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是母猪舍内的有害气体之一主要由饲料和母猪粪便中的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低浓度的氨会导致母猪采食量和生产性能下降,高浓度的氨会引起母猪呼吸道疾病和支气管炎症。因此,饲养环境中氨浓度控制不合理将直接影响猪的生产效率,应引起养猪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Hum给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不对饲养环境中的氨浓度采取合理的措施,会给母猪带来什么危害:
公猪口中的白色泡沫含有丰富的雄激素,可以促进后备母猪发情,但这种激素的传递距离不到1米。如果猪舍内氨气浓度过高,会影响后备母猪的嗅觉功能。再加上氨气本身的刺激性气味,影响小母猪对公猪气味的敏感度,影响发情,推迟小母猪达到性成熟的时间。MalayerJR等(1987)发现,当母猪舍内的氨浓度从15.96 mg/m降至3.8 mg/m时,后备母猪的性成熟率明显升高。
血氨浓度过高会导致子宫内氨含量增加,从而破坏子宫的酸性环境,影响精子活力、胚胎着床和生长发育,从而降低母猪的妊娠率。此外,高浓度的血氨还会降低血氧浓度,从而影响胚胎的发育,尤其是初产母猪、老年母猪和体质有偏差的母猪。因为产程长,后来没出来的小猪因为长时间缺氧而死了。杨润泉等(2016)发现,氨浓度与死胎数、新生窝重、健康后代数呈负相关,提示氨对妊娠母猪的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
猪圈里的氨经常溶解或吸附在地面、墙壁和母猪粘膜上。夏季气温升高,溶于水的氨会再次转变为气态并吸附在母猪黏膜上,使活产数量减少,死产数量增加。此外,氨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即使是低浓度的氨气仍然会对母猪造成应激或不适。尤其是分娩后,母猪体力损失很大,采食量始终难以提高,最终导致断奶后对仔猪平均头重的影响也是如此。余家良等(2008)指出哺乳母猪舍的氨浓度不应大于15 mg/m,其他猪舍的氨浓度不应大于20 mg/m.
//小结:饲养环境中的氨气对母猪发情、妊娠率、胚胎发育、活仔数和断奶仔猪平均头重有直接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否则会给养猪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效益损失。
减少氨的释放总体原则:
1.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效率,减少粪便和尿液中氮的排出,尤其是尿液中氮的排出;2.排出的氮尽可能少地转化为氨;3.产生的氨通过吸附或化学反应尽可能少地释放到空气中。鉴于以上,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畜禽日粮营养来减少粪便的排放(减少氨的排放),也可以通过相应的科学手段使排出的氨被吸附或吸收。
下一篇:离婚前规则大结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