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话(四川话拼音:Lu 2 Zhou 1 Hua 4;地方语音:【Lu21tsu 55xua13】)指居住在四川省泸州市的居民所使用的方言,以泸州主城区和卢希安县为代表,是四川方言的一个分支。普通话与四川其他方言的主要区别有:他/那、曲/和、柯柯、宝宝/阿姨、爷爷/外公、公婆/外公外婆,还有一些古体字。泸州话属于岷江,是西南官话中四川话的灌溉红片,语速很快。属于四川话独立区入声、读中音、自成调的范畴。
带元音& quote & quot比如& quot有的,邪的,姐的,怯的,写的,野的,叶的,叶的,借的,谢的,叶& quot用元音& quot我& quot而不是& quote & quot在普通话中,如& quot大姐& quot和& quot纪& quot而不是& quot杰& quot用泸州话来说。单词& quot夜晚& quot读作& quot易& quot用泸州话,但是声调是一样的。章节组:& quot这蛇蛇蛇& quot还有一些单词发[ei]元音,而不是& quote & quot普通话中的元音。这些特点都表明泸州方言确实是巴蜀方言的最后一个韵。
第一节方音
a(AE)—— AIA(iae)—— iaua(UAE)—— uau
方言元音和普通话元音是一一对应的,常用词有五个韵,少数例外:
y —— yai —— aiau —— auyn —— yny——y.
方言元音和普通话元音一比二,常用词有10个韵,例外: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方言元音和普通话韵线一至三,常用词有五个韵,例外:
—— au —— uyo ——yei —— ei .
方言和普通话都有一至四个元音,只有(O)——d韵例外。
方言的元音特征有:——n和——ng混读:方言在普通话中没有in韵,普通话发in和i,而方言一般发in,如& quot冰冰& quot和& quot可怜的平& quot。
张口叫转换成满嘴叫,方言和普通话有t组和K组的区别,所以有些方言发的字是开韵的,而普通话发的是满嘴韵。比如& quot街道,搅拌,洪水,车道,硬& quot,方言元音ai,au,an,a,#n发开韵,普通话元音i,iau,ien,ia,i发同韵。近口呼和夹口呼是互相转化的,如单词& quot反反复复,怀和绿& quot。方言元音uei、un、U发近口韵,普通话元音Y、yn、Y发捏口韵,而有些词正好相反,捏口呼转化为整齐口呼,如& quot新鲜,倾斜,脚,服务和边角料& quot,和方言押韵。中古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但泸州方言中保留了入声范畴。泸州方言的入声字没有元音,但是发音还是比较特别的。比如& quot巴、贾、卦& quot,方言入声的元音是ae、iae、uae,普通话的元音是A、ia、ua。
方言中有五种声调类型,具有声调对应的规律,其中尹平、阳平、上声、德声属于官话,并一一对应。入声在普通话中是不存在的,已被分别归为平、升、降四类。方言上声是半低降调,普通话上声是高上声。方言的重音是半高降调,普通话的重音是降调。方言语调是低升调,普通话语调是全降调。
第二节词汇
利用:利用,受益。摇:打,比如推他耳朵(轻)。
咬人:骂人。冬天:迷茫就像在冬天跳跃。
