短期黄金估值和技术指标均已超买。
“金价季度滚动涨幅达到10、15、20%时,通常出现休整。”该机构称,“上述三种涨幅,分别对应于2024年11月中旬金价低点,若2月中旬金价上涨至2810、2937、3064美元/盎司时。”
最新报价显示,伦敦金已达2903.19美元/盎司,正迅速逼近涨幅15%对应的2937美元/盎司。
“目前黄金的价位处于高位,投资更需谨慎。”招商银行一位客户经理对此表示。
10家险企拿到“入场券”之后
从长期来看,我国或仍有资金持续涌入黄金市场。
有分析师指出,央行重回“购金之路”,若无意外因素,短期很难中止。“参照央行外汇储备中的黄金资产占比,未来仍可能有动力在合适时间内购入黄金。”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月末黄金储备已达7345万盎司,为连续第三个月增持黄金。
另据中国黄金协会披露,2024年央行累计增持黄金44.17吨,截至2024年底,我国黄金储备达2279.57吨,位居全球第6位。
作为中长期“耐心资本”的险资,在未来也可能陆续参与黄金投资。
目前金融监管总局已印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允许10家试点险企以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现货、延期合约及相关衍生品。
《通知》要求,试点保险公司投资黄金应当灵活运用大宗交易、询价交易、竞价交易等方式分期分批建仓,避免因异常交易行为对市场造成冲击;
并规定,本轮试点投资上限为险企在管总资产1%。
据10家试点险企体量估算,《通知》带来的险资体量上限应在2000亿元左右,约合全球存量现货黄金ETF的8%。
“资产荒”持续加剧的背景下,投资黄金的“松绑”,对险企而言可谓是“久旱逢甘霖”。
有专家指出,黄金作为长期资产与保险资金配置需求具备一定匹配度,可有效分散保险资金的投资组合风险。
早在2018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副会长曹德云就曾指出,险企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对黄金资产配置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从海外经验看,美国、欧洲、日本等大型保险公司通常将黄金纳入投资组合,用于对冲通胀和利率风险。
即便在险资配置黄金未获“松绑”的环境中,亦有险企通过黄金相关股票或基金,参与市场。
例如2021年,人保资产就曾设立行业首个投资于黄金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组合类资产管理产品。
彼时人保资产表示“黄金投资需求显著,市场潜力巨大。”
2024年末,曹德云再度公开表示“险资投资黄金已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和期待,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黄金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和参与者。”
一位大型险企人士透露“不少头部险资一直都想配黄金,以前不让,现在的问题是价格太高。”
“黄金货币锚的属性对险资而言很友好。”该人士称,“长期看,险资态度可能还是乐于择机配置,如果达成金价继续长期向上的共识,机构可能用类似于定投的方式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