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洋洲
来源|转自知乎专栏 《万物皆数也》 ,“数学英才”获授权转载,在此感谢!
质数ABC质数(primenumber),又称质数:
素数是只有两个因子的自然数:1和它本身。大于1的非质数是合数,1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
质数不能放在矩形中。
算术基本定理体现了素数的地位。
定理1(算术基本定理)任何正整数都可以表示为素数的乘积。
不管素数的顺序如何,这样的分解都是唯一的。如果1算作一个质数,那么这个质因数分解不是唯一的。每一个正整数,就像质数组成的化合物,可以分解成最简单的质数原子,而& quot化学式& quot每个正整数的都是唯一的。事实上,从算术基本定理出发,我们可以把正整数写成如下:
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指数列来表示任意正整数。质数的概念至少在古希腊就出现了。然而,两千年过去了,质数定律并没有完全展现在世人面前。因为素数定律几乎是随机的,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下一个素数会落在哪里。古希腊数学家厄拉多塞的筛选法是判断素数最基本的工具;
如果定理2不能被前面所有的素数整除,那么它就是一个素数。
之所以只需要检验前面的素数,是因为反比例函数是对称的。
有无穷多个素数吗?欧几里德给出了一个巧妙的证明:如果有有限个素数,那么很明显,所考虑的数不可能被所有已知的素数整除。这时候有两种情况:
如果是质数,但是(因为比已知质数大),这与假设相矛盾;
如果是合数,根据算术基本定理,一定有某个素数的素因子,但是(因为所有已知的素数都是不可整除的),这是矛盾的。
假设它不成立。——
定理3素数有无限多!
素数是整数乘法系统的基石,对于一般的整数,只要素数为真,很多命题自然也为真。
素数是如此的不规则,以至于相邻素数之间的距离也是数学家关心的问题。其实素数间距可以任意大,只要注意下面的连续合成序列就可以了。
如果把素数之间的距离看成一个数列,那么这个数列中就有子列(所谓子列,从集合的角度看是无穷元素的子集,但新数列的顺序仍然是按照原数列的下标从小到大排列的,比如奇数列是自然数列的子列,奇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个子列就趋于正无穷大。我们把这种现象表述为:
孪生素数是指差为2的素数对。我们在项后列出最小的素数间距,
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个数列中2的个数是否有尽头,也有可能随着项数足够大,素数间距不再小于等于4,6,8,甚至变得无限大。2013年,张给出了一个让人放心的答案:这个系列不会超过7000万,也就是
孪生素数猜想等价于:
质数和等差数列也有独特的命运。
定理4's(狄利克雷定理)等差数列包含无数素数时。
2004年,格林和陶哲轩也证明了素数中存在任意长度的等差数列。
素数定理图片背景是一个素数螺旋图。
我们把满足下列性质的数论函数命名为乘性函数: If,then。
因为所有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以被质因数分解,所以对于乘法函数来说,
所以函数值可以转化为函数值。
例如,欧拉函数表示不超过的正整数中互质的个数。欧拉函数是一个乘法函数:
如果引理5,那么
证明:'s假设不多于,而互质的数是所有;不止是,还有互质。因为,是的
所以至少有数和互质,也就是。
反过来,一个数是互质的,一定是互质的,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构造,它c
下令吧。
推论6(费马小定理),那么
证明很简单,但需要补充约化剩余系的内容,所以省略。顺便说一下,——
定理7(威尔逊定理)是素数的充要条件。
威尔逊定理也有很多变体。
<公式左右滑动可见>
但是并不实用。目前计算机快速判别质数的方法基于费马小定理的逆命题,然而逆命题不成立存在反例——伪质数,只不过它出现的概率极低。
就连欧拉也感慨:“世界上有许多人类智慧无法解释的奥秘,看一眼质数表就会发现,它是如此毫无秩序,毫无规则可言。”不过欧拉还是凭借他非凡的洞察力,发现了如下公式:
定理10
<公式左右滑动可见>
证明:证明只需要用到等比级数公式:
然后展开括号,
<公式左右滑动可见>
比较原式左右两边的项,不重不漏一一对应。(绝对收敛级数的求和顺序不影响最后结果)
事实上,利用该式也可以证明素数有无穷个,假设质数有限,则
然而令,
调和级数发散。于是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取极限不相等,矛盾。
利用高等数学的技巧,我们可以得到时的特例:
推论11
质数、自然数、圆周率被奇妙地联系在一起。
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欧拉这个恒等式有何作用。另一方面,高斯和勒让德猜测了质数渐进公式:
定理12(素数定理)
值得一提的是勒让德关于素数计数函数的公式:
定理13(勒让德),
<公式左右滑动可见>
这个公式实际上和欧拉函数公式(推论5)有一定的关联性。假如上面的公式等号右边取整号全部去掉,则
其中.于是得到
这该怎么理解呢?因为对于而言,之前的数都可以被整除,也就是与都不互素;之后与互素的只能是新的质数了。当然,这个有趣的推理其实非常不严谨,它基于一个难以实现的前提——能整除之前的所有质数。
直到黎曼将欧拉定义的函数解析延拓到复平面(挖掉这个奇点),一切变得明朗起来。黎曼甚至给出更精确的素数定理的猜想,它等价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曼猜想:的非平凡零点全部分布在这条直线上。
而原始的质数定理只需要证明:上无零点。这个事实最终在1896年由阿达马和德·拉·瓦莱布桑按照黎曼的思路,各自独立地利用高深的整函数理论证明。1949年,塞尔伯格和埃尔德什分别独立地给出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
质数定理的证明
质数的研究或许永远没有尽头。质数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任意对他画出种种条条框框,都不能尽皆约束;然而他偶尔也有听话可爱的一面,在你不知道的地方,零零散散站立着,等待数学家去发现。
数学学科官方公众号
推送数学微慕课和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