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自去年年初爆发以来,已经持续了一年半时间。在战争刚刚开始时,大家囿于对俄乌双方实力的传统印象,都以为这又会是一场速战速决的快速战争。不曾想这场战争竟然演变成为一场持久战,作战方式也从最初俄军的运动战转变为俄乌双方互有攻防的阵地战。
在这场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不断为乌克兰军队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包括大名鼎鼎的豹2主战坦克、海马斯火箭炮等。这些装备都被乌军及其追随者们理所当然的吹捧为灭俄神器。
近日,有消息说乌克兰军队由于近期反攻作战不利,准备先通过大量的反炮兵作战削弱俄军炮兵力量,再进行大规模反攻。按照网络上的信息,乌军这次反炮兵作战的具体方式,是先由少量地面部队分散出击,吸引俄军炮兵开火,待俄军炮兵暴露阵地位置后,再用海马斯火箭炮等武器对其发起火力打击。
由此看来,在这次乌克兰军队的反炮兵作战计划中,海马斯火箭炮将再次担任重要角色。
M142“海马斯”火箭炮是由美军研制的一款轮式自行火箭炮。它是在M270自行火箭炮发射系统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二者主要的区别有两点:一是M270自行火箭炮载具为履带式,而M142“海马斯”自行火箭炮使用轮式地盘,其目的是为了便于空运。二是M270自行火箭炮装备2个六联装发射箱,而M142“海马斯”自行火箭炮只装备1个六联装发射箱,在火力输出能力上,M142“海马斯”远远弱于M270,这是为了机动能力和空运能力做出的妥协。
海马斯火箭炮战斗全重约11吨。使用的轮式卡车底盘长约6.9米,高约2.8米,该型卡车有效载荷为5吨,安装一台排量为6.6升的卡特彼勒3116ATAAC型柴油发动机,搭配艾丽森MD-7D型变速箱。这套优秀的动力系统使得海马斯火箭炮的最大公路行驶速度高达86千米/小时。
海马斯火箭炮能够发射射程在40-70千米不等的多型火箭弹,也可以发射射程为300千米的陆军战术导弹ATACM。以往,乌克兰军队装备的海马斯火箭炮主要发射射程约70千米的高爆单弹头制导火箭弹。但前不久,北约开始向乌克兰提供子母弹药,因此,可以推测乌克兰军队的海马斯火箭炮应当已经获得装备子母弹战斗部的制导火箭弹。这种制导火箭弹平均飞行速度约为3马赫,采用惯导加卫星制导相结合的制导方式,末端打击精度约为数米,性能十分优异。
此前,乌克兰军队共获得了约20辆海马斯火箭炮。7月20日,美军宣布将再向乌克兰提供4套海马斯火箭炮。粗略计算,乌克兰军队手中约有25辆海马斯火箭炮。这些海马斯火箭炮在这次反炮兵作战中的表现究竟能不能达到乌军的预期呢?我们先看看海马斯火箭炮迄今为止在俄乌战争中的表现。
海马斯火箭炮于2022年6月进入乌克兰参战,初期表现十分亮眼。它一度压制了俄军BM-21“冰雹”火箭炮和“飓风”火箭炮,并摧毁了俄军大量后勤设施和作战装备。
2022年8月至11月,乌军曾连续使用海马斯火箭炮对赫尔松境内的安东诺夫斯基大桥进行打击。这座大桥是该地区俄军的重要补给线,因此导致该地区俄军补给困难。
2022年元旦期间,乌军使用海马斯火箭炮发射多枚火箭弹对马卡耶夫卡市的一处俄军营地进行打击,该处俄军此时正在庆祝新年。按照乌军宣称,这次打击造成400余名俄军死亡,300余名俄军受伤,但俄方只承认有89名俄军在该事件中死亡。无论真相更接近哪一方,这次打击都证明了海马斯火箭炮的可怕威力。
客观评价,海马斯火箭炮的确性能优异。
首先,海马斯火箭炮机动能力强,目标小。它由卡车底盘运载,最大公路机动速度达80千米/小时以上,可以迅速的大范围转移阵地。其卡车运载平台体积小巧,仅仅相当于一辆小型货运卡车,目标特征不明显。海马斯火箭炮还具有快打快收的特点,展开时间仅为3分钟,撤离时间约为5分钟,打完一轮后,进行弹药补充的时间在10分钟以内。这几点优势结合,使得俄军的空中侦察难以有效发现海马斯火箭炮的行踪,难以发现就自然更难以将其摧毁。
