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凯丨如何判断一部古籍的价值
章黄国学
2023-08-14 18:49:49
0

原标题:杨成凯丨如何判断一部古籍的价值

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些古书,特别是善本古籍,都有文献和艺术两方面的意义。我们知道艺术品的价值在欣赏,在收藏。书本来是给人读的,拿它当艺术品欣赏和收藏,这就有另外的含义和价值观。如果有人买书只关心纸墨装帧是不是漂亮,或者只关心是不是人间孤本,而不去阅读,那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适情雅趣也是人生的一项内容。所以,尽管二百多年前的洪亮吉把藏书家分成三六九等,有考订家、校雠家、收藏家、赏鉴家等等名目,有意褒贬,但是有人把书当艺术品,开心怡悦地收藏赏鉴一番,也无可厚非。进一步说,价格跟收藏有关,一部书价格很高,就要加意保护,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使此时此刻还不便把它列入善本,也要给予格外的关注,至少要防止受损和散失。

谈到对书的利用,考订和校雠是入乎书之中,赏鉴和收藏是出乎书之外,毕竟各有各的要求,评价标准不会完全一致。阅读要求书的内容好,赏鉴要求书的外表好,收藏要求书的身价高。一部古书价值高低,就看它在这三方面能打多少分。要说价值,内容、外表、身价三者都算数。同一本书,学者看见的是它能校正几个错字,收藏家夸耀的就是它多么稀罕,而决定价格的是市场的供求关系,这就要看人气如何。

《古籍版本十讲》,杨成凯 著

无论读书还是藏书,都要选择善本。所谓善本,本来是从读书角度看,指内容可靠,没有错讹。后来角度逐渐转为赏鉴和收藏,到今天善本的含义已经变成世不经见,珍稀可贵,内容如何已经淡出视野。

从珍稀的角度看,年代越久远,越不易保存下来,辨认善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何时印制。明代注重宋本,清代初期元本也进入视野,中期下延到明代嘉靖年间,后期就渐渐扩展到明万历以后。在今天说话,划界还可以延长到乾隆末年。随着旧日时代的逐渐远去,善本的划界自然要越来越下延。

《杜工部草堂诗笺》宋刻本

判断一部书是否珍稀可贵其实需要具体调查,不能仅仅凭年代下结论。清代嘉、道以来印制的古书中大有珍稀难得之物,特别是有些书早已失传,有些书则只有孤本幸存。如果他年某日这些书有幸再现于人间,那真是收藏家的莫大惊喜。统计一下各种古书存世数量多少,才能确知哪些书难得,哪些书常见。

一部书珍稀和可贵不是一回事,珍稀着重的是稀罕难得,而可贵则是宝贵可爱。不妨举个典型的例子。《玉台新咏》是南北朝徐陵编辑的一部诗集,从明到清有很多版本,然而历来收藏界只注重明崇祯寒山赵氏小宛堂刻本,传说印数仅有百册,难得一见。偶见一本,竞相争买,身价几乎要向宋版看齐。然而仔细查考一下,不难发现这个版本并不像过去藏家说的那么少见。各大馆都不止一本,像国家图书馆就有十来本,而且近年拍卖会上屡见不鲜,藏界几乎人手一册。保守估计,即使总数不到一百,五十也打不住。这么多本,实在说不上稀罕。相反,其余几个版本,不要说是明刻,即使是清代早期刻本也不这么多见,却没有人说它们稀罕。

这是因为,一来《玉台新咏》是极其重要的典籍,身分高贵;二来宋本早已失传,赵刻相传是翻刻宋刻,不得已而求其次,眼光就集中在这里。买家都想收藏一本,一上市就被买去,传本再多也供不应求,结果就落了个珍稀的名声。其实无论讲内容还是讲珍稀,其余几个版本大有胜过它的,只是过去偏重收藏,没有认真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罢了。

这个例子说明,善本虽然意味着珍稀,但是书的声价也很重要。内容重要,名气大,需求量就大,即使并不那么稀罕,也能入选。相反,价值不大,即使稀罕,也会默默无闻。当然这里还要注意,有些书本质好,只是明珠土埋,要得到赏识,还有待伯乐的慧眼救风尘。收集众所周知的善本需要经济实力,而从尘沙之中发现珠玉就需要学识和眼力。

