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安东尼·莫雷蒂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美国都会努力证明自己的伟大。但是,当美国未能实现其理想时,会发生什么?这类失误时有发生,但反思往往被以进步的名义搁置一旁。有人认为,回顾过去是错误的,因为机遇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然而,正如历史所证明的那样,不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错误就会不可避免地重演。最近,有很多声音呼吁华盛顿重新评估其对自由贸易的承诺,这主要是因为美国2018年对中国发起贸易战。
经济学家们一再提醒美国官员和民众,美国公民才是关税(后果)的最终承担者:商品成本上升,就业机会减少,生产力下降。然而,华盛顿依然固执己见,即使国内经济受损,它的国际声誉持续恶化,关税依然存在。这一错误还因华盛顿一再将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和持续发出经济“脱钩”的威胁而加剧,影响了大大小小的国家。这些情况不禁让人质疑:美国真的是自由贸易的拥护者吗?对最近几任美国总统来说,倾听理性声音显然被他们视为软弱的表现;因此,今天犯下的错误明天又会重演。
令人遗憾的现实是,华盛顿为了追求某些短期或长期目标,常常无视自己宣扬的价值观。英国杂志《评论家》最近指出,华盛顿频繁地“奉行无情的强权政治”,以推进其目标,即使这些目标往往遭到盟友的反对,但盟友被要求与华盛顿保持一致。《外交政策》近期也指出一个典型例子:在对贸易战的评估中,《外交政策》发现,尽管华盛顿坚称西欧国家完全支持对中国的一系列经济制裁和威胁,但“团结不过是海市蜃楼”。欧委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2023年曾明确表示,无论欧中贸易摩擦达到何种程度,欧盟“无意与中国脱钩”。从巴黎到柏林,从都柏林到罗马,欧洲多国对美国施压的抵制显而易见,尽管美国声称欧洲支持其限制中国高端科技的立场。
人们不禁要问,当华盛顿威胁要对中国征收更多关税,甚至可能对盟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时,西欧国家会做何反应?固执己见并不是领导力的表现。
《评论家》补充道,历史已经多次证明,“许多不受美国保护的国家”并不希望接受来自华盛顿的命令。他们只是想与美国做生意。这一信息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全球南方”对中国的贸易理念持积极态度。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全球南方”中的中等收入国家普遍对中国对其国内经济的影响持正面看法。从另一个角度看,正如一位“全球南方”问题学者所指出的,“世界富裕国家在为‘全球南方’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全球治理愿景方面,做得远不如中国”。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高等教育。美国一直承诺向全球有志于进入美国高校学习的年轻人敞开大门。然而,这一承诺如今正受到审视,尤其是在亚洲和中东地区。目前,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国际学生超过一百万,其中许多人感到害怕,因为他们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潜在变化可能会使他们无法重新入境。
美国近年来关闭教育大门的做法应当受到批评。一年多前,许多中国学生在美国机场被扣留,他们被详细盘问自己及家人的情况。至于这些学生为何在机场被扣留,从来没有人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当然也没有人深入讨论这一举动如何与美国对自由的承诺相悖。
一个和平与自由的国度,一个梦想可以成真的国度,一个平等的国度——这些是美国领导人向国内外受众经常传达的信息。但是,这些说辞是否为全世界所信服?在哥本哈根和波士顿设有办事处的国际咨询公司“声誉研究所”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美国并未跻身全球最受尊敬的前20个国家之列。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复杂,但上述屡屡犯下的错误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当错误一再发生,并与美国宣称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时,它们会削弱美国的全球声誉。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美中两国可以携手应对21世纪的复杂挑战。大多数国家都希望美国可以与中国合作,共同寻找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然而,华盛顿拒绝接受中国作为一个平等的全面合作伙伴,这一点已经被全世界看在眼里。
最近,美国与其第39任总统卡特作了最后的告别。1978年年底,卡特政府迈出了与中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的关键一步。卡特曾表示,这样做将促进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因为他相信美中两国是朋友,而不是敌人。或许,如今美国的一些官员应该反思这番话的真正含义。(作者是美国罗伯特·莫里斯大学传播与组织领导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