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很多人还不知道西双版纳的茶有多好。下面详细解释一下。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西双版纳的南麂山,有天然氧吧,还有茶山,最著名的半坡茶,著名的老班长茶。在望京山的阳台上可以看到景洪市的全貌。山上的哈尼族寨子很好客,喝茶,品茶,采茶,炒茶,凉茶,压茶饼。茶文化川流不息,让每一位游客流连忘返。雨季凉爽,旱季微风习习。
西双版纳出产大叶种茶、普洱茶、南糯白浩、佛香茶、海云白浩、吕刚、云轩茶等。
云南有很多奇怪的茶,比如千年野生古茶,红茶,紫茶,杜鹃茶,还有大叶的一个变种。
紫娟茶外观呈紫黑色,冲泡出来的茶汤呈紫色,清香甘甜,口感非常过瘾。
紫杜鹃茶有迷人的兰花香味,也有很好的降三高功效,深受全国各地普洱茶友的喜爱。如果你想问曾老师,紫鹃茶属于哪种茶?
其实紫娟茶可以加工成紫娟普洱茶,紫娟红茶,发酵紫娟熟茶。曾老师非常喜欢紫娟普洱茶。
目前西双版纳共有十个农场,分属西双版纳三个县市。景洪主要有五个农场,即国有景洪农场、国有东风农场、国有橄榄坝农场、国有勐养农场和国有大渡岗农场。
勐海县有一个:国营黎明农场。勐腊有四个县,分别是国营孟鹏农场、国营勐腊农场、国营蒙曼农场和国营勐兴农场。
这十个农场主要种植橡胶经济作物,还有一些种植茶叶和水稻。
农场工人大部分是五七十年代军人的后代,湖南省的分支和云南省四普的分支,偶尔也有一些国内其他地方的和少部分知青。
西双版纳本来就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这里的少数民族聪明能干,一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除了亚热带农副产品,这里的旅游和海外贸易也做得很好。近年来,加上普洱茶的热销,人们的生活像芝麻开花一样。无论是傣族、哈尼族、布朗族、汉族,走进每一个寨子都能感受到人们的富裕和友善。
西双版纳分为勐海茶区(茶山茶区)和勐腊茶区(义乌古有六个茶山茶区)。近年来,随着普洱茶的兴起,茶农的收入也在稳步上升。名山古树茶的干茶原料,一公斤可以卖到几万到几万元,有的茶农一年就有几百万甚至上百万的收入。
正是因为普洱茶的火爆,造就了茶农的百万和亿万富翁。以普洱茶中最著名的班章茶为例,古树茶售价约一万元一公斤。之所以是左右,是因为树龄不同。树龄较大、树干粗壮的茶王,可能每株采摘15661公斤,混合古茶11000公斤,混合树7801公斤,小树3401公斤。
这就是著名的山茶花的魅力和价格。又贵又值钱。是茶人认可的价格,不是任何人认可的价格。所以当你用100块钱买了一块板掌茶的时候,不要太高兴。你真傻,买了假茶叶。
普洱茶也便宜,一块茶园种的梯田茶几十元一公斤。
所以,一分钱一分货,每一件商品都有它的销售费用群体。到处都有贫富差距的人。但总的来说,西双版纳的人都是有钱的。茶叶既便宜又贵。欢迎来西双版纳做客,喝普洱茶。
西双版纳茶叶排名1洛特村
基诺山郁郁葱葱的森林深处,有一个小巧精致的村庄,背靠基诺族的发祥地结卓山。属于高山地貌区。这个村庄隐藏在森林中,被青山环绕,风景宜人。这是洛特村。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3年初,被列为省级生态古村落和村庄重点保护的“美丽乡村”之一。洛特,一个新颖独特的村名,其实是地名学的瑰宝之一,原意是石头山脚下的寨子。
位于罗特老寨村,山高1400米,路途遥远,谷深林密,气候宜人,季风频繁,阳光明媚,雨量充沛。登上“杰卓山”,感受雨林气候,穿梭在古茶树下,眺望山脚。云睡万水、千山、马平川,阳光下的嫩叶格外清澈透明。傩族的发源地是罗特老寨寨子山上的“结卓山”,说明罗特老寨是土著民族原始部落没有迁徙的文化标志。
当你进入村庄时,你会对你所看到的感到惊讶。这是一幅天人合一的美丽山水画。一栋绿色的电杆围栏建筑,地板用木架支撑,梁柱用厚木板,甚至用榫头做框架,不需要金属连接。地板和四面墙壁用木板或竹片铺成。这个村庄被群山环绕,拥有独特的热带雨林奇观。老寨村依山而建,村落掩映在树林中。房屋根据地形分布在一条主干道的两侧,没有明显的朝向,主干道适合通行。
2扎吕村
鲁村位于景洪市基诺山乡。这是一个纯粹的基诺族村落,有舞台、陀螺场、鼓室、铁室等设施,具有浓郁的传统风味。基诺族乡第一个村史博物馆就诞生在这里。
这里的基诺族乡是中国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的悠乐山的发源地,是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基诺族是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正式承认的中国第56个民族。彝族乡历史悠久,孕育了厚重的茶文化。根据零星的文史资料和现存的古茶园分布情况,可以推断明初悠乐茶山至少有4000亩茶园。时至今日,许多村落留下的2000亩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三坝坡村
