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茜笔谈》的作者是哪个朝代(《孟茜笔谈》作者简介)
admin
2023-09-16 04:46:30
0

中国古代很少有被称为‘全才’的历史人物。即使是历史上流芳百世的著名教育家孔子,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等等,也只是以专长著称,而非全才。

而《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却榜上有名,被誉为‘北宋第一全才’。但是《宋史》对于这个‘多面手’并没有独立通过。这是怎么回事?

一、沈括其人

沈括,公元1031年生于杭州钱塘沈氏家族,字中生。祖父沈曾庆曾是大理寺的一员,父亲沈周、叔父沈同都是进士,父亲沈周曾认识明州(今浙江宁波)。

沈括小时候跟着父亲四处游历,收获了很多知识。然而,在祐帝三年(1051年),父亲不幸去世,沈括在家服丧。

三年后,24岁的沈括在海州沐阳县做官,从此步入仕途。

嘉祐八年,33岁的沈括参加了科研‘进士记’,不久调任扬州刺史参军。后历任太子中允、郑中书拷问室、晋升司、史馆检讨、第三司使、知宣州、知延州、团练副使、秀州团练副使、朝三郎。

晚年退居润州孟茜公园(今江苏镇),专修《梦溪笔谈》。邵生死于1095年,享年65岁。

二、沈括的成就

尽管事业跌宕起伏,但沈括在科学、军事、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他对科学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为了纪念他,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于1979年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2027,称为‘沈括星’。

在科学方面,它主要体现在:

在天文历法上,沈括在主管天体历法时发现《大衍历》不够准确,于是开始编纂《奉元历》,首创了‘十二齐历’,比同类的英国萧伯纳历法早了800多年。还改进了浑天仪,改进了标准手表等天文观测仪器。

地理学上提出了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的理论。用了12年的时间编制了《天下州县图》,内容详实,插图准确,还发明了木刻立体地形图,比西方早了700多年。

在数学上,他开创了堆积术的研究,发明了‘隙积术’和‘知圆术’,被称为‘中国数学的典范人物’。

化学方面,发现了炼铜和石油制墨技术。在《延州》专论中首次提出‘石油如洛阳尘’,石油炭黑可代替松烟制墨,并断言‘此物必风行天下’。

物理上最早发现磁偏角,指出指南针有些‘东’,不一定都指向南方,比西方早400多年;“和弦共振”现象的提出比西方早了500多年。

光学上用‘焦点’的概念指出光的线性传播和凸面镜的成像规律,首次记录了‘红色尸检’的记录。

医学方面,有《良方》、《灵苑方》等专著。

在水利方面,治理蜀水,修建芜湖万春圩,首创高程测量法,疏浚汴河等等。

在军事上,沈括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元丰三年(1080)出使知兖州、期间,镇守边疆抵御西征,极大地充实了边防力量,大败范炳军,击退西夏,拿下浮图等地,取得了‘灵武之战’的大胜。

沈括因这一军事成就而获奖,并升任龙图阁大学士。

(《梦溪笔谈》 )

在文艺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沈括晚年退居孟茜公园,撰写了《梦溪笔谈》,其中详细记录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成为普及活字印刷术的第一人,为毕升传世的发明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毕升的活字

三、沈括的缺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全才’,却因为致命的缺点而受到了当时人的批评和质疑。被斥为‘小人’,被视为‘科学上的巨人,道德上的矮子’,真是历史的遗憾。

沈括原本是宋神宗时期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成员,也深得王安石信任,从而得以身居三司使要职,负责管理全国的财政大权。

王安石第一击后,沈括开始对‘养马法’提出异议,认为边境养马未必有效,还增加了财政负担;还指出‘免役法’存在严重弊端,应当改变‘每个人都需要上交财产’的规定.