;作弄,如冬你的。闹:中毒,如被药闹了。痞断:折断。
羼:胡缠,如别羼了;讨厌,如羼胡子。
瓦:舀,如瓦点水。笨:挣扎,如捆起都笨开了;绽,衣缝笨
闷:满,如水闷出来了。开了。揍:塞,如洞洞揍倒。
铳:吹牛,如铳壳子;好表现,如这人铳皂:顽皮,如这娃耳很皂。得很。
印:量,舀、如印米。煞:拖,如煞双破鞋走路;漏掉,如米煞
滗:滗水,如汤滗出来了。
漤:腌,如漤腊肉;拌,如漤盐菜。
她:烤,如这火大了,好她人啊。
梭:偷偷走掉;滑,如梭梭板。
膈只:人体上的污垢,又称甲甲。
竽弯:搬弯。
夺:戳,如用棍子夺你一下、
标:滑动,如标起走了。夺倒了。
秋:薰,如秋腊肉。
局:#吸,如局奶。啷:瘦小。
儒:酸痛,如这路好长,腿都走儒了。
构词语素完全不同造成完全异形类:
A、方言词语和普通话词语在意义,音节数目和结构方式上完全一样,但结构词语素不同。(前为泸州话词后为普通话词)
窟(你窟倒干啥子)-蹲
笨(把青菜笨来吃)-蘸
宝(穿得大红大绿的,一副宝相)-傻
棒客(《湘西剿匪记》上的棒客好毒辣呕)-土匪
脑顶(我去买个脑顶来吃)-猪头
经(这菜坛子经开了)-裂缝
脸壳儿(做个鬼脸壳儿带起吓人)-面具
胎包袱(旧社会的贪官哪个不胎包袱)-受贿赂
羊儿疯(你看他羊儿疯又发了)-癫痫病
吊粉肠(娃儿吃不饱,经常吊粉肠)-饿肚子
搭扑爬(好点走,警防搭扑爬)-摔跟头
B、泸州话词语和普通话词语意义一致,但结构词语素、音节数目,结构方式不同。
(前为泸州话词后为普通话词)
盘(我盘你十八岁了)-抚养
费(大人有事,娃儿不要在那里费)-调皮·干扰
码(在屋头尽是你码倒我)-欺压
悔(你悔了我的,要帮我的忙)-许愿
发(直些汤元儿粉都发了,吃不得)-变质腐败
爪爪(把爪爪洗干净才拿东西吃)-手
杆杆儿(直几窝花的杆杆儿断了)-茎
蔫包(尽买倒些蔫包货)-瘪
凡皂(凡皂娃儿)-脏
嗄嗄(今晚上打牙祭,吃嗄嗄)-肉
屎屎儿(买些李子尽是些屎屎儿)-小棵粒(次货)
老默(直个人老默得很)-城府深
蒋蒋儿(直窝海椒遭烧倒了,尽结些蒋蒋儿)-小疙瘩
蛮蛮儿(这娃儿给我当过蛮蛮儿)-小丫头
理口嘴(两口子在理口嘴)-争吵
烫手(直个事情有点儿烫手)-难办
惊抓抓(娃儿在惊抓抓的做啥子?)-尖叫
心欠欠(吃得心欠欠的)-不满足
打总成(事情我打总成)-赞同
同义类(前为泸州话词后为普通话词)
A、泸州话与普通话意义完全一样,构词词素相同,但语素排列顺序不同。
闹热-热闹
人客-客人
齐整-整齐
条粉-粉条
B、泸州话和普通话意义完全一样,构词语素相同,但泸州词语以AA式重叠形式出现。
泡泡儿-泡
粉粉儿-粉
糕糕儿-糕
根根儿-根
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类:刀豆、板鸭、棒菜、驼背、鼎锅;螺蛳拐、疙瘩白、奶奶菜、菱角儿菜、蜂窝煤、刨花儿肉、糍粑心、娃娃鱼、鹅蛋柑儿;偷油婆色、罗汉儿甘蔗、黄桶腰杆、灯笼海椒、鸡皮疙瘩、豆腐干儿草;牛肋巴窗子。
本体在前喻体在后类:石笋、腰花、红苕娘娘、红苕儿、芋头娘娘、芋头儿儿、星宿儿屙屎、雪弹子。
只现喻体不现本体类:龙头(自来水开关)、饭桶(无用的人)、鸡眼儿、跳烂潭(做杂事)、端甑子(抢别人头上东西)、打标抢(拉稀)、打脑壳(使人头昏,费心思)、对红星(行家)、掌火匠(负责人)、抽底火(折台)、踩假水(做假)、狗刨沙(一种游泳姿式)、臂膀厚(有势力)、大嘴老鸹(贪吃的人)、吃混堂锅魁(混着得好处)。