坡村位于景洪市基诺山乡。现在,这里的发展向游客展示了基诺族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神秘的原始宗教文化、淳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独特的基诺族民居、服饰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难以忘怀。
4巴卡老寨
巴卡老村位于景洪市基诺山基诺乡东南部。是典型的纯山区基诺族村落。这里是基诺族古歌文化盛行的地方。
5满春满村
景洪市韩猛镇满春满村。傣族人心目中的水,是万物之乳,是生命的血液之源。丰富的水源是傣族人选址建村定居的重要条件之一,满春满集团也不例外。该村居住在澜沧江沿岸,这里土地肥沃,灌溉方便,为村民种植水稻和蔬菜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独栋房屋,每栋都有一个庭院,庭院里种满了热带果树。这是戴家。从建村到现在,村里的傣式建筑都保存完好,村里的布局也基本保持原样。该村组是传统风貌较为完整的傣族村寨之一。
6曼飞龙村
景洪市勐龙镇满飞龙村是一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傣族村寨。坐落在村子里的曼飞龙宝塔,有着800多年的历史,使这个村子闻名遐迩。其淳朴的民风、传统的生产方式、祥和的生活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虔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曼飞龙塔是西双版纳著名的塔群。它被称为“笋塔”,因为该组塔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其洁白,被称为“白塔”,是西双版纳的象征。塔群始建于公元1204年,共有9座塔,一座母塔和8座子塔。塔基为多瓣状梅花,主塔周围有8个小塔,8个角。在宝塔正南龛下的原岩上,有一个脚踝印,据说是释迦牟尼的脚印,于是建起了这座宝塔。曼飞龙塔在中国、缅甸、老挝、泰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都有许多信众不远千里前来朝拜、献礼,表达对佛的崇拜和敬仰。
曼飞龙村的傣族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目前,许多村民从事傣族陶器的生产,“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半坡老宅
班老寨位于世界第一古茶乡勐海县格朗河乡南矶山村。有人说“南麂山哪家茶最好,半坡老村数第一”。南麂山的“南诺”一词,在汉语和傣语中都有一种柔和的含义。特别是用傣语翻译过来就是“笋酱”。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哈尼族人因为向美味的竹笋和酱料进贡而受到西双版纳的土司和傣族国王的称赞,于是自豪地把他们居住的土地命名为南麂山。
南麂山有12000多亩古茶园。这里的茶树最早是布朗族的祖先种下的,后来布朗族因为某种原因搬离了南麂山,剩下的茶树由后来的哈尼族继承。至今,这里的古茶园面积居云南所有古茶山之首,半坡老寨是南麂山古茶树最多的村落。
这里的茶人仍然生活在古老的传统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而宁静。走在村里,生活仿佛随着时间静止了。
如果你走在村子里,你会觉得时间是静止的。然后,当你走在茶山中,你会觉得时间是永恒的,充满活力。千年古茶树、茶树上的青苔、勤劳的茶人,构成了南麂山独特的山野魅力。
8满卖老宅
麦老寨,位于勐海县,是一个海拔1600多米,藏在深山里的拉祜族村落。古茶林7000多亩,专家认定的古茶树有的树龄超过800年。
麦老寨有100多户拉祜族,男方姓扎,女方姓那。他们住在木高跷里,相信万物有神,用时间默默守护着千年古茶园。
十字街村9号
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伊吾乡。狮子村不大,却以普洱茶闻名。数百年来,这里孕育了许多著名的茶馆。从外面看,古老的茶馆毫不起眼,但推门而入,却充满了沧桑的故事。
自清中叶以来,其盛衰与整个普洱茶的盛衰紧密结合在一起。最值得注意的是,村里的古公共花园是历史上义乌进京贡茶的出发地。就像古罗马斗兽场的公共花园一样,榕树枝繁叶茂。几百年前,北京每次上茶,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如今,虽然昔日的马蹄声已渐行渐远,但传统依旧。
狮子村户数不多,分散在山坡上,茶马古道贯穿其中。主要街巷呈“Y”字形,大部分房屋、茶馆都是朝南或与道路垂直排列。易武自古就是六大茶山之一,十字街村是一个自然村,有很多古茶馆和茶文化遗迹。以前用马帮运到西藏的普洱茶,到北京的贡茶,都发源于此,穿越原始森林,南征北战。普洱茶过去的辉煌和过往也浓缩在一块“宫睿王朝”的木牌匾上。
0孟京来村
