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大家一定对他们的名字耳熟能详,但恐怕你不知道的是,在他们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几乎都换过名字,而且往往不止一次。
开国将领合影
在我国的开国将帅中,改名字是一件比较常见的事情,改名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是为了明志,觉得原来的名字不足以反映他的革命兴趣,所以他不得不把它改成一个能反映他的抱负的名字。比如彭元帅,原名,改名是因为彭元帅不想升官发财,也不想买地。相反,他想成为一名& quot仁人君子& quot做一个为人民做好事的有道德的人。
作为一名革命者,第二是为了工作需要,有时会改名换姓以隐藏自己的行踪,以躲避敌人的追捕或从事地下工作。比如开国中将匡仁农,原名匡有怀。1928年,匡仁农加入江西游击队,寻找这条河。为了顺利开展地下工作,秘密发展农会,他改名为匡仁农,以隐藏自己的踪迹。
以第三是为了纪念牺牲的战友,,为例,开国少将王毅原名王善德。长征途中,王的战友和易天润相继牺牲。为了纪念这两位战友,王善德取了他们的姓氏& quot王& quot和& quot易& quot作为他的名字。
开国元勋合影
十位开国元帅中,共有九位元帅改了名字,只有一位元帅没有改,而且他还不止一次地改了一些元帅的名字。虽然改名是一件& quot小事& quot,对十大元帅的生活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来看看十大元帅中有哪九位改了名字,哪一位没有,为什么要改名字。
宁都起义指挥官
朱德元帅曾用名:朱代贞、朱玉洁。朱德的本名:狗,狗娃子。朱德元帅出生时,他的父母给朱德元帅起了个绰号& quot狗& quot和& quot狗娃子& quot按照川北给孩子起外号的习俗。朱德元帅4岁时,他的父亲给他取名& quot朱代贞& quot按朱家祖字辈。朱德元帅9岁时,他的私塾老师给他改名& quot朱玉洁& quot,希望他以后能读书,白如玉,沿着玉做的梯子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
朱德元帅23岁的时候报考了云南军校,因为当时吴江会馆是云南人办的,所以只收云南人。朱德元帅当时急于求学,就在报名处假扮成并且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朱德”,立志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临安地区蒙自县人。
毛泽东和朱德。
彭元帅原名。彭本名:甄雅子。彭元帅出生时,父母给彭元帅起了个绰号& quot甄雅子& quot按照当地的习俗,给孩子一个& quot基本名称& quot。当时,彭元帅家有兄弟三人。他是长子,两个弟弟分别叫彭锦华和彭荣华。1922年,彭元帅和他的好朋友到长沙报名参加湘军军官讲堂。录取后,彭元帅立即回到家中,大声向家人宣布,他已改名为彭。
后来,元帅彭曾把改名的初衷告诉他的妻子浦。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名叫彭吗?'君子动口,小人动口'我不想升官发财,只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多为人民做好事,所以改名为彭。你以后可以叫我‘怀德’。"
彭先生和朱先生用了& quot德& quot异口同声,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彭
林彪元帅的原名:林玉荣。林彪的本名:春儿。1925年,林彪元帅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考入黄埔军校。在去广州的路上,林彪元帅一直在考虑改名。改名的原因是林彪元帅认为这个名字& quot林玉荣& quot太女性化了。如果没见过他的人只看他的名字,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女生。因此,早在林彪元帅进入武汉公瑾中学时,他就已经在考虑改名了,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 quot彪& quot。但是,林彪元帅的父亲强烈反对,因为他的父亲认为这个词& quot彪& quot有不好的意思,它包含了惩罚、重病和失败的意思。但是,林彪元帅并没有管那么多。林彪元帅到达广州后,首先到位于杨家祠的中共广东区委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当时,林彪元帅大步走进杨祠堂大门后,写下了这个名字& quot林彪& quot在门房递过来的访客名单上。这是林彪这个名字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毛泽东、林彪、刘少奇、朱德等开国元勋。
刘伯承元帅原名:刘、刘伯承本名:孝。刘伯承元帅的童年并不幸福。刘伯承的祖父刘和祖母杨在他出生后的第七天就离开了人世。因此,刘伯承的家人给他取名& quot萧声& quot,这意味着孩子一出生就会哀悼戴孝。
刘伯承元帅的父亲刘文炳是一个没有考上举人的穷书生。看到儿子很开心,所以用了《荀子劝学》,& quot就是因为黑暗中没有野心,没有光明的未来。"给刘伯承起名叫刘赵明。刘氏家族的家谱顺序是& quot国家文明祥和,天朝永远治安."其中,& quot赵明& quot是否符合单词& quot明& quot,所以刘文炳对这个名字很满意。后来,随着弟弟妹妹的出生,刘炳文又给刘伯承元帅起了“伯承”这个名字,伯字是排行
老大的意思,“伯承”就是子承父业的意思。邓小平、蔡树藩、刘伯承
