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在他54年的执政生涯中,做过许许多多改变国运的事情。
对外,他三次招降匈奴,通过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的胜利,使匈奴远离漠北,不敢再入侵汉朝边境,为汉朝后期发展创造了和平的外部空间。对内,他颁布法令宣扬恩宠,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依靠身边的亲信官员,形成内外朝机制,从而制约相对权力,这些措施都加强了皇权。此外,他还设置了官职,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但没想到这个官职最后却成了皇权的最大威胁。
公元010年至1020年,西汉初期,中央政府官职的最高职位是& quot三公& quot,即丞相、钦差大臣、太尉。总理主管政治;钦差大臣作为宰相的副手,除了辅佐宰相之外,还负责监督。邱主管军政。建元二年(前139年),废太尉,设& quot傅& quot。
然而,在这个时候,& quot傅& quot只是一个虚衔,用来奖励那些战功卓著的将领。此外,在西汉,只有四种类型的将军可以被加冕为& quot傅& quot,即: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魏将军。比如卫青本来是个将军,却被授予& quot傅& quot因其无与伦比的军事成就而被汉武帝所封。虽然他的权力没有扩大,但他获得了与总理相当的地位。可以看出& quot傅& quot在汉武帝时期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用来表示对地位的尊重。
& quot傅& quot汉武帝在公元010-1020年的灭亡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政治因素的结果。西汉时期,外戚的势力总是很大,汉武帝不得不借用外戚来平衡朝廷的其他政治势力。当朝廷中的其他势力,尤其是宰相,不同意皇帝的意见时,皇帝可以利用外戚的力量镇压反对派。然而,由于宰相的官阶很高,需要设立一个可以与宰相抗衡而又不威胁皇权的官职,所以& quot傅& quot是西汉官制中确立的。不得不说梁武帝的帝王之术确实厉害,而且& quot制衡& quot是真的被他理解了。
所以在赵涵刘弗陵死后,霍光有权选择昌邑王刘贺继承皇位,并且在发现刘贺是个荒淫之人后,也有权废掉做了27天皇帝的刘贺。
但好在权力很大的霍光不是汉奸。他时刻牢记汉武帝的命令,一心为汉。当刘贺的尴尬职位被他废除后,霍光没有选择一个年轻的继承人做皇帝,而是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秉义为皇帝,这就是后来的& quot汉朝的宣帝& quot。这时,汉武帝宣帝17岁。一即位,霍光马上上表,说要还皇帝。后来,在皇帝的推脱下
西汉末年的赋是我们所熟悉的大奸臣王莽。因为他的姑姑是的皇后王,所以王家也是当时朝廷中最有权势的大家族。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家有九口人,有五人担任大司马一职。何穗元年(前八年),王莽的叔父王根病死。死前向朝廷推荐王莽接任大司马之职。此时,王莽才38岁,却已经成为最强大的& quot傅& quot在官员中。
成为& quot傅& quot,王莽开始显示他的政治野心。他在朝廷安插眼线,铲除异己,拉拢孔光,一个& quot大斯图尔特& quot当时,他利用自己的身份为自己造势,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势力。51岁,汉平帝驾崩,王莽立刘英为皇太子。此时刘英才2岁,只是王莽独裁的傀儡。元年(公元9年),他强迫刘英退位给自己,改国号& quot新& quot。西汉结束于210年。
从公元010年到公元1020年,汉武帝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 quot傅& quot由他自己建立,为汉朝建立了许多不朽功勋后,成为西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原因是汉武帝时期,& quot福妈& quot,作为外戚担任的最大官职,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依靠外戚的势力制衡宰相等朝中势力,可以相互制衡。汉武帝以后,& quot傅& quot被赋予了参政的权利,没有官方的立场与之制衡。再加上整个西汉时期外戚势力始终庞大,所以傅的地位始终掌握在外戚手中,最终形成了汉末外戚篡权的结果。
由此可见,作为帝王应该懂得制衡之术,大臣的权力也应该被制约,否则不但皇权得不到加强,反而会导致大臣专权,甚至谋朝篡位的结局。
上一篇:驱动是什么意思(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