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1次!如何看美联储加息对A股影响?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公募基金最新研判
金融界
2023-08-15 17:10:38
0

原标题:连续11次!如何看美联储加息对A股影响?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公募基金最新研判

财联社7月26日讯(记者 闫军)累计加息11次!美联储加息仍未止步。

当地时间7月26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到5.25%至5.5%之间。这是自2022年3月开始开启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 11 次,累计加息幅度达 525 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也从 0%-0.25%上升至 5.25%-5.5%。

今年6月、7月二次会议间偏鹰的表态暗示年内仍将继续加息,市场对本次会议加息预期也持续攀高。因此,加息落地后,美股反应平淡,标普 500、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美国当地时间7月26日涨跌幅分别为-0.02%、0.23%、-0.12%,本次加息对美股权益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再看A股,7月27日,大盘全天冲高回落,沪指跌0.2%,深成指跌0.41%,创业板指跌0.32%,跌幅不深,市场延续缩量调整。

过去一段时间内,美联储保持着每两个月加息一次的节奏,连续一年多的加息进程原因为何?何时能够看到拐点?美联储加息对国内居民资产配置有何影响?多家公募基金火速给出解读。

市场反应冷淡,“符合预期”成公募共识

符合预期与反应冷淡是此次美联储加息后,公募基金公司给出较为统一的评价。

摩根资产管理点评认为,美联储本次升息25个基点符合预期,因此市场反应相对平淡,整体仍为年内另一次加息留出空间。

创金合信基金宏观分析师甘静芸也认为,美联储此次加息是继续按照950亿美元/月计划缩表,整体符合预期,释放的增量信息有限。

她进一步表示,美联储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经济预期表述相对积极。美国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位,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美国银行体系稳健且有韧性,表述与6月基本一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态则更加积极,指出当前联储已不再把衰退作为基准预期,对经济定性由适度增长(modest)上调至温和增长(moderate)。

博时基金方面称,鲍威尔为后续会议决定保留了一定的灵活性,被市场解读为小幅偏鸽,加息也已经被市场充分计入,因此美股与主要资产对会议的反应也非常平淡,几乎没有太多波澜。

博时基金方面指出,美国通胀回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预计通胀在2025年才能回落到2%,不用等到通胀到2%才停止加息。尽管6月CPI回落超预期,但需要更多数据评估,目前核心通胀仍相当高。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华南某公募基金,该公司表示,美联储本次加息符合市场预期,在缩表方面也符合市场预期。从经济和通胀表述来看,美国的经济活动仍以温和步伐扩张,后续美联储在制定政策时将考虑整体的金融状况和经济数据,特别是通胀进展,美联储将根据未来的数据判断是否进一步加息。鲍威尔表示未来利率决议需要基于未来披露的数据决定,后续还需进一步观察通胀是否继续走低。

加息何时能止步?略有分歧

美国经济并未按照此前预测进入衰退,对于后续的加息路径,市场多有猜测。在美联储会议后,鲍威尔给出模棱两可的表述,“9月可能按兵不动;如果数据支持,也可能在9月继续加息。”

甘静芸表示,后续美联储将采取更加开放的加息路径,依赖相机抉择,但是年内大概率不会降息。这也在预期之内。鲍威尔延续相机抉择态度,考虑到货币政策-信贷-就业-居民收入-消费的影响链条存在滞后效应,联储也需要更多的数据观察货币政策的效果,特别是当就业、消费等数据出现分化时。

根据6月点阵图给出终点利率水平预期是5.5%-5.75%,7月加息25bp后,下半年仍留有1次加息空间,也符合市场主流预期的加息路径。甘静芸指出,后续美国经济数据大概率呈现韧性中降温,降温中分化特征,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大,继续加息条件可能更加苛刻,加息终点渐进,预计9月按兵不动继续观察的概率较大,是否继续加息取决于数据变化,终点可能在11月。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当前市场关注的核心是未来的加息进程。从此次美联储声明内容难以获取未来加息与否的增量信息,需要跟踪观察美国未来通胀与就业数据的趋势,过去几个月美国通胀水平快速回落,但核心通胀韧性较强,近期大宗商品有所反弹,未来通胀数据下行速度可能会放缓甚至个别月份存在反弹的可能。因此,美联储仍有一次加息的可能。

和多数公募认为美联储下半年可能还有一次加息预期不同,摩根资产管理则认为,7月和8月的通胀数据在未来决定是否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展望美国通胀前景,食品价格预计将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在这一方向之下,尽管 6 月会议的利率点阵图及本次会议结果都保留了年内再加息一次的空间,在通胀大概率持续走缓下,美联储有可能已经完成本轮的紧缩政策。

相对于加息进程的预判,美联储何时降息也值得关注,博时基金指出,9月后的加息概率下降,但届时需要验证的可能并非是数据,而是美联储对通胀目标的坚持程度。更加确定的是,相比停止加息,降息的门槛更高,年内甚至明年初都可能难以降息,利率还会保持在较高水平一段时间。

加息周期下,投资者如何应对?