贺龙元帅小时候的乳名是“长长”,在进入私塾的时候,起了一个读书名“平轩”,因为家境非常地贫穷,所以父母又为贺龙元帅改名为“振家”,希望贺龙可以振作家业。18岁的贺龙元帅参加了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自己又给自己改了一个名字“云卿”,这个文绉绉的名字出自于《尚书大传》中的《卿云歌》。根据当时的传说,上古舜帝传位给治水的禹时和臣民一起唱歌,其中有一句为:“卿云烂兮。明明天上。烂然星陈……”除了这几个名字之外,贺龙元帅在家族的族谱中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贺文常”,但是贺龙元帅的父辈们觉得“文常”、“云卿”这两个名字,表达不了他们对贺龙所寄托的期望,于是又想着要重新给贺龙元帅起一个响亮而有深意的名字,他叔父贺士奎是个教书先生,说:“云卿、文常(长),取其中云长二字演义下去,云中之长者,当然是龙。龙能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我看就以‘龙’字为主,再加一个字,理想名字成矣。”但是关于要加什么字,家里的长辈始终没有想出来。这个时候,一边的贺龙自己站了出来,说道:“我看就用一个‘龙’字吧,又好说,又好记!”从此他就改名为贺龙。
贺龙与群众
在陈毅元帅5岁开蒙入学的时候,陈毅元帅的父亲陈昌礼给他取的读书名是世俊,这是希望陈毅能成为一个才智出众的俊杰人物。之后,在陈毅元帅到成都德胜乡读高小时的时候,他非常敬佩北宋的大文学家苏洵,于是又把苏洵的字“明允”倒过来,给自己取了“陈允明”这个名字。陈毅元帅15岁考入成都甲种工业职业学校,18岁的时候又准备赴法勤工俭学。这时候,陈毅读到了曾子“士不可不弘毅”这句话,感触非常地深。陈毅认为,如果想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任重而道远,就必须要有毅力——始终坚持革命,革命到底!于是陈毅元帅决定改名为陈毅。不久之后,陈毅元帅顺利考取了留法勤工俭学,在考取的红榜上,写的就是“陈毅”这个名字。
乔装打扮的陈毅
罗荣桓元帅出生之后,族谱里的字辈排行是“慎”字,所以罗荣桓元帅的父亲罗国理给他取名慎镇,字雅怀,号宗人,家族里的长辈都把他叫做“罗宗人”。1914年,罗荣桓元帅家斜对面的一个祠堂里,办了一所小学,叫罗氏岳英小学。学校一开学,罗国理便把罗宗人从私塾转学入高小一年级读书。当时,岳英小学的第一任校长罗炳文觉得罗宗人和罗慎镇这两个名字不好听,所以在罗国理就请求罗炳文给自己的孩子改一个名字。罗炳文略作思考,就顺手取一张纸,在纸上写下了“荣桓”两个字,并解释说:“《诗》云:‘桓桓于征’。‘桓桓’者,威武也;‘征’者,征伐也。我看令郎年纪虽小,但长得十分魁梧,现在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令郎将来讲习武事,建功军旅也未可知。”罗宗人此后就改名为罗荣桓。而冥冥之中可能自有一些巧合,后来果然如同罗炳文说的那样,罗荣桓成为了十大元帅之一。
罗荣桓一家
徐向前元帅在家里排行老六,在他的前面有两个哥哥和三个姐姐,这两个哥哥的乳名分别是“银仓”、“银福”,自然而然,徐向前元帅的祖母就给他取了个“银存”的乳名,意思非常简单:希望徐向前前程似锦,发财享福,能把钱给“存”起来。
徐向前元帅的父亲是一个秀才,在村里已经是学问最大的人了。他认为作为读书人,名字很重要——不仅要叫起来好听、顺口、文雅,而且还有深刻的含意。于是,他就给徐向前元帅起了“徐象谦”这个读书名。(“谦”为《易经》中六十四卦之一,是六十四卦中惟一的六爻皆吉的卦)。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徐向前元帅下定决心,自己立志要做一个继续前进的人,于是就把“象谦”改成了“向前”,徐向前元帅新的名字虽然没有之前的名字那么文雅,但是却充满着不服输的革命精神。
徐向前
聂荣臻元帅的名字是他的父亲聂仕先翻书翻出来的。在给聂荣臻元帅起名字的时候,聂仕先找出了《随身宝》,这本书是一本教育人们如何持家的书,聂仕先指着书的最后一句对自己的妻子唐氏说:“‘百福骈臻得双全’,这句话非常吉利。按家谱排列我们的儿子刚好是‘荣’字辈,咱们就就给他取名‘荣臻’,字“福骈”,你看要得不?”唐氏高兴地点头同意,想了一下,接着说:“我看娃儿的小名也照这书上取吧,就叫他‘双全’。”聂荣臻元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位没有改过名字的,聂荣臻这个名字伴随他走过了自己充满传奇性的一生。
聂荣臻(右)
叶剑英元帅家里一共有兄弟姐妹八人,叶剑英元帅在家排行老二。叶剑英元帅的父亲非常疼爱他。按照叶家的族谱字辈,给叶剑英起了一个“叶宜伟”的名字。1917年的夏天,叶剑英元帅和几个同学经过长途跋涉,前往昆明报考云南讲武堂。当时,一心想要投身革命的叶剑英元帅,觉得叶宜伟这个名字太文雅,不能体现自己的投笔从戎的决心,于是叶剑英元帅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剑英”,立志要成为“民之利剑”,为祖国、人民、理想而战。
叶剑英
纵观开国元帅们的改名过程,我们会对他们高尚的人格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更改自己的名字,几乎都是为了表明自己的革命志向。在那个危险的时代,他们中的很多人本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和安定的生活,但是他们却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充满危险和未知的革命道路。
改名看起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却象征着和旧生活的决裂,象征着对新理想的追求。不管他们曾经是什么名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开国元帅!
那么,你觉得哪一位开国元帅的本名起得最好呢?
上一篇:油松苗怎样种植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