孟京来,中缅第一村,位于罗达镇东南2公里,距国家罗达口岸2公里。该村靠近缅甸,靠近罗琨公路,位于主要交通路线沿线。游客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个傣族村寨。在傣语中,景的意思是城市或人们居住的地方,来的意思是追赶。赖村的名字意为赶上陆瑾发现的城市或陆瑾发现的地方。
走进梦景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傣族生态自然村。村庄依山傍水,竹木掩映,古木参天。村庄周边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井来村人畜饮水、生产灌溉、生活用水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该村位于平坝的稻田中,周围是茂密的竹林、婆娑的铁木和各种热带植物。村里花香四溢,古树参天。在其中,有陶醉。
孟京来村有108户人家,这里保存着99.05%的传统干栏建筑。在这里,边城古村、孔雀河、寨心、寨神、白塔林、虎塔河、千年菩提圣树、拴象树、情人树、神泉、佛寺、民俗灯会、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展区等都得到了保护性开发。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傣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如染布、榨糖、盘条制陶、编织、造纸、炼铁、酿酒、傣锦、高盛、纺织等。
勐海有八座茶山,位于澜沧江西部,自北向南依次为:诺曼、勐海勐宋、南麂山、帕夏、何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方。
茶山名:帕夏普洱茶山
解释:“一座山,一条河”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河乡西南帕沙村,位于南麂山和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产地:帕夏新寨、帕夏老寨、帕夏中寨、南干、老段等。
茶山历史:在帕夏村,唐宋时期哈尼族先民生活和种植茶叶,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古树。
现状:帕夏古茶园约2900亩,每个寨子都有一定的古树资源。有很多几百年的古树,树都是大块的,基本不矮化,保护的很好。其中,帕夏老寨以古茶闻名。
茶叶特点:帕夏古树苦而明显,可化而不散,甜而明显,流涎明显,山野韵。
茶山名:八达普洱茶山
解说:《神仙的脚印》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为八达乡,现为西顶乡,西隔南兰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产地:曼迈、张郎、曼帕尔等。
茶山历史:八大茶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了八大野生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的发源地做出了贡献。勐海茶厂在巴达地区还有一个巨大的台地茶基地。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布朗族先民种植的。张郎古村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现状:古树:八大张浪、曼麦等地的古茶园自然环境保存完好。茶园与森林共存,古茶树自然生长。大部分不矮化,有少数小叶种。有2000多亩古茶园。
茶叶特点:山韵十足,香气纯正,苦明显,汤里带甜,回甜快而明显。
茶山名称:诺曼普洱茶山
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部,属王猛乡和王猛村,与普洱市澜沧区和思茅区接壤。这是澜沧江离开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为1300-1400毫米。
由来:主要有大寨、上寨、中寨三个寨子。
茶山历史:曾是勐海至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后来勐海至澜沧之路改道,诺曼茶区逐渐衰落。然而,仍有大量的古茶树资源。
现状:诺曼古茶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古树被砍伐用来种植粮食。但目前仍保存有2000亩左右。茶叶环境已经被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茶叶特点:山野神韵清晰,苦味明显,回甜缓慢,香气浓郁。
茶名:勐宋(勐海)普洱茶山
解说:“山顶上的大坝”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临景洪市,南接格朗河乡,与南麂山隔流沙河相望。其中,纳卡茶区海拔1600米,唐宝茶区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为1400毫米。