从内容看价值

书本来是读物,价值首先在内容。过去用木板手工印书,一次印上几十部就了不起,几十年几百年之后留不下多少,价格自然随之升高。很长一段时期里,读书人关注的是经史要籍,文学作品的功利性虽然差一些,但是典范诗文和名家文集也还是必备。至于笔记小说和野史杂说之类,既非必需,那就排不上队了。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宋绍熙二年余仁仲万卷堂刻本

从清末废除科考开办现代教育以来,情况就有不同,许多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现在成为学者研究的对象。像戏曲小说之类,本来正统读书人很少过问,藏书家也很少收藏,除个别书目外,一般不会著录。进入民国以后,一举成为俗文学研究者竞相追逐的热点。

郑振铎曾经看到明代蓝印本法律珍籍《清明集》,他不是不知道它珍罕难得,但还是毅然放弃,而买了清代戏曲作品《小四梦》,因为法律书不是他要研究的东西。看看《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就可以发现,《清明集》仅仅两处藏有此书,一处还是残本。正是由于这些学者大力搜集,戏曲小说陡然走俏,价格立时暴涨。也是在那个时期,木版图画开始走红,像郑振铎为买《墨苑》《十竹斋画谱》等版画名作费尽心力,简直是梦寐以求。

郑振铎于书斋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线装古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私家藏书活动消沉下去。即便有人买,过去排在首位的经学也是身价一落千丈;史学书籍陆续重版,线装史书的地位也不那么重要了。笔记野史中往往有些别处见不到的遗闻逸事或者治学心得,对增益见闻、考证史事有帮助,像谢国桢先生就喜欢收集这些书。

戏曲小说过去没有什么人当宝贝收藏,留下来的东西很少,经过学者一番搜罗,市面上轻易见不到了。而且重要的作品已经陆续出版,研究者有充足的资粮,也不必像当年那样自己去搜罗。所以除个别学者以外,没有什么人热衷搜集这些书。

民国初年以来历久不衰的似乎只有版画书,直到今天也是大家注目的热点所在。想当年郑振铎、傅惜华等人买版画不能说没有收藏的目的,但是他们主要还是着眼于版画艺术,郑振铎编辑出版了许多版画图谱,傅惜华编过版画书目,给各方面读者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资料。当时版画书虽然贵,但是上得了台盘的都是有数的名品,并不是书上有图就算数,就有人争买。今天版画书名品大抵已归公藏,市面上已经难得一见。虽说版画书仍旧热门,货源却没有多少,所以书上有图就沾光。

从书品看价值

一部书品相如何,要看它的字体、刀工、墨色、纸张、刷印、装帧,包括是不是完整如新,有没有名人批点。中国古书开始一般用手写体,明代开始风行横细竖粗的宋体字。手写体自然好看,工价高;宋体字整齐好刻,工价低。不妨看看清内府武英殿刻印书籍时不同字体的工价:写宋字千字工银二钱,欧字千字工银四钱,软字千字工银三钱;刻宋字百字工银八分,欧字百字工银一钱六分,软字百字工银一钱二分。所谓软字,就是楷体字。手写体工价高,印出的书自然就要贵一些。

《封氏闻见记》明纯白斋抄本

字写得好,刻得好,还要选用好墨好纸。好墨印在纸上,漆黑光亮,甚至带有一股香气。不同时期生产的纸张有所不同,像白棉纸、开化纸、太史连以及后来的宣纸,都十分出名。木版印书会磨损,印得越早字迹越清楚,越漂亮。装帧以保持原样为宗旨,讲究原装未动。书以天地头宽大、完整洁净为好,不要随便写字,看起来赏心悦目。如果有名人批校墨迹,或校善本,或注心得,甚至仅仅盖上个印章,都会给书增加身价。旧书店目录一旦给书注上“写刻、精刻、初印、开化纸、原装、某某批校”等字样,肯定要加钱。