不晓得、对门边、河对门、做啥子、回家去、该是哈、这种、浪(那样)。
第三节词法
人称代词,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没有普通话里的“咱”;“我”、“我们”与普通话用法相同,读音不同。第二人称代词没有普通话里的“您”,无论亲疏一律称“你”;第三人称代词没有普通话里的“他”、“她”,“它”而借用指示代词“那”兼代其职。
指示代词,方言指示代词分近指,远指两类,近指有“直”、“众”、“弄”及它们开头的代词,远指有“那”及由它开头的代词。
具体用词与普通话大多有别,意义上都与普通话有对应关系:直(这),直个(这个),直种(这种),直点(这里),直塘(这里)、直跟塘(这里),直哈儿(这会儿);弄(这样),弄个(这样),弄个起(这么样),众(这样),众个(这样),众个起(这么样);直些(这些),众些(这么些);那(那),那个(那个),那种(那种),那点(那里),那塘(那里),那跟塘(那里),那哈儿(那会儿);浪(那样),浪个(那样),浪个起(那么些),那些(那些),浪些(那么些)。
疑问代词,普通话的“好多”是表程度,方言问“好多”是表数量;普通话中“好”表程度时是“多”的意思,方言则可用作疑问代词。方言疑问代词具体用词上与普通话大多有别,在意义上都有对应关系:那个(谁),啥个(谁),啥子(什么),哪些(哪些)。啥些[哪些(人)],哪点(哪里),哪跟塘(那儿),哪塘跟(哪儿),哪跟(哪儿)。哪哈儿(几时),啷个(怎样),咋个(怎么)。从个(怎样),长个(怎样),好多(多少)。
完全重叠式,AA式:方言名词完全重叠形式与普通话相同的限于亲属称谓,有爸爸,妈妈,姐姐,妹妹等。方言AA式,普通话单音节或单音节儿化,两者构词语素同,如坡坡(坡),皮皮(皮儿),瓢瓢(瓢儿),苗苗(苗儿),锅锅儿(锅)。方言AA式,普通话单音节加“子”缀,或“子”缀,儿化两可,两者构词语素同,如牌牌儿(牌子或牌儿),垫垫儿(垫子或垫儿),管管儿(管子或管儿),柜柜儿(柜子或柜儿),架架(架子),带带儿(带子)。方言AA式,普通话AB式,其中一个构词词素同,如身身儿(身体),粉粉儿(粉末),竿竿儿(竹竿儿),样样儿(模样),哨哨儿(口哨)。方言AA式,普通话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词语素完全不同,如嗄嗄(肉),蒙蒙(膜),裹裹(发卷儿),兜兜(篮子,竹篮),捞捞(搞头),折折(粗竹席),祖祖(曾祖父,曾祖母),咪咪儿(小东西),站站(直立的竹木架),甩甩(游手好闲之徒)。
AA式特点:方言名词AA式重叠形式往往与儿化现象同时出现,具有小称色彩或区别词义作用;如洞洞儿(洞),双双儿(双生子)。方言名词AA式重叠形式构成成份,可以是不同词性的单音节词或语素,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有家家,兜兜,汤汤,葱葱等;基数词的有三三(对排行第三的人称呼),九九儿等;动词或动词性语素的有舀舀儿(勺子),死死儿(小东西)等;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的有弯弯(弯子,弯儿),晃晃(粗心大意的人)等。
AABB式:方言名词重叠形式AA与BB间结构关系为名词结构,主要是偏正关系,也有并列关系。如肠肠肚肚(人或动物内脏),##角角(角落),渣渣瓦瓦(零碎东西),坡坡坎坎,瓢瓢把把(勺柄),盒盒盖盖,(盒子盖儿),瓶瓶口口(瓶口),包包带带(挎包背带),本本儿角角(本子边角),凳凳脚脚(凳子腿儿),桶桶底底(桶底儿),车车儿滚滚儿(车轮),筛筛眼眼等。
