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山之石,如何结合实际予以“攻玉”运用才是关键。笔者认为能够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即为实现了学习的理想状态。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敢想。“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对于好的经验做法,不能一味照抄照搬了之,要“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本着“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的理念,深挖细究好的经验做法背后的逻辑关系,把准关键要害,结合本地实际拿实招、出准招予以借鉴运用。
二是要敢为。要培树“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发展理念,跳出“安排什么做什么”的逻辑怪圈,学深吃透政策文件,对于明确为“红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而对于其他事情不能因为前人没有做过、没有做成的就不能做,要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依托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专项发展规划,充分盘活既有各类资源、资产,绘就生态保护利用、全域旅游发展、区域产业链打造的“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三是要敢用。“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领导干部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结合上述,私以为敢想的干部知进取、敢为的干部明上进,因而是践行“发展三新”要求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流砥柱。“说千道万,关键在干”,能不能干,组织研判,唯有鲜明用人导向,引导领导干部在“有为才能有位”与“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正向、逆向激励之间作取舍,更多好干部才会脱颖而出。(马尔康镇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