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种社会制度倒塌之后,想要建立起新的政权就必须先树立起一种新的制度,这就如同我们在建设高楼大厦的时候必须先打好地基、筑造好框架,然后才能慢慢地往上面增添其他结构,所以制度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的地位就相当于楼房的框架。而在民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他给未来的中国设定了一个美好的框架,却没有等到其建成就去世了。
此人就是宋教仁。他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湖南,近代历史上这个地方走出来很多民族将领,也有思想先锋,而他就是其中一位,早年他接受过私塾教育、新式学堂教育,多年的教育本该将其培养成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但是他偏偏对救国闹革命产生了兴趣。
早期他参加了反清革命活动,但是后来由于起义失败就赴日学习深造,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先进的西方式法治理论思想,这让他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深入学习并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法治书籍以后,他为自己的祖国设想出来了一种全新的宪法制度,并将其书写成册,被誉为“中国宪法之父”,其主要思想内容就是反对现存的专制制度,渴望中国能够走上一条民主之路。
回国后他就奔波于中国南北方之间,为自己的主张和思想进行宣传,在东北期间他偶然发现当时的日本正在策划着侵占这里的“间岛”,甚至还暗中拉拢到了朝鲜给他们当帮凶。为了挽救国土,宋教仁就假扮成日本人潜入日军内部收集证据,还去了日本和朝鲜两地积累历史文献资料提供给了当局。至此,日本的野心被公诸于世,因为当时其并没有做好侵华的准备,所以只能被迫中止了这个野心。
宋教仁在中国革命事业方面的思想是非常积极的,但是这就引起了当时很多野心家的忌惮,尤其是在他积极促成了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上的占据大多数席位以后,他的生命安全也遭到了极大的威胁。1913年,刚刚参加完国会竞选的他就在火车站遭到了暗杀,虽然中弹后被及时送到医院抢救,但是他仅仅来得及交代遗言,就倒在了手术台上,年仅31岁。
很多人都说孙中山先生在取得革命成果以后拱手让给了袁世凯,如果宋先生能够多活几年的话中国的这段历史或许就会被改写。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他为祖国设立了美好的前景和规划,却没有等到机会看到自己的设想变成现实,临终前除了将老母亲托付给好友之外,他最大的希望还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觉得自己虽死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