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闭幕式总导演甲丁:
如果开幕式是“满汉全席”,闭幕式就是“成都火锅”
夜幕下的成都露天音乐公园。
甲丁的生动描述,让人对闭幕式充满期待。
“成都大运会闭幕式,我们承担的任务是‘欢聚与告别’。我们的定位非常明确,首先要把‘欢聚’的概念体现出来,再就是把‘告别’的文章做好。”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将于8月8日晚8点举行,成都大运会闭幕式总导演甲丁日前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提前揭秘闭幕式的独特与精彩。
三年打磨颠覆原有创意
“力争给大运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甲丁曾执导过国家级大型演艺活动400余场,其中包括国庆60、70周年天安门广场联欢活动,北京大运会闭幕式,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APEC)欢迎活动,2015年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开闭幕式,2019年篮球世界杯开幕式等二十余场在国内外具有极大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并曾经6次担任央视春晚总体设计。
谈及成都大运会闭幕式的创作和构思,甲丁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如果说开幕式是‘满汉全席’的话,闭幕式就是一顿‘成都火锅’。”他进一步解释:“如果说开幕式是大国文化的一种体现,那闭幕式实际上应该是成都城市文化的一种彰显,是大家对于成都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一种认知。”
为了将这种感受融入闭幕式,甲丁花了三年时间创意、调整、打磨。“我跟陈维亚导演可能是全球导演行业当中,第一次遇到这么多波折的赛事活动的导演,我们共同面临的难点就是,之前的创意如何在三年后、用什么样的方式与观众达成共识,让观众共情?这就需要我们整个创意思路,不断随着大家的审美情趣和国际的演艺趋势而调整。”
过去三年,也是甲丁及团队一直在创作的三年。“一个大型活动光创作就创作了三年,这应该也是没有什么先例和范例的。我也庆幸,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修订自己,也不断否定自己。所以,大家将要看到的闭幕式,跟我们三年前的创意相比,可以说大相径庭,彻底颠覆了。我们力争呈现一个让成都人满意的作品,也力求给大运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大家觉得期待了三年然后就此告别是圆满的。”
大型音乐歌舞剧
一场发自内心的欢乐
在甲丁看来,成都大运会是世界青年人的聚会,“大家共识当中的欢聚就是欢乐,热歌、热舞。但在我心中,我对欢乐的解读是从内心感受到的一种自觉带动起来的投入。”这种内心的欢乐,并非简单的敲锣打鼓带来的瞬间澎湃,也非一时被气氛感染产生的投入感和融入感。
甲丁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让观众看完闭幕式后,回家路上的脚步是轻盈的、内心是留痕的。“我们希望大家看到闭幕式不仅仅是快乐的、高兴的,还能获得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这种感觉是温暖的,是会伴随人一段时间的。”
于是,他将成都大运会闭幕式设定为一个有情节、有人物、有情感的大型音乐歌舞剧。“对于闭幕式,我提出了一个关键词,就是完成一部完整的‘作品’。一般的开闭幕式,就是一个个场景、片段组成的表演体系。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不是这样,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就是‘破圈’。坚决将以往的国际综合赛事在开闭幕式上的惯用手段全部规避,一点不留。”
自设禁区辟新路
打造成都化的作品
在创意执行过程中,甲丁也给自己设定了很多禁区。“比如地屏,这是全世界都摆脱不了的‘魔咒’,我们的闭幕式首先不能有这个东西;第二,不能团体操化;第三,不能让讲的东西外化到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得通过演绎让大家进入这个场景;第四,画面不能整体化,甚至不要刻意追求整齐化,必须在个体的状态中幻化成整体,同时不能平面表达,要立体表达,制造中、低、高的三个三维空间去呈现。”
此外,就连闭幕式展示环境都跟以往在体育场馆举行不同。“我受邀于大运会组委会的时候,提出的条件就是我不在体育场馆做闭幕式。为什么?因为环境限定了应该去怎么做,而我给自己的要求是不应该去怎么做。成都当时答应了,这也是这个城市特别让人值得称道的,能够让艺术家在这个环境中放飞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定诸多禁区之后,也意味着甲丁把所有能走的路先堵死了,“要再想办法开辟新路,那是什么路呢?如果闭幕式在场外举行,就要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比如怎么能够全天候地保证整体的呈现?因为任何一个舞台上传达的艺术语言,都要有现在呈现技术的支撑,这样说出来的语言才有力度。我考察了很多地方,发现这个东西唯有成都,唯有成都露天音乐公园,全中国再没有第二家。”
甲丁自信,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一定是成都化的、带有成都人基因中特质风骨的音乐歌舞剧作品。“成都充满了创新精神,所以我们不论是在外化形象上还是内容设定上,都设法解读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认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定不是成都,也一定不会被成都人认可。大家看完一段时间后,仍会想起其中的某些场面、某个桥段带给自己的某种感染,那我们这三年的努力就没有白费,成都给予我们的信任就不会被辜负。”甲丁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