产地:大安、南本、唐宝新寨、唐宝九寨、巴盟、大满路、纳卡(拉卡)。
茶山历史:是勐海最古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著名的产区之一。100多年前,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大路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建茶园,成为勐海茶厂重要的原料来源。
现状:勐宋地区至今仍有3000亩左右的古茶园。其中,纳卡茶最为著名,而唐宝茶区是保护得最好的。那古茶园种植密度较高,其中混有一些小叶种。目前有300多亩。唐宝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存,古茶分布密度低,散见于森林中。还保留着一定数量的粗壮老树。
茶叶特点:那卡、唐宝等古树茶一般茶香纯正,苦味明显,山野韵味浓厚,回甜缓慢。
茶山名称:南麂山普洱茶山
解释:“(产)笋酱(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河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产地:朱琳村、半坡村、姑娘村等。
茶史:南麂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誉。据说诸葛亮南征时就种过这种茶。虽然是传说,但是古普洱人的茶历史很悠久。后来哈尼族搬到南麂山,开始种茶。南麂山半坡村的茶树王就是历史证明。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民国时期是云南机制茶的发源地。在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开发茶园的过程中,古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现状:目前南麂山古茶园约12000亩,是版纳地区最著名、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它们分布广泛,不同寨子的茶的味道也有一些差异。半坡老寨是最有名的茶。由于历史变迁,南麂山古树、矮古树、台地茶并存,古茶品质有所下降。
茶的特点:汤色饱满,甘甜,山野的魅力显而易见。传统上南矶山茶香气饱满,苦味明显,但近年来苦味较弱,香气不明显。
顾凯树集团
茶名:河开铺二茶山
解说:“第一个看到太阳的地方”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何开村,著名古茶山南矶山茶区以北,拉德玛琳水库以东,福旺蒙混坝以西。海拔1400-1700米。
产地:曼弄新村、曼弄老村、邦盆老村、曼麦、曼邦、曼南等。
茶山历史:河开拉湖是古羌人的遗存,很早就在河开夷代种植茶叶。当地茶祖诸葛亮,每年都有祭祀仪式。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种古茶树的传说。何开也是近代版纳著名的茶区之一。
现状:何开有9000多亩古茶园,分布在何开7个村和满邦村委会。何开古茶园是西双版纳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满农新和老寨之间,有十几棵近千年的大茶树。古茶园的自然环境保护得很好。
茶叶特点:汤色饱满,微苦,苦转甜快,山韵明显。
布朗山
茶山名称:布朗山普洱茶山
说明:布朗族聚居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布朗山布朗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新旧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鬃村相对较低,海拔1200米左右。
产地:老班长、新班长、老马涅、满信友、诺曼等。
茶山历史:布朗山的布朗人是古普人的后裔。云南普洱人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目前,老满峨村仍有规模较大的古茶园。老班章古树在本世纪初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从外观到味道都有明显的特点。在茶友中,被誉为普洱茶之王,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点。
古树现状:目前新老班章村共有古茶园2000多亩,其中老班章树龄较大,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新班章也有相当数量的古树。满额村的老茶园面积更大,有3000多亩。总的来说,为了维护当地人民的声誉,茶园的生态保护和管理是好的,但和大多数名山一样,存在过度采摘,茶叶质量有所下降。
西双版纳茶区包括很多乡镇,看你想买什么茶了。