沈括批判时弊的独到见解遭到蔡确、等人的恶意中伤,说他是一个& quot小人的行为& quot和一个& quot摇摆& quot急于跳出来反对& quot王安石变法& quot为了讨好老方。

王安石复相后,开始对沈括不满,认为他投靠了旧党,不再信任他。

第二件事是苏轼冤案乌台诗案。有人认为沈括是“告密者”。原因是他奉命调查浙江省的农田水利工程。在此期间,他与好友苏轼有过多次诗歌交流。沈括回京后说,他是第一个发现苏轼诗中有关时政的讽喻句的人,并专门向宋神宗作了报告。

结果引发了‘乌台诗案’,御史台马上去湖州抓苏轼。沈括更是实有‘小人’之名。

第三件事是沈括在灵武之战获胜后,向朝廷提出管理衡山,修筑城防抗西。

宋神宗同意后,钦差大臣徐希被任命负责闫妍的国防事务。不料,徐希一到边疆,就无视沈括的主张,大力修建偏僻的永乐城。

为了避免与徐希发生冲突,沈括没有阻止他,而是让徐希决定所有的筑城事务。

元丰五年,西府夺战机,一举攻占永乐城,徐希、宋军阵亡两万五千人,沈括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只好退守绥德。

宋神宗恼怒之下,将沈括撤职查办,贬为筠州团练副行使,随州安置。

1085年,宋哲宗继位后,大赦天下。沈括改到毗邻故乡的秀州任团练副使。后因整理《天下州县图》有功,于元祐四年任朝散郎。

由此,沈括获准得以归隐润州,安度晚年。

四、沈括的悲凉

沈括陡转直下的命运,其实也很悲凉。这位集大成的科学家,一代"科学巨匠",却被视为人品差的"道德矮子",从而被打入另册,人们不怎么看好,以致《宋史》也没有为他单独立传。

这是沈括的不幸。当然,也是他致命的缺点造成的。

沈括最大的缺点就是个性懦弱,遇事妥协。兼之他在仕途上缺乏圆润的处世艺术,不愿"斗争",习惯于秉持"老好人"思想。

他原本得到王安石的看重,这也算知遇之恩。可惜,沈括偏偏选择在王安石罢相后,提出不同的变法主张。

这明显不合时宜。其实有不同的观点,并没关系,变法前前提出多好。

可沈括却担心那时提出不同的看法,会与恩相王安石起正面冲突,抹不开情面之下,从而放弃了指出早已发现的变法中的问题。

沈括选择在王安石罢相后提出,这在尔虞我诈的宦海极有可能是为自己挖坑,授人以柄而被逐出圈外。

在后来的钦差大臣徐禧筑永乐城一事上,沈括仍没吸取教训,还是遇事妥协,不敢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

典型的"老好人"思想害了他。

沈括明知应修筑古乌延城防御,面对徐禧坚持要修永乐城时,却担心与他起正面冲突,便没阻止,听之任之。

怎能不在损失惨重的"永乐城事件"中受牵连?

就是苏轼蒙冤的"乌台诗案"中,沈括其实也不是始作俑者,他是被御史李定、舒亶等人找到了由头有意栽赃所致。沈括只能"背锅",成为不折不扣地整治陷害朋友的"小人",留下千古骂名。

沈括的悲凉说明:

一个人,不能埋头于科研之中,还得在意脚下的路,需直面人生时,要敢于"亮剑",不能懦弱示好,失去底线地"和稀泥",一味当"老好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无原则的妥协,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到头来,自己还会被"反噬",从而遗臭万年。

这样的代价并不会"双赢",其实是"双输",是为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分享实测“拱趴大菠萝其实真有透... 您好:拱趴大菠萝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8700483】,很多玩家在拱趴大菠...
分析报道!西南九九开挂真的可以... 亲,西南九九可以开挂的,确实是的挂的,玩家在西南九九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
第二个攻略!中至九江都昌讨赏插... 中至九江都昌讨赏插件【各.种.外.挂】【:5415480必赢分享“中至九江都昌讨赏插件有挂没有挂吗”...
玩家必看“微信群牛牛其实是有透... 您好:微信群牛牛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8700483】很多玩家在微信群...
分享实测“美猴王大厅开挂透视软... 您好:美猴王大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8700483】,很多玩家在美猴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