不完全重叠式ABB式:方言名词ABB式为复合式的偏正型,A是偏,BB是正,BB一般是名词性的。也有形容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有布溜溜儿(布条),病壳壳(病号,体弱多病的人),老果果(老头儿,有经验的老手);粪当当儿(舀粪的长柄勺);二晃晃(粗心大意的人),光叉叉(赤裸的下身),光董董(赤裸的上身),鬼胆胆儿(小孩的谑称),屎把把(大便),零天天儿(零碎的目子,零活),耗叽叽(老鼠),寡姆子(寡妇),黑区区(黑暗角落),犟拐拐(强强因执的人),手爪爪(手),树笼笼(树丛)。线砣砣(线团,线疙瘩),臭气气(臭味),老啄啄,甩稀稀,威梭梭。黄灿灿,昏浊浊,打飘飘,敲棒棒,老马马,诓歪歪,搭偏偏等。
AAB式:方言名词AAB式为偏正结构,AA是偏,B是正,B一身是名词性的,往往由独用单音节语充当。AAB式结构成大量名词,也能构成形容词,动词。有毛毛菜(菜叶蔬),岔岔裤(儿童穿的开裆裤),婆婆嘴(常唠唠叨叨指责别人的人),角角钱(角币),翘翘板,梭梭板(儿童玩具),拜拜脚(跛脚),赶流流场(不间断地在各地赶市集),尖尖帽(尖形帽子),咪咪甜,温温儿滚(温热)等。
ABCC式:方言名词ABCC式主要构成名词,AB和CC间是偏正关系,一般是各名组合,也构成形容词。有萝卜缨缨(萝卜缨),先人板板(祖先牌位,先人),树子巅巅(树子顶端),鸭子翘翘(鸭子尾上能分泌油指的包状物),胡豆角角(胡豆荚),茅草棚棚(茅草棚),后脑啄啄(后脑勺),手板心心儿(手心),耳朵背背,屁股墩墩儿,钢笔尖尖,工分本本儿,眼睛珠珠儿,斯文呆呆(斯文貌),福尔态态(富态貌),大尔态态(漫不经心貌),长声夭夭(拖长声音貌),呻唤冬冬(不停地呻吟)等。
AABC式:方言名词AABC式常是形,名组合或名、名组合,AA与BC间一般是定中关系,有统统鞋(鞋帮略呈筒状,高到踝骨以上的胶鞋),炮炮工分(拈便宜的工分),杆杆儿钢笔,死死儿娃儿。
——子
在方言中是表人或物的名词后缀。附加在单音节各词,动词和形容词成分后,构成后附加式合成词,如脚子(液体中沉淀物),炮子(坐不稳,老不动或半身瘫痪孩子),摆子(疟疾)。附加在非重叠式双音节结构后,构成后附加式合成词,如二杆子(技术不过关或某些方面不成熟的人)。方言中带“子”缀的名词,普通话中为不带“子”缀的两者词语全同或部门相同名词。方言中带“子”缀的名词,普通话中为同语素带“儿”缀名词。如方言的枣子,桃子,带子,普通话读为枣儿,桃儿,带儿。方言带“子”缀的名词,普通话不带“子”缀的,两者语意完全不同的名词性词语。
——儿
表人或物的名词后缀,一般附音在单音节或双音节名词性成份后构成名词,各种附加的语法意义。儿缀表兄弟姐妹排行,老二到老十,一般可以姓氏+数词+儿缀(五二儿),数词+儿缀(四儿)和数词重叠式+儿缀(九九儿)方式称呼。方言许多人名末音节能带“儿”缀,表示亲热和熟悉的意味。如王昌明儿,胡小惠儿。方言有大量量词带“儿”,缀表示小称意味,数词+量+儿(四朵儿),量+儿+把+量+儿(个儿把个儿),几(不定数)+量词重缀形式+儿(几串串儿)。