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州没有大运河……
【 两河文化知多少 德州处处有故事 】
两河文化知多少,“德”州处处有故事,“德”州处处有“德”故事。《两河文化知多少 德州处处有故事》专栏,为您讲述曾经发生在德州的那些事儿。
如果没有大运河,每年400万石的漕粮不可能经过德州转运北上;没有大运河,徽班进京、举子南下带来的多元文化风情就不可能在德州融合;没有大运河,德州只能是大禹治水下的九河之地,延续的只能是黄河冲积平原上的万千农耕文化块垒之一,而不可能成为世人向往的“燕齐之都”。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大运河,可能连德州老城的诞生都是一个未知数。
自从有了大运河,德州面貌焕然一新……
不缺水的德州
德州是幸运的,从来不缺水。远古的德州就流传着大禹治水,禹疏九河的传说,而其中仍有四条在德州;西汉初年,在德水之畔设立安德县,期盼德水安澜;隋开皇年间终有德州之名,而正是从这时开始,伴随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德州找到了趋利避害的“水运”法则, 德州的发展开始围绕大运河展开,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彼此交融,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
漕运有多重要
隋唐以后,随着江南的开发,雨水充沛的东南地区逐渐成为我国主要产粮区域,而我国的政治中心处于北方,在京师有着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文武百官还有上百万计的市井小民等着吃饭,朝廷十分迫切地需要把南方的粮食运输到北方,这就是所谓的“漕运”。在那个没有火车、汽车的年代,大运河最初的功能就是漕运。
隋朝开凿了大运河,但由于国祚太短,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大运河带来的好处。唐以后各朝代才真正大获其利。唐朝在德州境内新开马颊河,疏通漕运,安史之乱时,德州段运河成为沟通朝廷与河北诸藩的唯一的物资、信息交流纽带,而此时的德州,已经成为运河沿岸重要的城镇。
德州,四大名仓之一!
东南地区的粮食要由运河输入京师,由于淮安、徐州、德州、临清水路畅达,所以漕粮先集中在这四个地方,然后漕运北京。 淮安、徐州、德州、临清作为运河沿途的四个转运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后人誉为“ 明代四大漕运粮仓”。
德州的“仓”源于隋,起于金,兴于元,盛于明,衰于清。《德县志》记载,金天会七年(1129)在德州城北三里许的运河西岸设置将陵仓,贮存由御河运来的“豫省粮”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 北厂,当年叫北仓。这时候距离德州城的建设,还有268年。因此有了那句“ 先有北仓街,再有德州城”的说法。明洪武三十年(1397),截御河一弯筑城,河西移,仓在御河东岸。
老城德州的缘起显而易见。
作者:王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