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模仿国手、高手的动作学得有模有样,但实际上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总结来说,有三个比较突出的普遍问题。
一、翻手腕
除了发球和挑打比较下旋的球, 手腕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主动发力。要打得着球,要学会用步法调整身体重心去迎着球打,而不是用手去够球。
基本动作要做好,即使一开始可能接不到球,但只要动作是对的,对球性掌握就慢慢有了,再微调就不成问题。
再强调一次发力的原则,是 "用意不用力",身体放松,发力的时候是用意念驱动,否则发力就会不集中。
就是说,发力要集中,如果是发力的末梢先行用力,那么力就是均匀而行, 不是在瞬间爆发,击出的球就没有力量。
要改掉这种毛病,首先在练习反手拨球时动作小一点,手腕先不动,球拍不要进行侧面的运动。手腕先把拍面控制好,让拍面保持前倾。
击球时,手腕固定,球拍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拍型前倾,肘关节保持稳定。
先小动作、小范围地练习慢速推挡。等动作定型并熟练后再练习大范围的快速拨球。
二、身体后仰
击球强调迎前是因为在理论上,发力的合力在胸腹之前,所以击球点适当靠前是发力的必然。
迎前,有助于让重心靠前,用前脚掌着地,这样,步法移动较快,正所谓“身如礳,腿如簧,脚尖点地有轻功。”
乒乓球讲求含胸收腹,在迎前的前提下,不降低重心的话就会不稳定,也不容易调整步法。
重心太高起手就慢。因为站立时,肩膀比球台高出许多,手的运动轨迹就长,发力就慢,不集中,无法合力。
重心太高对球的判断容易出现失误,连续性也差。因为向前发力要考虑到后座力,重心过高人就会渐渐后仰,从而导致无法正确击球。
三、正手支肘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杠杆原理, 短的一支力量大,速度快。 快攻时支肘就无法发力,只好翻手腕。
拉球时支肘徒增摆动时间,影响摆速,手主动发力导致击球点太靠前,不主动发力就太靠后。
这三点,都是针对击球的力量和速度而言。一般来说。第一、第二点是重中之重,这两点做好了,第三点一般不太会出现。
有人提出,迎前了,重心低了容易向前跌倒……老大,又不见你蹲厕所的时候会向前跌倒?膝盖会稍微弯曲一下下就可以啦!
打乒乓球可以陶冶情操,缓解压力。雨果说:“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不管学习还是工作,人们每天都或多或少有点压抑,打球能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提供了一个减压的途径。我打乒乓球的时候,心中只想着球和动作,把工作中和生活中的所有烦恼都抛在一边,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心变得纯净一些,让自己做一个简单快乐的人。
点↙️“分享”到乒乓球群 传递正能量~
喜欢朋友点“ 在看 ”,谢谢鼓励
上一篇:如果是你们,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