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分享了多个中国城市的历史故事,比如武汉、西安和济南等城市。今天,我们将关注我国东北四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的沈阳市。沈阳市是辽宁省的省会,曾经的名字是奉天市。那么,奉天市、奉天省与辽宁省、沈阳市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图片1]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辽宁省的基本情况。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是东北三省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省份。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辽宁省的总人口超过4200万,在全国各省中算是一个相对较大的人口基数。2021年,辽宁省的GDP总量达到2.75万亿,省内的工业发展,尤其是重工业和航空工业,具有非常强大的基础,辽宁也是我国的船舶制造和航空研发基地之一。 [图片2] 辽宁省下辖14个地级市,包括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和葫芦岛市。其中沈阳和大连是副省级城市。我国一共只有15个副省级城市,这也足以证明辽宁省的重要地位。我有几位朋友来自辽宁,他们都生活在沈阳和大连。 [图片3] 我非常喜欢沈阳和大连,一直在考虑是否要在这两个城市之间选择一个。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也是东北四大城市之一。此外,沈阳还是我国北部战区的指挥中心之一,这也说明了沈阳的综合地位非常高。其实,沈阳曾经还有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奉天市。 [图片4]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中原王朝和北方的游牧政权常常进行长期的对抗。中原王朝在强盛时期,会发动大规模的北伐,打击北方的游牧政权。像唐朝和明朝都曾经组织过几十万的军队进行北伐。但是,一旦中原王朝陷入衰退或是内部的军阀混战,北方的游牧政权就会卷土重来,重新进攻中原的北部。 [图片5] 在这种情况下,中原王朝常常采取战略收缩,将控制力延伸到辽宁地区,以保卫华北的安全。在唐宋时期,沈阳被称为沈州,是防御北方游牧骑兵的第一线。那时,宋朝几乎失去了对辽东地区的控制,连燕云十六州都未能完全掌握。元朝之前,中原王朝的行政区划以州县为主,尚未形成省级区划。 [图片6] 1279年,元朝统一了全国,疆域大幅扩展,原有的州县两级区划已经无法有效管理这些广阔的领土。为了更好地治理,元朝借鉴了金国的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辽阳行省就管理了东北地区,并且沈州也在这一时期更名为沈阳。 [图片7] 1368年,明朝建立,随即展开了大规模的北伐,彻底击败了元朝的北方势力。此时,明朝与蒙古各部对峙,局势拉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骑兵的威胁,明朝在辽东地区建立了重要的军事镇守点,比如大同镇、辽东镇等,而沈阳则作为辽东的军事要塞之一,称为沈阳中卫,驻扎了大量的精锐部队。 [图片8]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后金政权在东北逐渐崛起。在萨尔浒战役等多次大战中,明朝屡败于后金,后金逐步占领东北,沈阳也成为了后金的都城。随着后金实力的增长,皇太极于1634年将沈阳改名为盛京,这意味着他与明朝的崇祯皇帝处于对等的关系。 [图片9]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清朝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沈阳成为陪都。尽管如此,沈阳仍然被称为盛京。1657年,清朝逐步消灭了南明势力和各地的农民起义,开始正式进行行政改革。清朝将盛京改为奉天府,并设立了三个辖区将军,分别是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这也为后来东北三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图片10] 随着清朝的稳定,东北地区的资源和战略重要性引起了西方列强的关注,特别是沙俄和日本。为了加强对东北的管理,清朝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鼓励移民和设立省级行政区划。清朝开放了东北的移民政策,大批中原人民迁移到东北,这一现象被称为“闯关东”。 [图片11] 1908年,清朝为加强对东北的管理,将原来的将军辖区调整为三个省,分别是奉天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值得一提的是,奉天省和奉天府同时存在,奉天府被称为“小奉天”。清朝灭亡后,东北地区的局势变得复杂,奉天省在军阀控制下仍然继续存在。 1928年,东北的奉天省更名为辽宁省,奉天市也更名为沈阳市,这标志着辽宁省和沈阳市的正式形成。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半年之内占领了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期间沈阳市再次被称为奉天市。 1945年,日本战败后,沈阳市再次被改回沈阳市。1949年,我国进行区划调整,东北地区形成了六个省,并且沈阳市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成为新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上世纪50年代,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恢复生产和重建阶段。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在东北地区,重新调整了行政区划。1954年,辽宁省重新合并并精简了行政区划,沈阳市也重新成为了辽宁省的省会。 从沈州、沈阳路、沈阳中卫,到盛京、奉天府,再到如今的沈阳市,沈阳见证了东北的历史变迁,并逐渐成为了一个在各方面都有重要地位的城市。 有关中国各省市区划调整的历史,还有很多故事,作者将在未来的文章中与大家继续分享。