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伤害孩子的父母很难在晚年得到孩子的善待。
很多老一辈的人认为女儿是别人养的,儿子是自己的家人,所以总会更偏向家里的男孩子,甚至早早的跟孩子解释家里的一切最终都是儿子的。
但是最后孩子都结婚了,真正能指望谁,真的说不准。
老家有个阿姨,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儿是姐姐。本来谈了一个外省的男朋友,但是姑姑坚持要男方家出20万彩礼,说以后女儿很难孝顺,养不了这么多年。
但是大家也看得出来,姐姐和弟弟年龄相差不大,儿子也要结婚了,但是城里的房子还没有着落,所以姨妈想拿钱来支付城里房子的首付。
我姐姐理解我姑姑的偏心,一整天,以泪洗面的户口本也藏起来了。后来男方不坚持,婚姻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姐姐嫁到了附近的县城,哥哥则在更远的城市定居,每年过年才回来几天。眼看儿子指望不上了,姑姑隔三天给姐姐打一次电话回家,却一次也没回来。
我同意弗洛伊德的话:& quot没有表达出来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总有一天会以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被反复忽视的感情,被吞噬的情绪,只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所谓对过去的追忆,只是因为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苏大强有很多坏习惯。他不喜欢洗澡,而且身上有臭味。他乱用媳妇的毛巾,会让他到处上厕所.他的坏习惯已经影响到了儿子和儿媳的生活,但是当儿子向他诉苦的时候,他很生气儿媳嫌弃他,因为他年纪大了,不想赡养他。
这样一个不讲道理,固执己见的老人,只会让他的子女争吵,痛苦。
两代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如果我们不能相互理解,就很难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老人,坚持多年的坏习惯,和孩子住在一起最好能有所改变。
即使你具备了所有的条件,你也懒得过干净的生活。你决心过邋遢的生活,并坚持& quot这是一个老习惯,不能改变& quot。这样固执的父母更容易被孩子排斥。
很多家长都会有一个想法:这是我的孩子,他得听我的,不听就是不孝。
我们都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首先是他自己,其次是他的孩子,妻子和丈夫。他作为人有独立的思想,需要被尊重。永远听话,那是牵线木偶。
希望我们都能在晚年做个善良的老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度过最后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