不妨以上世纪30年代的书价为例,看看书品是怎样影响价格的。一般地讲,同样的印本,连史纸本至少比竹纸本贵二成,要是有名的纸,价钱更高。例如清末金陵书局刻《史记》二十册,宣纸本要卖20元,几乎比竹纸本贵一倍。《春秋传说汇纂》清内府刻本二十四册,一般印本30元左右,开化纸要80元,还有罗纹纸精印大开本,非二三百元不可,高出十倍。清嘉庆胡克家仿宋精刻《资治通鉴》是清代名刻,一般装成一百册,竹纸初印本200元上下,白皮纸本装成一百六十册,要加五成,宣纸本还要加倍。这副书版后来归了江苏书局,经过修补再印,仍装一百册,已经不能跟胡氏印本相比,白纸初印者也不过100元,印得晚一些就要折去三成,竹纸折五成。清殿版《周易折中》同是开化纸印本,书品宽大洁净者60元,书品小一些印得再好也要减10元,差一点的只能卖上三四十元。

从名气看价值

一部书的市场价值跟它的名气有很大关系,最简单的是根据年代画线。一说宋本,谁都知道珍罕。元版的名气就差一大截,不那么响亮。明版更差,清版好像是普通货色,没有多少人赏识。

这实际上体现的是古书珍罕难得系数对价格的影响,宋本在20世纪30年代动辄几千元,明本则一般只有几百元,根本原因就是明本流传较多,不如宋本珍罕,所以不受重视。同样的书,红印本、蓝印本比墨印本贵,这不能完全归因于前者书品好,很重要的因素还是墨印者随处可见,不足为奇。

《史通》明万历五年张之象刻本

当然,古书的价值不这么简单,同是明清本,也有极其难得的珍品。不能不指出,有些书特别出名,追求的人多,也会成为热门。大家都知道,多年来《玉台新咏》这部书受到冷落,按说不会成为热点,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明崇祯赵均刻的《玉台新咏》却是近年的一个大热点,连带而起的是别的版本也是俏货。其实赵均刻本并不像过去认为的那么稀罕,公私藏家大都有收藏。

社会和世态

古书价格的升降实际还反映着社会状况和世人心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古书身价呈现上升趋势。全面抗战一开始,社会陷入混乱,人心惶惶,无心买书,书不值钱。郑振铎的《劫中得书记》说当时书店收市,有就地摆摊给钱就卖的,有挑担沿街叫卖的,这是人和古书同遭劫难的时期。后来稍稍安定一些,公私藏书经过战乱散出,陆续上市,书价也逐步回升。由于外国公私藏家大力搜罗,中国古书外流,价格飙升。50年代初期,社会经历变动重组,私家著名的大宗藏品归公库,规模较小的陆续散出。人们忙于其他事务,顾不过来,古书再次廉价上市。记得先人讲,当时书店论斤卖古书,如今要几万元的书也不过卖几块钱。

其实直到50年代中期,书价逐渐回升以后,大家对古书也不很在意。有一部清雍正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仅有少量缺册,竟散为废品,无人收买。如今一册零本怕也要卖上几千,听听当时的情况岂不是天方夜谭?道光开化纸印《六朝文絜》是现在竞相争买的珍品,1958年最多卖十块钱。进书店看看,一般清代刻本一册要一块钱就不低了。明刻本也不值钱,不是历来有盛名的东西还不是一块钱一册?明姜道生刻《李商隐诗集》并不多见,记得只要两元,摆了很久,没有人买。闵刻、凌刻白棉纸套印本,不过三五块钱一册。明白棉纸仿宋本王逸注《楚辞》要一百元,已经是了不起的大价钱了。

那时买书主要是为了读书做学问,而不是收藏。决定书价高低的是学术的需求,不是收藏家的眼光。刚刚出版的新书,往往由于学术价值所在,比纯供收藏的旧书贵得多。记得1957年出版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8册书将近50元,当时买一部刘氏嘉业堂影宋刻罗纹纸印本《史记》32册也不过如此。这个价码可以买两部明白棉纸红印《集古印谱》,其他印谱就更不能相比,三五块就能买,十几块就是高价了。由于经学衰落,清道光汪士钟影宋刻本《仪礼疏》只卖十几元。清康、乾罕见的刻本当时也很便宜,高不过两三块钱一册,记得一部康熙刻徐乾学《憺园集》三十六卷初印本,只要20元。