其次,海马斯火箭炮使用的火箭弹射程较远,并且具有极高的飞行速度和打击精度。海马斯火箭炮发射的精确制导火箭弹射程达到70公里,这一射程远超俄军装备的各型反炮兵雷达的侦测距离,俄军难以通过反炮兵雷达定位海马斯火箭炮发射阵地。这种精确制导火箭弹平均飞行速度高达3马赫,远超俄军装备的BM-21“冰雹”火箭炮,飞完70公里射程仅需要1分钟出头,留给俄军的反应时间和拦截窗口极短。按照美军宣称,海马斯火箭炮使用的精确制导火箭弹精度在3米以内。这个数据或许有水分,但是赫尔松安东诺夫斯基大桥上,那一个个被海马斯精确命中贯穿的混凝土洞口证明,这种火箭弹的命中精度的确是在米级。
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乌军才能在得到海马斯火箭炮初期,给俄军造成不小的损失。但若将其吹嘘为“灭俄神器”,又显然言过其实,海马斯并非没有弱点。随着俄军对海马斯火箭炮威力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后,它的作战效能已经明显下降。
在俄军现有的装备条件下,要有效定位海马斯阵地,并将其摧毁,的确较为困难。所以俄军虽多次宣称摧毁乌军海马斯火箭炮,但至今为止,鲜有视频或照片公布。可俄军难以摧毁发射车,不代表俄军不能有效反制海马斯火箭炮。就目前看,俄军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反制措施。
首先,注重对部队的疏散隐蔽,减小在遭到海马斯火箭炮打击时的损失。海马斯火箭炮至今为止给俄军造成的最大损失,就是前文所说的马卡耶夫卡市跨年夜事件。在该事件中,俄军之所以损失如此惨重,正是因为人员高度集中。该事件之后,俄军注重疏散隐蔽,海马斯火箭炮便再未取得过如此显耀的战果。
其次,压制乌军的侦查系统,增加乌军发现俄军目标的困难。海马斯火箭炮射程远达70公里,其火力输出有赖于北约卫星和乌军侦察部队携带无人机前出侦察。现在俄军已经十分注重对北约卫星侦察的规避,并有效的压制了乌军侦察部队,海马斯火箭炮发现俄军目标的难度大大增加。
最后,俄军还通过电子干扰设备干扰海马斯火箭弹的卫星制导信号,降低其命中精度。乌克兰军队不仅有“海马斯”火箭炮,乌军的M270火箭炮、“神剑”制导炮弹和JDAM炸弹等武器也高度依赖GPS信号制导,乌军的其他装备,诸如作战信息指挥系统、无人机和自行火炮等等,也需要GPS信号提供精确坐标。只要能有效地干扰战区的GPS信号,就能大幅度降低这些制导武器的打击效能。
在现代战争中,制电磁权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电子战又是重中之重。海马斯火箭炮最致命的缺陷之一就是抗电子干扰能力较弱,而这恰恰是解放军的强项之一。目前中国已具备强大的电磁频谱和通信干扰能力,在近年来的中美海空军在近海的电子对抗中,解放军已与美军旗鼓相当,甚至略占上风。中国就高度重视各类电子干扰在战场上的应用,在本次长春空军展示了RCT195B数据链跟踪干扰站,这种很低调的装备,可能会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此外,中国推出了JN1101车载综合对抗系统,也能够进行反GPS制导武器的作战。
通过上述几项措施,乌军海马斯火箭炮作战效能已经大大降低。以笔者之见,乌军想在这一轮反炮兵作战中让海马斯火箭炮再次大显神威,恐怕大概率只能是一厢情愿。
海马斯的确是一款优秀的轮式自行火箭炮,但绝非灭俄神器。现代战争是体系战争,没有任何一款武器能够单独决定战争胜负。他们都只能在合适的体系中才能发挥最大作战效能,不管是海马斯火箭炮,还是豹2主战坦克,乃至于乌军心心念念的F16战斗机都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