回溯历史来看,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会导致美元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市场短期走势会受到资金流向以及背后所反应的情绪、海内外政策以及消息面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A股指数与美元指数呈负相关走势,这一点在今年的市场也有所反应。

面对当前的经济运行周期,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进行多资产配置。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通胀进一步放缓首先利好美国国债及投资等级债。而鉴于近期经济衰退风险降低,加上市场从容应对美联储的紧缩政策以及投资者情绪乐观,我们对股市的立场更为缓和,但在追逐热情时仍应谨慎行事,关注高质量的标的,同时进行跨资产的多元化配置为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甘静芸认为资产配置须有长远眼光,当下或更应按照加息终点思路进行布局,利率在限制性高位维持是基准情形。紧缩政策对利率牵引作用减弱,美债国债收益率多呈现下降趋势。重要的信号或在于经济预期的变化,当前联储已不再把衰退作为基准情形,认为有实现软着陆的概率。在分母端流动性保持相对平稳时,作为分子端的盈利则成为影响整体走势的核心因素。

因此,甘静芸预测,美联储加息结束后,美元指数承压,人民币相应走强。黄金整体震荡上涨,铜、油等以震荡行情为主。当下加息终点临近,而降息较远,即使四季度仍加息,也只是利率在限制性高位边际上移。加息终点渐进意味着美债收益率或已触顶,短期以震荡为主,中长期趋势性下行。

奶酪基金相关人士也指出,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叠加后续美联储降息周期的来临,外资有望逐步流入市场,在提升投资者信心的同时,A股市场也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价值重估。

在个股层面,对于行业竞争格局良好、具备成长性和定价权,且估值合理的龙头公司的细分行业龙头,我们维持乐观态度,避免基于短期因素进行频繁调仓。

来源:财联社记者 闫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发... 据财联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月5日主持例行记者会。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提问,美国总统特朗普...
开除党籍,取消享受待遇!曾是“... 据辽宁省纪委监委2月6日消息:日前,经辽宁省委批准,辽宁省纪委监委对大连市政协原副主席郝方林严重违纪...
姆巴佩:要力争赢下马德里德比 ... 直播吧2月8日讯 皇马前锋姆巴佩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谈到了马德里德比、除足球外最喜欢的运动等话题。 关...
原创 特... 一计不成又出一计,特朗普甩出第三张牌:锁定中伊石油“国际网络”。 美国财政部近日宣布对伊朗工业原油...
原创 韩...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需要技巧的,并不是置之死地就能后生的,需要有前提条件和背景,马谡那种无脑操作,只能...
券商们为何纷纷部署DeepSe... 多家券商官宣部署DeepSeek模型,看重高性能、低成本。 本文自南都·湾财社。 采写 | 南都·湾...
俞敏洪:如果离开新东方哪怕倒闭... 三言科技2月7日消息,日前,俞敏洪在对谈节目《酌见》中谈到离开新东方时表示,如果自己离开新东方,哪怕...
凌晨的生命接力!K1257次列... 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通讯员 蔡平 蔡佳丽 陈龙 2月7日凌晨0时10分,K1257次列车从宜昌东站...
影院保洁为何要求加钱?哪吒到底... 人红是非多,片红八卦多。 文 | Eva 《哪吒之魔童闹海》最近像是住在热搜上了。 也难怪这部电影这...
货币ETF、跨境ETF为何轮番... 高溢价使得交易价格与实际净值出现大幅偏离,向市场传递错误的价格信号,误导投资者对ETF真实价值的判断...
原创 “... 曾几何时,拥有外国学历的海归人才成为了就业市场“香饽饽”,受到国内众多企业的追捧,可这种盲目的追捧造...
不能踏入中国一步!鲁比奥收到噩... 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有外媒记者提问,中方最近将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的中...
北京出现“台风级”阵风,为何实... 新京报讯(记者王景曦)昨日(2月6日),北京出现了强风天气,山区局地监测到12、13级阵风,城区出现...
原创 定... #头条创作挑战赛# 如果说蜀汉的开国之战是刘备取西川的话,那汉中之战就是蜀汉的立国之战。这是为什么呢...
原创 周... 公元前707年的一场"繻葛之战",让周王朝四百年来首次遭遇诸侯反叛,由此拉开了周王朝走向衰落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