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近日,广东一网友发文称,江门市蓬江区有教育系统职工被要求捐款,并吐槽“捐不到位就单独做思想工作”。2月7日,蓬江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捐款以自愿为原则,相关舆情正在跟进。(据2月7日极目新闻报道)
网传内容显示,江门市蓬江区慈善会发布了《2025年元宵万人健步行活动募捐倡议书》,文中提到会充分尊重捐赠意愿,依法管好用好每一笔善款,及时传递好每一份爱心。本次活动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蓬江区社区长者饭堂项目。
网友提供的捐款倡议书内容(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通过募捐支持社区长者饭堂没有错,体现了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如果讲清楚资助项目的益处与资金使用,相信能得到被募捐对象的理解与支持。
举办万人健步行募捐活动,这属于热气腾腾的公益活动,健身与捐款都能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十分接地气,是一项好活动。根据慈善法的规定,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既然是发起万人健步行活动募捐倡议,那么,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在积极参加健步行活动的人员当中开展自愿捐款活动,体现活动参与者的爱心与热心公益的一面。无论参加健步行与捐款活动,都应该是自愿的原则,不能强求。
另据媒体报道,发帖网友吐槽称,“健步行活动在哪里举办、怎么开展不太清楚,我们只收到了通知捐款的红头文件,还有就是根据职位捐款额度的信息。”这位网友表示,捐款并非自愿,“金额都被规定了,普通在职老师要捐50元,临时工也要捐5元。”还有催捐的情形,“捐不到位就单独做思想工作,电话都被打爆了。”有网友在留言中称,还有的强行要求派人参加健步行活动。
网友发布的相关捐款文件(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如果是这样,既看不出捐款与健步行活动之间的关系,也看不出是否属于自愿捐款。如果是自愿捐款,就不能设定捐款金额,因为爱心不分大小,量力而行即可,捐款不能有起步线与门槛。既然是自愿原则,是否捐赠、捐赠多少,就要尊重个人意愿,不能有“逼捐”或“催捐”的情形。
如果以健步行活动为名,将捐款摊派到其他人员身上,或者是强迫他人来参加健步行活动,这个公益活动就变味了。如果下发文件,按职位捐款额度组织捐款,捐款人连健步行活动在哪举办都不知道,这意味着只用捐款就行,不用参加健步行活动。那么,如此“万人健步行活动募捐”岂不成了形式主义?难道健步行活动只是一个筐,把捐款给装进去就行?
2月7日,蓬江区慈善会工作人员回应称,本次募捐面向社会各界,都是自愿捐款。蓬江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捐款以自愿为原则,不会强制。该局正在跟进相关舆情,也避免辖区学校理解有偏差。
发帖网友吐槽称,自愿原则从来都只是口号,背地里明码标价。那么,是谁在理解捐款倡议上出了偏差?难道是有人擅自揣摩募捐倡议书的内容,曲解了倡议书的说法,搞出“层层加码”的把戏,把自愿捐款搞成了变相强制捐款?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偏差?
一些好的初衷,就是在形式主义与层层加码中变味,所以形式主义令人厌恶。慈善捐赠是好事,不能因为理解偏差在执行上让慈善变味。自愿捐赠变强制,这类现象屡见不鲜,根源就在执行上的一刀切,实际上又是懒政思维在作怪,因为摊派捐款简单省事。这样的捐款违背慈善的本意,让人心生抵触,就起不到弘扬慈善精神的意义。慈善就是慈善,要发乎心,动乎情,出于纯粹的善良与爱心,不应为了金额的好看而搞一刀切的募捐行为。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