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蒋介石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组建青年军。
但是,为了抬高青年军的身价,蒋介石立下规矩,将官队留任青年军官都要降级使用,即军长资历者任师长,师长资历者任团长,这样,不少人就不愿意去,师长孟广珍被选定去青年军任团长,大觉委屈,后来设法摆脱回到了王耀武的手下任职。
不过,青年军师长还是很受蒋介石的高度重视。师长的遴选,由罗卓英负责,由他列出认为优秀的候选将领名单,再呈蒋介石亲自圈定。
11月,青年军在西南省区拟成立205师和207师,罗卓英拟了一份师长推荐名单,共七人呈报蒋介石,候选人多为已经官拜中将的黄埔一二期生。
张灵甫不属于罗卓英的“土木系”,与罗素无渊源,他的黄埔四期,比他人资历浅,所以,他在罗卓英的候选名单上榜上无名。可是,偏偏蒋介石对他十分欣赏,弃几位中将候选人不用,却在罗交的推荐报告上亲笔加上一人:张灵甫。
于是,时为74军副军长的张灵甫被老蒋钦点去青年军当师长。
张灵甫去青年军赴任之前,蒋介石还特地御笔一挥,批了给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指名张灵甫先进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于是张灵甫没有马上去青年军,而是留在重庆学习。
1945年6月18日,陆大将官班结束,张灵甫虽然入学前被老蒋钦点为青年军师长,却没有去报到,而是直接回到了正在湘西休整的?4军。
张灵甫为什么不去青年军?
自然是因为老领导王耀武对74军未来军长对张灵甫有所承诺,而张灵甫本身对降级当青年军的师长也不热衷。
可是蒋介石却没忘记这件事,他又点将,要调张灵甫去青年军第207师任师长。没料到,第5集团军司令兼昆明保安司令的杜聿明拆台。
杜聿明为什么拆台?
这还得从第207师的编成说起。青年军各师军官大部分是由编练部轮训的干部担任,唯独第207师的情况比较特殊。该师的兵源来自陕西。这批征来的陕西学生新兵在西安集训,由于管理松弛,新兵在西安街头打架闹事,影响很坏,蒋介石电令杜聿明将这批新兵空运昆明,限期编成第207师。杜聿明不等编练部派军官来,便从自己的老5军抽调军官,第207师自副师长始,到连长,大都是杜聿明安排的人。第207师经过杜聿明的这番手脚,实际上被他改编为了老5军的一个支系。后来编练部派来了一些军官,但都不受重用。
原第10军军长方先觉,被蒋介石派来207师当师长。可是,杜聿明的班底均与他不合作。方先觉是老蒋亲自点的将,可他在衡阳力战47天最后率残部投降。蒋介石因援军解围不成,自觉愧对尽了全力的第10军将士,于是对归来的方先觉予以重用。但是,第207师的官兵却对方先觉不谅解,有人公开说,方先觉不配当他们的师长。闲言碎语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1945年1月,蒋介石前往昆明视察,得知207师的官兵对师长方先觉相当不满意,而方先觉对师里的情况也不甚了了。
实际上,方先觉是被杜聿明架空了。
在这种尴尬之下,蒋介石便同意换将,换谁好呢?考虑到该师的兵员都是陕西学生兵,他打算选一个陕西籍将领来当师长,于是征求同是陕将的杜聿明的意见。杜聿明手下的第200师师长高吉人就是陕西人,可老蒋不同意高吉人去,于是又惦记张灵甫,对杜聿明说:“张灵甫就行。”
杜聿明好不容易有机会挤走方先觉,哪里愿意张灵甫来?对蒋介石把张灵甫说的一无是处,接着向蒋介石举荐自己的另一个亲信罗友伦,对蒋吹风说:“张的能力似不及罗友伦。”
蒋介石对杜聿明捧罗贬张很不以为然,连声说道:“张灵甫很好,张灵甫很好。”
杜聿明见老蒋这样钟意张灵甫,不好再说了。罗卓英是广东大埔人,而且喜欢用同乡,就给同是大埔人的罗友伦出主意,要他去找罗卓英。
罗友伦凭借同乡关系赶紧到罗卓英处活动,果然一招灵验。罗卓英见罗友伦不仅与他同乡,更是罗门同宗,一下就亲近了,于是罗卓英大力游说蒋介石换罗友伦当师长。罗卓英是青年军的编练总监,他直接鼎力相荐,又有老上司杜聿明的事先推荐,罗友伦最终如愿当了207军师长,方先觉则转任第206师师长。
杜聿明的小动作反倒歪打正着,无意中打消了蒋介石的念头,帮了张灵甫一个忙。这样,张灵甫也是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地回了74军,不久升任了军长。
陈冠任著《国民党十大王牌军》一书记述了五大主力之一的74军军长撤换的全过程,讲述了张灵甫没去207师的全部经过。该书为读者喜欢的经典军事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