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战火轰鸣,另一场沉默的战争正在俄罗斯国内进行。
当我们把视线从乌克兰的战壕挪开,会看到另一条战线正在暗中崩塌——俄罗斯的经济腹地。
2025 年初,川普入主白宫,不少莫斯科精英举杯庆祝,以为地缘形势终于转向自己。宏观数据显示一派繁荣:GDP增长、工资上涨、失业率极低。
这一切看上去像是一台运转顺畅的战争机器——但金色表皮下,钢筋早已锈断。
我们翻阅了行业报告、地方新闻、社交媒体上的抱怨,把碎片拼在一起后看到的不是复兴,而是一张布满坏死组织的体检单。
这一期,我们不谈主义,只谈钱、煤炭、黄油和在冬夜里爆裂的暖气管。
① 被掏空的煤炭支柱:卖一吨赔一吨
煤炭曾是俄罗斯的黑金,是财政压舱石。但 2025 年这一行业,却迎来无声雪崩:
问题不在煤,而在市场没了。
欧洲禁运后,俄罗斯只能卖给中国和印度,而买家心知肚明——你没有别的选择,所以只能低价甩卖:
🔻 常见折扣:市场价 7 折甚至 6 折
🔻 有时运费就吃掉 90% 销售价
这意味着:
挖煤 → 运出去 → 亏更多。
库兹巴斯产煤区已出现大面积停产,数万矿工被欠薪。一座座单一产业小城正在枯死。
② 铁路系统:从苏联骄傲到战时“血栓”
俄罗斯经济依靠铁路运输,但制裁后铁路“断血管”:
这条本应运转国家经济的动脉,正在变成堵塞血管。
③ 民航业:同类相食的“飞行棺材”
俄罗斯 75% 的客机是波音/空客制式。制裁后,不再支持零件和维护。
航空公司被迫:
拆一架飞机 → 维持另外三架 → 零件越用越旧
发动机叶片、液压系统、起落架寿命耗尽,但没得替换,飞行安全成赌博。
俄罗斯富人坐国内航班,起飞前的心态比上战场好不到哪去。
④ 石油与天然气:从世界赚钱机到高风险走私队
俄罗斯为了规避价格上限,组建了影子油轮舰队:
天然气更惨:
欧洲管道基本废了,卖中国却面临西部气田→东部管网不连通,要新修几千公里,钱和技术都没法实现。
结果:
大量天然气被白白烧掉。
这是活生生把财富点燃扔进天空。
⑤ 老百姓生活:黄油上防盗锁,冬天没暖气
走进莫斯科超市,你会看到:
🥶 黄油被锁进防盗盒
🥶 食品价格飙升,偷窃激增
🥶 官方通胀“只有” 8-9%,但民生通胀远不止
更糟的是基础设施崩溃:
在零下二十度家里没暖气,这是对“大国崛起叙事”最直接的反讽。
⑥ 消费市场:中国品牌接管,工业自主性丧失
欧洲品牌退出后,中国汽车、手机、家电全面占领市场。
但价格不是便宜,而是贵:
➡ 中国车在俄售价是国内 2-3 倍
➡ 因缺竞争 + 政府帮扶拉达提高关税
而本土品牌拉达:
老百姓花奔驰的钱,买一台没安全气囊的车。
⑦ 劳动力荒:失业率低不是繁荣,是没人了
真正抢手的不是工程师,而是焊工、卡车司机、军工厂工人。
工资暴涨,教授不如焊工,但这是通胀助燃剂:
工资涨 → 成本涨 → 价格涨 → 货币购买力降 → 又涨工资
俄罗斯进入工资-物价螺旋。
⑧ 金融系统:利润爆炸,但全是虚假繁荣
央行基准利率 16.5%,实际贷款利率接近 25%。
实体企业根本无法贷款,只能倒下。
钱都去哪了?
银行把钱借给国家 → 国家造武器 → 前线炸成废铁
GDP 增加了,但:
只有被炸成碎片的钢铁。
这叫战时凯恩斯主义,短期兴奋剂,长期断筋断骨。
甚至出现传言:
政府可能强制人民购买战争债券。
意味着老百姓的养老钱被悄悄划走。
⑨ 俄罗斯正在失去经济主权
现在俄国经济结构变成:
卖自然资源 → 买中国工业品 → 自己造不出来东西
这不是贸易循环,是工业主权的瓦解。
一个工业国家,正在退化成带武器的资源出口国。
结语:大楼倒塌前,会有一声脆响
帝国的崩塌往往不是爆炸,而是水管漏水、墙皮掉落、设备坏死。
现在的俄罗斯,就像摇摇欲坠的老旧公寓:
每一次煤矿停产、飞机拆件上天、暖气爆管、黄油上锁
都是在为那声脆响积累能量。
香槟杯里的泡沫终究要破灭,而代价不会由克里姆林宫的人承担,而是由买不起黄油的老太太、断供汽车贷的年轻人、在零下冻醒的居民来付。
真正的问题不在战争,而在当一个国家把未来押上赌桌时,它还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