方言带“儿”缀,普通话不带“儿”缀,语素相同有葡萄儿,电灯儿,爱人儿(妻子),麻雀儿,钱儿;语素不同有板眼儿(花样,办法),啄珠儿(蜘蛛),摇裤儿(短裤);膀膀儿(胳膊),巴篓儿(系在腰间装鱼的竹制鱼笼);闷斗兜儿(沉默寡言的人,或傻乎乎的人),百分儿(扑克)。“儿”尾。方言名词“儿”尾一般不附着在重叠式双音名词后,而附着在单音节的少数非重叠式双音节名词性成份后构成名记号。与普遍话对应关系,与普通话是同语音单音节的“儿”缀名词,有狗儿,鸟儿,棍儿,刀儿等。普通话同语音单音节的非“儿”缀的双音节名词,有裤儿,羊儿、鸭儿、样儿等,普通话为裤子,羊子、鸭子、肚子、样子,普通话为其它形式的合成词,有娃儿,老婆儿,票儿,事儿,耗儿,妹儿等,普通话为小孩、老太婆,钞票,事情,老鼠,妹妹。
——头
方言中表示人或物的名词后缀。有名词+头的石头,木头,馒头;形容词+头的甜头,苦头;动词+头的取头,耍头,做头;方位或名词+头的前头,后头,上头,下头,假期头,屋头,床高头,乡坝头,角角头,抽抽头。
——家
方言中表人或物的名词后缀“家”缀。表一般的人有主人家,两亲家,冤家;表某一类人有老婆儿家,娃儿家;表有专长的人或学派有画家,专家,法家;表时间有热天家,白天家,黑夜家,闯天家(不定期之意)附在代词后有讷(那)家,直(这)家,众(大)家。
——些
方言中表复数或时间的词后缀。表复数是附着在指示代词,影响代词,名词后,有直(这)些,那(些),浪(那)些,啥些,大人些,娃儿些,小伙些,瓶瓶些,男同胞些;黑些;前晚些等。
——客
方言中表示人的后缀,一般含贬义色彩,有棒客(土匪,强盗),右客(妻子),吃客、戳客(从中挑拨离间,说坏话使事办不好的人),扯客(强词夺理或不守信用的人,滑稽人),扯扯客,壳子客(爱吹牛的人),把子客(爱撒谎胡编乱造的人),谝谝客(以哄骗手段骗取钱财的人),钻子客(嫖客),皮条客(介绍娼妓的人)。
——哥
方言表人的后缀,语义带有轻慢。戏谑色彩,有操哥(穿着时髦的男青年),知哥(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烟哥(吸烟成瘾的人),甩哥(即甩棒不务正业的人),农二哥(农民),炊二哥(炊事员),兵哥(当兵的),转哥(转业军人)等。
——棒
方言表人或鱼类的后缀,表人语义含贬义色彩,有甩棒,骚棒(作风下流,淫乱的人),冲棒(爱吹嘘,显露的人)。天棒(鲁莽,不怕事的青年),水打棒(淹死人的尸体),转棒(笨蛋),草棒(草鱼),乌棒(乌鱼)等。
——伙
方言表人的后缀,含一类人义,有大人伙,兄弟伙,后生伙,娃儿伙,婆娘伙,老者儿伙,姑娘伙,男子伙等。
——巴儿
方言表人或物的后缀,有啷巴儿(排行最小的人或名次最后的人)#巴儿(哮喘病人);身巴儿(排行紧小或很瘦的人),憨巴儿(傻子),疙巴儿(树枝分岔处),茧巴儿(茧子),胆巴(盐卤),烟锅巴儿(烟灰,烟头),锅烟巴儿(锅底烟灰)。
——匠
方言中主要附着在词根或短语后构成名词,表有某种手艺或从事某类职业的人,也可表一般人,有林匠,铢匠,皮匠(修鞋工人),教书匠(教师俗称),收荒匠(收购废旧物品的人),刀刀儿匠(屠户俗称,也指卖肉和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杀猪匠(屠户),废匠(做事拖沓或动作迟缓的人),帮帮匠(当帮手或受雇于人的人),掌火匠(负责人),跑滩儿匠(跑江湖谋生的人)等。
——壳(儿)