今天古书市场的情况完全不同,买版本书大都是为了收藏,所以红印本、蓝印本、开化纸、写刻本成了俏货。民国刻的红蓝印本,有点名气的一册就可以过一万。版本书一旦成为奢侈品,内容也就退居次要再次要的地位了。采购书籍的时候,要注意把握时机,只要看得准,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这样的事情今天也不是绝对遇不到。

《龙顾山房诗集》民国十七年栩楼刻本

*节选自杨成凯《古籍版本十讲》,原标题为《古籍的价值观》

《古籍版本十讲》

杨成凯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6145-8

110.00元

本书分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活字本、抄本、批校本、丛书的鉴赏与收藏,初印和后印共十讲,涵盖了古籍版本鉴藏的方方面面。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集中展现了作者长期从事古籍收藏、鉴定和研究工作的亲身体会和重要心得,颇有鉴藏教材的意味,可为广大古籍整理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华书局1912”

特别鸣谢

敦和基金会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董京尘 谢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出现“台风级”阵风,为何实... 新京报讯(记者王景曦)昨日(2月6日),北京出现了强风天气,山区局地监测到12、13级阵风,城区出现...
原创 定... #头条创作挑战赛# 如果说蜀汉的开国之战是刘备取西川的话,那汉中之战就是蜀汉的立国之战。这是为什么呢...
原创 周... 公元前707年的一场"繻葛之战",让周王朝四百年来首次遭遇诸侯反叛,由此拉开了周王朝走向衰落的序幕。...
原创 汪... 近日,汪小菲因一则关于大S骨灰包机的流言,情绪崩溃,对母亲张兰发语音大骂。起因是网上流传汪小菲为大S...
原创 古... 古代闹饥荒时,为什么百姓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反而去吃草根、啃树皮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原创 古... 我们经常在古装剧中看到古人随身携带着白花花的银子,而大户人家的交易往来也多以银子结算。古代的白银流通...
老剧翻红,为何人们都在忙着怀旧... 当我们看老剧时,都在看什么? 考古的风不知何时而起刮到现在,《后宫·甄嬛传》《爱情公寓》《潜伏》《龙...
热点追踪|《哪吒2》为何能登顶... 2月6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仅用时8天5小时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这背后究竟有哪些因素在推动...
静脉曲张年轻化:为何越来越多年... 张强医生集团(中国)旗下医疗机构 邓建平医生 张强医生集团主诊医生 深圳静脉曲张CHIVA中心负...
葛斯齐称汪小菲尚未见到徐家人 ... 搜狐娱乐讯 2月6日,狗仔葛斯齐在直播中曝张颖颖私下联系大s,张颖颖知道大S家很多事,包括黑人的事都...
金方廷读《激情的陷阱》|当优绩... 《激情的陷阱:过度工作、理想工人和劳动回报》,[美]埃琳·A. 契克著,金方廷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务工者圆梦为何瞄准这块“金招牌... 吴铎思 马安妮 阅读提示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认定新疆魔味鸭营销人、禾木骑士等5个自治区级...
英国外交部召见俄大使 取消一俄... 当地时间2月6日,英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英国外交部已召见俄罗斯驻英大使与英国高级官员会面,以取消一名...
皇马内讧后续:曝魔笛怒斥小熊滚... 国王杯1/4决赛,皇马3-2战胜莱加内斯晋级的比赛中,关于皇马两大巨星莫德里奇与维尼修斯之间的冲突被...
登顶我国影史票房榜,《哪吒之魔...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题:新闻分析:登顶我国影史票房榜,《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何如此火热? 新华社记者...
蜜雪冰城和瑞幸咖啡,为何总开在... 作者:发财金刚 你永远能在楼下看见这对塑料姐妹花:一个是穿草莓红塑料雨披的雪王,一个是套克莱因蓝镭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