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世明
7月18日,中国足协开出一张重磅罚单:武汉三镇队队员韦世豪因辱骂裁判员被停赛6场、罚款6万元人民币。
2023中超联赛第16轮,上海海港主场3:1力克武汉三镇。
半场结束前,任航被马宁两黄变一红将其罚下,引发了三镇球员的强烈不满。
替䃼席上的韦世豪因不满裁判判罚,指出马宁鼻子辱骂,并热烈鼓掌嘲讽,结果被红牌驱逐!
韦世豪这一非体育行为,遭到重罚,实属应该。
足协对中超联赛开始抬头和蔓延的乱象,猛药去苛,重典治乱,顺应了民心民意,值得点赞!
然而,在中超联赛类似韦世豪辱骂裁判情况并非个例。
7月3日,山东泰山主场1:1战平上海海港的比赛,泰山队外援费莱尼的一次头球破门被当值主裁王哲认定无放。当时,费莱尼气得摘掉队长袖标,企图退赛。
他被教练组劝阻重新登场,仍旧王哲不依不饶,并有骂裁判之嫌,赛后费莱尼在个人社媒更公开表达不满,指责中超裁判。
但费莱尼的行为并没有遭到王哲的判罚,也没被写进赛后报告,足协就视而不见,并没有追加处罚。
三镇球迷集体上书国家体育总局“鸣冤”:足协判罚追加的标准是不是一致?到底是人治还是法治?还有其他球队的球员场上追逐裁判辱骂的行为,为何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不少网友也质问:国内球员遭到重罚,外援就可以免罚吗,是因为听不懂?泰山队这次不会觉得不公吧?
这种“双标”做法,使得足协的处罚难以服众,缺乏公信力,难免引来公众质疑。
饱受“腐赌假黑”侵蚀的中国足球,再也折腾不起了,重典治乱是必要的措施。
但是,重典治乱倘若失去公平公正,只能越治越乱,按下葫芦起了瓢,还有“看人下菜”“选择性执纪”之嫌,不仅遭人诟病,最终受损害的是中国足球。
正如不少媒体人所言:裁判员更应该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除了球场上的法官外,更应该是比赛的服务者,要保证比赛的流畅!
“对韦世豪的处罚多重都行,只要统一尺度就好! 不能辱骂去过世界杯的国际级裁判停6场,辱骂没去过世界杯的国家级裁判停几场?希望到时候都一碗水端平。”
足协不能仅靠罚单治理中超联赛乱象,更要着力加强裁判员队伍的能力建设,建立学习、培训、提高机制,完善赛风赛纪制约机制,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才能真正推动中国足球健康有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