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是指人体缺乏乳糖酶这种消化酶,导致乳糖无法被完全分解和吸收的一种疾病。
乳糖是一种存在于乳制品中的碳水化合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乳糖酶会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然后通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中。但是对于患有原发性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由于体内乳糖酶的缺乏,乳糖无法被完全分解和吸收,导致乳糖在肠道内潴留,引起一系列消化不良症状。
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通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发病。主要症状包括腹胀、腹泻、腹痛、肠鸣音增加等,有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这些症状通常在乳糖摄入后几小时内出现。
诊断原发性乳糖不耐受可以通过乳糖耐受试验,即患者饮用含有乳糖的液体后观察症状的变化。治疗方面,患者需要避免乳糖的摄入,包括乳制品和其他含有乳糖的食物。此外,患者还可以选择服用乳糖酶替代剂来帮助消化乳糖。
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乳糖不耐受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不同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或肠道损伤导致乳糖酶活性下降,而非遗传原因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明确区分两者。此外,乳糖不耐受并非乳糖过敏,后者是一种免疫反应,而前者是一种消化问题。
下一篇:妊娠期高血压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