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电影特效在最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好莱坞堪称业界领先的拍摄技术和特效制作对于今天的商业电影制作而言已然不再神秘。
但对于自身并不具有如此特效水平的中国电影工业来讲,“封神三部曲”中的大量高难度特效画面仍旧需要国外的特效公司参与。而这些国外特效公司的特效制作成本并不便宜,诸如业界顶级的工业光魔特效公司、维塔工作室,其特效报价相当高昂,平均每秒的特效镜头制作费用都在数万美元以上。
此前的宣传推介会上曾经介绍过“封神三部曲”的主要重头戏都集中在后两部电影中,也正因如此,如今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封神第一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整个“封神三部曲”中制作成本最低的一部。
如果再抛去前期美术概念设计、场景道具制作、后期的宣传发行等等一系列的费用,《封神 第一部》真正能用于特效制作上的费用是极其有限的,但就是在如此极其有限的资金下,整个制作团队依旧竭尽全力在这部长达近三个小时的史诗电影中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奇幻世界。
客观来讲,如今摆在观众眼前的《封神》诚然并不是一部能够让所有观众都满意的商业电影作品,但中国的电影工业如果想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就需要像“封神三部曲”这样的顶级商业电影存在。
通过《封神》这一类电影的拍摄和制作,不仅能够促进中国电影特效在对外开放、借鉴、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同时也能为中国商业电影制作树立全新的业界标杆。正如当年的好莱坞,也正是在一部又一部顶级商业电影的制作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其次要谈的是影片剧情对原著的改编。在乌尔善看来,《封神演义》的故事中最吸引人的,既不是前所未有、旷日持久的神仙大战,也不是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取得胜利的故事结局,而是这个故事中令人深思的父子关系。
纣王和他的父亲,姬昌和他的儿子,借由这两组人物关系,一幅描摹中国古代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画卷徐徐拉开,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即使是在原著诞生四百多年后的今天,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因子依旧深深镌刻在每一个国人内心深处。
从这两组父子关系出发,乌尔善最终确立了整个“封神三部曲”的故事主线。
《封神第一部》对原作的改编在我看来,是适应时代并有所创新的。
毫不客气的说,《封神演义》这部作品虽然蕴含着恢宏壮丽的想象,但却有很多缺点,诸如人物角色塑造千篇一律,缺乏明显特色;在表达对昏君无道的憎恶与反抗的同时,又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所谓开明君主;过分强调所谓”天意“,而忽略了民心相背、人物成长等等对商周之战的影响;受时代影响而保有浓郁的封建伦理纲常和腐朽阶级观念……如果将《封神演义》的原著情节不加取舍和改动地完全展现到电影中一方面会极大影响电影的叙事节奏,另一方面亦不能引起观众的思想共鸣。
像《封神演义》这样的作品,我们既要承认它在传统文化元素上的传承性,同时又不能不否认这部作品中同时存在着与当下时代价值观念不相符合甚至大相径庭的内容。
正如影片开场,殷寿对一众质子所说的那样:“马看到什么都是由人决定的”,同样的故事在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创作者眼中也会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
在《封神演义》原本的故事剧情中,是以周如何逐步推翻商的统治作为故事主线。而当乌尔善将主要的冲突矛盾聚焦于两个家庭之上,如何在保有原有故事的整体框架同时,去重塑整个故事的主题内涵就成为了值得反复琢磨和思考的重点。
《封神演义》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在于,它巧妙地将“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重新进行深度加工并赋予其浓郁的幻想架空元素,这使得整个故事既拥有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同时又在虚实相映间保有历史本来的厚重。
虽然《封神演义》的整体框架和最终结局都呈现出封闭性的特征,但整个故事是如何开始?又是如何走向最终的结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真正意义上作为主角的角色又是谁……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回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