表人或物的名词后缀,有癞壳儿(癞头),左壳儿(自鸣得意的人),页壳儿(干瘪的东西),鲫壳儿(鲫鱼),抱鸡壳儿(孵蛋鸡),脑壳(头)尖脑壳(妻子有外遇的男人)等。——气表示人或抽象事物的名词后缀,有声气(声音),宝气(傻子),节气(时节),娃娃气等,也有形容词后缀,有洋气,嫩气(嫩或颜色浅,鲜艳),舒气(穿戴整齐,漂亮);媚气(可爱,讨人喜欢)。——瓜儿表人或物的后缀,表人带贬义色彩,有假瓜儿(表面聪明实则糊涂的人),东瓜儿(湖涂虫),偷瓜儿(小偷),鸡瓜儿(阴茎)。
——神
表人的后缀,带贬义,有妥神(衣冠不整的二流子或无业游民),正神(正经人,正派人),流神(无业闲逛的人)。
——手(儿)
附在名词、形容词、动词后,表人或抽象事物的后缀,有老手儿(有经验的人),让手儿(让步,退步),起手儿(优势,有利条件)。
——杆
表人身体器官的名词后缀,有腰杆,手杆(上肢),脚杆(下肢),连儿杆(小腿骨)。也可作形容词后缀,有烂杆儿,污杆儿,垮杆儿。
——倌儿
表人的后缀,有闹倌儿(姘夫),哥老倌(兄长),胖倌,皇帝老倌儿。
——婆儿
表人或动物的后缀,有偷油婆儿(蟑螂),推屎婆儿(蜣螂),抱鸡婆儿(孵蛋鸡或指体态臃肿女人)。
——汉儿
表男人的后缀,有老汉儿(父亲),大汉儿(大个子),莽汉儿(鲁莽的大个子),倒汉儿(愚笨的人),挑脚汉儿(挑夫)。
——娃儿
表人的后缀,有弟娃儿(弟弟),胖娃儿,莽娃儿(壮实,虎头虎脑未成年人),屁娃儿(出卖男色的人)。
——脚儿
表人的后缀,有熟脚儿(熟悉情况的人),逗脚儿(吝啬的人)。
——狗儿
表小孩的后缀,有来屎狗儿(屎尿屙在身上的小孩),好吃狗儿(馋嘴,贪吃的小孩)。
——龙
表人的后缀,有烂龙(二流子),滚龙(在江湖上谋生的无业游民)。
——烂瘾儿
表人的后缀,指耽于某种嗜好的人,肿球烂瘾儿,牌烂瘾儿,烟烂瘾儿,酒烂瘾儿。
——老二
表人或物的后缀,棒老二(土匪,强盗),梭老二(蛇)。
——壳壳
表人或物的名词后缀,有病壳壳(体弱多病的人),瘦壳壳(瘦个子,作形容词表瘦貌),肺病壳壳(肺病患者),木鱼壳壳(木鱼),粉脸壳壳(粉脸)。
——家家
表人的后缀,指某一类人,有女儿家家,姑娘家家,老婆儿家家,娃儿的家家(外婆)。
——儿儿
表人或物的后缀,含小称意味,有小儿儿(小东西),客儿儿(小客人),红苕儿(小红苕)。
——花花儿
表人或物的后缀,含未成熟或小的意思。有鸡花花儿(小鸡)女花花儿(小姑娘),鬼花花儿(小孩)。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AA式:由单音节形容词由AA加后缀构成。有微微儿的,光光儿的,死死儿的;重重子,恰恰子,高高子;短短子子,多多子子,滚滚子子,及好,紧,满,小,早,迟,安,咸,甜,黑,饱,胖等都能以AA式重叠。
二AA的式:由数词“二”加单音节形容词或动词AA,再加后缀“的”构成,有二恍恍的,二跛跛的,二甩甩的,二醒醒的。
二A二A式:由数词“二”加单音节形容词或动词的隔字重复构成,有二冲二冲,二麻二麻,二通二通,二恍二恍等。
ABAC式:由单音节形容词A的隔字重叠从前面嵌入词语BC之间构成,有鬼头鬼脑,哈头哈脑,怪头怪脑(言语行为古里古怪),莽头莽脑(指人粗壮鲁莽或傻头傻脑的神情);烂眉烂眼,逗眉逗眼,狂眉狂眼(瞠目结舌,不知所措的样子),诧眉诧眼(怯生生,不自然的样子),鬼眉鬼眼(鬼鬼祟祟的样子),贼眉贼眼,怪眉怪眼,细声细气,哈声哈气(声音沙哑),秀声秀气(声音轻柔),莽声莽气(声音粗壮鲁莽),瓮声瓮气(声音因鼻塞而含糊不清);轻手轻脚(手脚动作轻而柔和的样子),僵手僵脚(手脚僵硬,不能活动的样子),大手大脚(花钱用物无节制的样子),毛手毛脚,笨手笨脚,小手小脚,黄手黄脚,癞疤癞刻(表面不光滑有疤痕的样子),活摇活甩(不可靠,不确定),好言好语,异古异样,难逢难得。