我想买麻黑和落水洞到义乌乡,伊邦曼松到向明乡,老班长和老曼娥到布朗山,南麂山和帕夏到格朗河。最好在茶农家买。如果不方便去茶农家,那就去勐海县茶叶交易市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普洱茶。
西双版纳的普洱茶不错,只要不用农药,基本上都很好喝。因为西丁的原始森林保护的很好,所以很多大树茶都生长在森林里,口感极佳。现在著名的茶是张郎的,但我个人认为西丁的整个茶是美味的。毕竟那里海拔比较高,气候极好。
西双版纳出产大叶种茶、普洱茶、南糯白浩、佛香茶、海云白浩、吕刚、云轩茶等。
西双版纳十大茶叶品牌1.凤牌功夫红茶380g
凤典牌红茶,产自云南省凤庆县,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加工而成。其芽叶紧密打结,色泽黑亮,汤色红亮,香气浓郁,滋味浓鲜,具有独特的品质风格。
2.雨前西湖龙井茶200克。
“西湖牌”是杭州茶厂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创建于1949年,前身是浙江省国营杭州茶厂。是西湖龙井原产地的老字号企业,拥有石峰山翁家山核心一级茶园基地。雨前茶虽然没有明前茶那么嫩,但雨前茶往往味道鲜浓,所以耐泡,因为温度已经很高了,芽叶长得比较快。相应的,无论是在国标中还是在企业标准中(根据芽和叶的大小等。),雨前茶的质量等级没有明朝以前的茶高。价格上,雨前茶只是明朝以前茶叶的零头,几千元/斤。更适合做口粮茶。
3.明前乐品乐茶碧螺春125g*2罐
品乐茶品牌诞生于2010年3月,历史没有其他推荐品牌长。但其品牌侧重于线上销售,以相对便宜的价格和稳定的质量得到很多消费者的认可。这个牌子是金壶碧螺春,明朝以前采摘的,标有特级。干茶芽鲜嫩,茶芽浓郁,冲泡后果香,滋味甘甜爽口,叶色嫩滑,罐装包装精美。
4、善尔堂正山小红茶罐。
叶底肯定没有金俊美好看,但是花果味更突出,甜味明显。松烟的味道(感觉松烟的味道有点像巧克力)没有那么醇厚,但作为口粮也足够了。
5.八马茶业特级安溪浓香铁观音250g
八马茶业的“新集”茶店,百年前,是深圳的老字号企业,主要经营安溪铁观音。这是八马茶业的明星产品,赛珍珠,香型铁观音系列,也是广大爱茶人士相当认可的商品。产于福建安溪,选用安溪的茶叶。等级为一级,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茶叶大小一致,年龄和嫩度一致。采用true空小气泡包装,锁住茶香。
6.大益普洱茶饼茶7572基准熟茶357g
大益普洱茶是云南大益茶业集团出品的知名品牌,是普洱茶的标杆和经典代表。大益7572被誉为判断普洱熟茶的标杆,大益7542被誉为判断普洱生茶的标杆。这是大益经典系列7572普洱茶,勐海茶厂出品。它以勐海茶区的庄青茶为核心茶,金昊精品茶为尖盖茶。饼的外观端正,松紧适宜,表面均匀,茶汤红亮,口感醇厚,甜味明显。
7、八马茶业武夷山大红袍礼盒200g。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是一种品质优良的乌龙茶,是中国的一种特种名茶。它的形状是紧密的,它的颜色是绿色,棕色和新鲜的。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色红绿。品质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兰花香,香气高而持久。
8、刘辉六安瓜片手工绿茶200g
徽派茶楼创建于清末的1905年,历史悠久。刘(陆,四圣)安瓜片,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区。在世界上所有的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没有芽和茎的茶。它由单一的生叶制成,味道醇厚,肥而厚底。
9.益福堂小青干普洱茶350g
小清橙是近年来流行的茶类之一。它是由广东新会大红橙或小青橙和云南西双版纳勐海普洱茶制成的一种茶。容易冲泡,是普洱茶的一种。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入口香甜,有一种独特的花香味和老香味。这是由于新会柑特殊的果香味,普洱茶长期吸收了橘皮的果香味。
10.雨前郁芳牌安吉白茶。
白羽茶是三观大明山茶厂的品牌,位于被誉为“中国白茶之乡”的浙江安吉县。茶厂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现已是集茶文化研发、种植、加工、销售、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茶叶企业。这是郁芳牌安吉白茶,是雨前级别的。干燥后的茶芽粗壮均匀,茶汤亮黄,鲜醇,包装密封,易于保存。
以上解释了西双版纳哪里的茶好。这篇文章已经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到你。
下一篇:一斤北极贝多少钱?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