BACA式:由单音节形容词或动词A的隔字重叠,从后面嵌入词语BC构成,有仰叉八叉,上好八好,恍兮惚兮,猴跳武跳,阴梭阳梭。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ABB式:由双音节形容词AB重叠B构成,有杨歪歪,硬翘翘,白生生,闹麻麻,绿霞霞,飞叉叉,圆纠纠,痒酥酥,#稀稀,热碌碌,红东东,松垮垮,黄普普,干孜孜,混毒毒,冷清清,平坦坦,烂凡凡,凡皂皂,肥冬冬,黑秋秋。
AAB式,由双音节形容词AB重叠A构成,有喷喷香,温温热,味味甜,溜溜#,麻麻亮。AABB式:由双音节形容词AB分别重叠A和B构成,有麻麻##,伸伸展展,疯疯实实,摸摸梭梭,悄悄咪咪,渣渣瓦瓦,包包拱拱(些类词无基式AB);零零散散,笑笑呵呵,和和睦睦,筋筋吊吊,热热呵呵,光光生生,和和气气,凡凡皂皂。
ABAB式:由双方节形容词AB整体重叠构成,有醒打醒打,回甜回甜,长梭长梭,阴痛阴痛,回甜回甜,糊焦糊焦,松垮松垮。
A里AB式:由双音节形容词AB重复A中间插一“里”字构成,有流里流气,娇里娇气,宝里宝气,懵里懵懂,偻里偻溲,毛里毛燥。
A倒AB式:由双方节形容词AB重叠A中间插一“例”字构成,有巴到巴实,登到登笃,热倒热呵。
部分方言单音节动词能在后面加“得”,表示善于做,可以做,有能力做某事,有跑得(能跑、善于跑),看得(能看,好看),胀得(能撑,能吃),累得(能累)。这种“动词+得”,格式可在后面加,“得很”表程度;有说得得很(很能说),走得得很(很能走),跑得得很,看得得很,胀得得很。方言中的“很”还可直接出现在动词和形容词后,表过度了一类意思,一般加动词“喽”,有大方很喽,劝很喽,气很喽,调皮很喽,想很喽,呕很喽,跑很喽,精灵很喽。方言中这种“动(形)+很+喽”格式还可在前面加副词,“太”,表程度进一步加深,有太黑很喽,太欢喜很喽,太爱很喽。
方言动词或形容词后加成分还有“动(形)+到位+喽”和“动(形)+惨+喽”两种格式,表某种的作行为或某个性质状态程度或达到一极点。有冷到位喽(冻坏了),吓到位喽(吓得够呛),气到位喽(气坏了);忙惨喽(忙坏了),好耍惨了(好玩极了),有意思惨喽(有意思极了)。
“动+得到”表有可能做某事“,动+不倒”表不可能做某事,有来得倒,来不倒;过得倒,过不倒;休息得倒,休息不倒;解决得倒,解决不倒。与之相对应的疑问句(或提问格式)为“动+得到”(这些东西你吃得到不?)“,动+不+动+得倒”(这些东西你吃不吃得到?),“动+得到+动+不到”(这些东西你吃得到吃不到?)。
“动+得来”和“动+不来”表懂得怎样或不懂得怎样做某事和有能力或没有力做某事。这种舞李五儿跳得来,耙田的活他干不来。与之相对应的疑问句(或疑问格式),为“动+得来+不”(钢板你刻得来不?)“,动+不+动+得来”(钢板你刻不刻得来?)。“动+得来+动+不来”(钢板你刻得来刻不来。)还有疑问句回宾语的“动+得来+宾语+不”(你写得来毛笔字不?)“,动+不+动+得来+宾语”(你写不写得来毛笔字?)“,动+得来+宾语+的+不来+宾语”(你写得来毛笔字写不来毛笔字呕?)。
下一篇:鲍鱼菇一斤多少钱?种植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